王锐
传统的贝一 DG出版的《贝多芬作品全集》第一卷为几部交响乐,选中卡那扬60年代锋芒毕露的演奏录音。乐界都认为贝多芬《第一交响乐》不及其后来作品,原因是很多方面仅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但如认真听听,巴洛克时期的优美,溢情充耳;尤其是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所展现的优雅轮廓,特别明显。该作品是写给时间而不是空间的。四个乐章中,第一乐章一切都那么朴实无华,充满青春,明朗而亲切;第二乐章气氛宁静优雅,多情善感,似与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同辙;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也许是为了迎合当时传统所为,听来就是贝多芬的谐谑曲;第四与第三同样,轻松、诙谐、活泼,乐曲结尾音响雄壮,畅快淋漓。卡那扬率柏林爱乐乐团的诠释,无疑是立体声时代的权威,其对贝多芬作品结构的开拓上倾尽心血。他加重了对比效果,极具欣赏与震撼力。
柔美的贝二 《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博斗中写成,其时已预感自己可能完全失去听力,但与《第一交响曲》相同,这部作品仍然未显出贝多芬强烈的冲突感,四个乐章尽显柔美。第一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有声乐感;第二乐章弦乐的旋律流动与木管相向而行,整章充满弦乐美;第三乐章还是贝多芬承继的谐谑曲,充满出人意料的力度与节奏变化;第四乐章充满活泼与快乐。演绎贝二的佳版,当首推这张切利比达奇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版。一直与卡那扬争位柏林爱乐乐团执棒宝座的切利比达奇,活着时反对出版碟片。其音乐理念有一定的神秘主义特征,他反对听众预置前提听音乐。聆听的过程对切利比达奇而言不是给听众什么,听觉的建立来自听众个人的内心历险。如今发行的碟片都为现场录音,也只有在切利比达奇去世后,才有机会面世,如今能听到其掌声如雷般的演奏,尤为难得。
英雄的贝三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背景众所周知,不用赘述。该部作品从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最伟大古典主义杰作的风貌。很多段落中贝多芬对配器做了精心布置,长度大慨比当时传统的交响曲多了两倍。开始的乐章是描写战争的曲子,以两把大炮一样的号角开始,建立了一个惊人的结构。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更是庄严深沉,内在美频显。第三乐章展现出英雄性质,活泼且激昂,象征着牛命的活力。终曲11次波澜壮阔的连续变奏,成为强烈的牛命象征,英雄的胜利和凯旋且庄严的颂歌。该曲版本太多,有必要一唱三叹,思之又思。德奥指挥乐派中一位大师不能不提——克伦姆佩尔。EMI公司录1955年版时曾考虑选择卡那扬,但后来却毅然选中克氏。尽管该片是单声道,但那种电光石火般的感觉,让人震撼。乐队的气势、层次,充满张力的节奏动态和丰富的细节,种种活力将该演奏推向了足以让人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