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土石山区坡改梯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2016-08-17 02:05宋晓强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04
陕西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砂粒坡耕地梯田

宋晓强(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04)

薄层土石山区坡改梯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宋晓强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04)

坡改梯是薄层土石山区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对土石山区不同类型梯田的实地调查采样,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分析了土石山区坡改梯前后土壤生态效应变化。

土石山区;土壤养分评价;坡改梯;分析研究

1 前言

陕西省南部地区坡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泥沙顺坡汇集注入江河,给下游地区带来灾害[1-2]。坡耕地是导致陕南薄层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理陕南土石山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3-4]。改造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是控制陕南土石山区开发利用坡地,实现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研究区相同立地类型的坡耕地和梯田的土壤粒径、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养分等理化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分形维数,阐明坡改梯前后研究区的土壤环境生态效应变化特征。

2 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余姐河流域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境内,占地面积0.141km2。流域上游坡面陡,土层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花生、玉米和豌豆等。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雨季7月~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

2.2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

在余姐河以30m×30m网格利用直径5 cm的土钻分不同土层深度采集土壤样品,共计采样点207个,采集原状土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团聚体、氮、磷和有机质等。

3 结果与分析

3.1坡改梯前后土壤机械组成及分布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坡耕地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含量占主导地位,粉粒(0.05 mm~0.002mm)平均百分比为81.15%,细砂粒(0.25mm~0.05mm)平均百分比、中粗砂粒(1 mm~0.25mm)平均百分比、极粗砂粒(2mm~1mm)平均百分比分别为8.66%、0.45%、0.13%,粘粒(<0.002mm)平均含量百分比为0.59%,中粗砂粒含量和极粗砂粒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土层深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说明坡耕地的土壤颗粒没有土层的差异,所产生的差异主要由于人为耕作活动、地形条件以及水土流失情势等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土层深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说明梯田的土壤颗粒同样没有土层的差异。

表1 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变化

表2 土壤团聚体含量百分比(%)

3.2坡改梯前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特征

有研究表明,粒径>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抗蚀性密切相关,因此,以R0.25分析土壤团聚体的坡面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坡耕地不同土层深度下粒径>0.25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R0.25)均较高,大于98%,其中土层深度为40cm~60cm土壤中R0.25的含量最高,达到98.96%。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在三个不同的土层深度下,土壤粒径>5mm、2mm~5mm、1mm~2mm、0.5mm~1mm、0.25mm~0.5mm的含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少。

表3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分形维数(D)

表4 土壤养分统计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坡耕地土壤机械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0cm~20 cm值最大,20cm~40cm土层的值最小,分形维数D的变化与MWD和GMD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0cm~20cm的值最小,20cm~40cm土层的值最大,而40cm~60 cm土层D值的变化与0cm~20cm的变化相差不大。表明在20cm~40cm土层的平均粒度团聚度较大,土壤结构较好,团聚体稳定性良好。梯田土壤团聚体的MWD 和GMD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状况越好,其粒径团聚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强。

3.3坡改梯前后土壤养分特征及分布规律

对坡耕地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养分统计分析发现(见表4),土壤TP、SOC、Fe、Zn 和M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层含量明显大于次层,养分指标呈现出锐减趋势,说明土壤表层作物残渣和一些凋落物的覆盖可以使SOC和其他养分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TN和AP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其他养分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变化规律。从养分含量的均值来看,TP、TN和SOC的均值分别为0.39g/kg、0.15g/kg和11.34g/kg,AP、NH4+-N、NO3--N、Cu、Fe、Zn和Mn的均值分别为14.9mg/kg、1.78mg/kg、0.95mg/kg、1.23mg/kg、4.20mg/kg、2.34mg/kg和4.02mg/kg;可见,坡耕地土壤SOC含量最高,NO3--N含量最低。变异系数可以反映各采样点之间的平均变异程度,体现了土壤的内在性质,可以区别不同土壤养分抵抗外界因素的敏感性。土壤A3层TN的变异系数为111%,A2 层NO3--N的变异系数为115%,三个土层深度下土壤Cu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4%、186%、142%,均>100%,为强变异,说明在特定土层深度下,土壤这些养分的空间变异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对梯田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养分统计分析发现(见表5),土壤TP、SOC、NH4+-N、Zn和M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养分含量明显在表层富集,而其他养分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变化规律。从养分的含量的变化范围来看,TP、TN和S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5g/kg~1.27g/kg、0.01g/kg~0.72g/kg和6.7g/kg、5g/kg~42.27g/kg,AP、NH4+-N、NO3--N、Cu、Fe、Zn和M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mg/kg~61.8mg/kg、0.2mg/kg~6.56mg/kg、0.02mg/kg~3.60mg/kg、0.01mg/kg~8.97mg/kg、0.39mg/kg~12.91mg/kg、0.47mg/kg~6.96mg/kg和0.35mg/kg~9.78mg/kg;可见,土壤AP的极值差为61.6mg/kg,变化范围最大,TN的极值差为0.71g/kg,变化范围最小。从养分含量的均值来看,TP、TN和SOC的均值分别为0.49g/kg、0.17g/kg和19.70g/kg,AP、NH4+-N、NO3--N、Cu、Fe、Zn和Mn的均值分别为17.59mg/kg、1.50mg/kg、0.91mg/kg、1.36mg/kg、3.61mg/kg、2.34mg/kg和2.71mg/kg;可见,梯田土壤SOC含量最高,NO3--N含量最低。

4 结语

(1)通过对坡改梯前后土壤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分析,坡耕地和梯田土壤质地中均是粉粒含量占主导地位,但是粉粒含量表现为坡耕地>梯田,坡耕地土壤质地中粗砂粒含量和极粗砂粒含量相对较低,梯田土壤质地中粘粒含量和极粗砂粒含量相对较低。

(2)对坡耕地和梯田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统计分析,并计算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发现坡耕地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R0.25)均较高,均大于98%,并且粒径>5mm的土壤颗粒含量较高;梯田的三个不同土层深度下R0.25含量均大于96%,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R0.25含量逐渐减少,但变化不显著。在相同的土层深度下坡耕地R0.25的含量均高于梯田;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表现为坡耕地>梯田;分形维数D在相同的土层深度下均表现为坡耕地<梯田。

(3)对比坡耕地与梯田的土壤养分特征可以看出,梯田土壤Fe、Mn和NH4+-N的含量比坡耕地的低,其他养分含量均比坡耕地的含量高。梯田SOC平均含量比坡耕地提高了73%,AP平均含量比坡耕地提高了18%,其他养分指标的基本上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变化不大。陕西水利

[1]张学权,张旭东,刘永碧,等.坡耕地整治实践与退耕还林坡耕地治理的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0-14.

[2]Li Xiubin.Living Terrace Edge2an Effective M e thod of Slope Utiliz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 iver[J].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s in Mountain Ecosystems of the Hindu Kush2H im alayan Region,IC I2 MOD,1995.

[3]王继夏,孙虎,赵文韬.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分布规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080-1083.

[4]刘源鑫,焦峰,朱乐天.陕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2,42-44.

(责任编辑:李蕊)

S157

A

猜你喜欢
砂粒坡耕地梯田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主动出击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河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