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 夏
全媒体时代纸媒摄影专版的视觉呈现
——以《都市快报》为例
文/宋 夏
《都市快报》于1999年1月1日创刊,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5年,《都市快报》推出了“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专版,并明确了“大众参与,不限技术”的定位,推出后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与喜爱。2009年之前,《都市快报》每周一都会推出专版“视觉新闻”,主要刊载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摄影图片。而自2010年开始,《都市快报》将“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和“视觉新闻”合并,并重新命名为“快拍快拍”。经过6年多的探索实践,该摄影专版形成了固定刊载模式,每周3版左右,刊载大众性和专业性摄影作品,为读者创造了一场场纸媒视觉盛宴,形成《都市快报》的一大特色。本文以《都市快报》摄影专版“快拍快拍”为研究对象,探讨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摄影专版的转型与创新之路。
对传统纸媒而言,专业化的新闻摄影是其专业化的新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摄影记者也必定扮演着以专业的图片新闻记录社会生活的角色。与新闻记者的专业视角不同,来自于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普通读者,观察和理解同一新闻事件的角度和立场不尽相同,认知与视野也时常迥异于专业摄影记者,其一旦加入图片新闻的报道行列,势必呈现出独特的传播风格。
深谙摄影主体不同而拍摄视阈大有差异的《都市快报》,在确保专业化的同时,也大力引进和提升大众化摄影作品的见报比例,并刊载了大量读者拍摄的日常题材的摄影作品。可以说,其视野有效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同时,读者亲自参与到摄影活动中,并有机会刊载到报纸上进行广泛传播,充分满足了读者个性化心理与情感需求。
2015年“快拍快拍”曾刊登一幅“大奖背后的故事”的照片,这是主题“圆”摄影作品征集的一等奖。这幅获奖作品中有六双鞋垫和一只手,创作者描述了照片背后身患尿毒症女孩圆圆的感人故事。最后,创作者也将作品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圆圆。这是一张典型的大众化摄影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着正能量,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新旧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传统单一化传播逐渐转变为联动化传播。经过多年发展,《都市快报》摄影部先后研发了“快拍快拍”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动APP,2010年,“快拍快拍网”正式上线,由此形成了新旧媒体联动传播的开放平台。
经过近6年的发展,快拍快拍网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原创摄影平台之一。截至目前,网站注册会员人数近50万,每日平均上传照片多达万张。快拍快拍网主要是“快拍快拍”摄影专版的新媒体延伸,其作用就是组织一系列有意思的、大众广泛参与的摄影活动,面向全国的摄影爱好者,精选原创作品并刊载于报纸专版上,这样不仅提高了快拍快拍网站的知名度,而且增强了“快拍快拍”专版的吸引力。
快拍快拍网新媒体传播平台读者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3月,官方微博“粉丝”量突破2.5万,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了5万,而APP读者则将近60万。同时,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架构策略也有所不同,有效地避免了同质化问题的出现。例如,结合微博、微信的传播特性,编辑会精选经典摄影作品、优秀原创作品等来抓住读者眼球。APP则结合网站注册会员特性,以发布摄影作品为主。目前,快拍快拍APP已经开发出了十多种专业滤镜,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与认可。
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以及媒体融合的深入开展,读者对纸媒摄影专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促使了传统摄影记者开始进行综合素质提升。《都市快报》在这方面无疑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
第一,《都市快报》非常注重摄影记者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摄影记者强化新闻敏感性,提高新闻价值感知和判断能力。因为新闻摄影强调“决定性瞬间”,所以摄影记者必须要具备超强的敏感性以捕捉最具价值的新闻瞬间。另一方面,《都市快报》非常注重摄影记者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摄影界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就是“感动读者的前提是要感动自己”。所以,面对摄影大众化发展态势,摄影记者要不断强化新闻专业素养,深入挖掘图片背后的情感力量和精神内涵,彰显人文关怀理念。
第二,《都市快报》鼓励摄影记者参与读者摄影活动。全媒体时代,随着读者摄影需求和参与需求的增强,以往摄影记者单纯的采访拍照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是要主动参与到摄影活动中,与读者展开充分互动、交流和分享。《都市快报》的摄影记者会与图片编辑合作,对“快拍快拍”组织的各种有奖征集和比赛活动的照片加以精心评选,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摄影展览。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业余摄影的读者走上专业之路,《都市快报》会定期开展摄影讲座、组织摄影旅行团等活动,这样不仅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也培养了忠实读者群。
第三,《都市快报》要求摄影记者积极分享个人作品。在全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来讲,就算摄影水平再高,如果不会传播,那么效果也是零。因此,《都市快报》要求摄影记者掌握传播技巧,利用自媒体平台展开自我推广和营销。可以说,《都市快报》的所有摄影记者都有自己的专属传播平台和“粉丝”,他们经常会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摄影作品,赢得了读者广泛好评。例如,《都市快报》的摄影记者严嘉俊,非常擅长人像拍摄,因此就注册了一个风格鲜明的微信公众号“人像发烧友”,定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目前该公众号的“粉丝”量已经突破3万,成为《都市快报》摄影专版的特色。
在纸媒摄影专版的生产中,图片编辑扮演着重要的把关者角色,主要负责主题设定、照片筛选、版面设计等。但是在全民摄影时代,随着读者参与感的增强,以及摄影技术门槛的降低,大量摄影作品扑面而来,这就要求图片编辑要从把关者角色转为策划者,在确保图片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个性策划满足读者个性需求。由于《都市快报》构建了新旧媒体联动化传播平台,所以需要编辑的图片数量也急剧增加,为此,摄影部加大了图片编辑队伍建设,形成了图片编辑与摄影记者规模持平的局面。毕竟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所有人都会拍照片,但图片质量的把关则需要高水平的图片编辑。
快拍快拍网每天平均会收到上万张来自注册会员所上传的摄影作品,而这就需要图片编辑做好甄选工作,以确保网站内容上产的高品质。但由于图片编辑主要面向的是新媒体,而不是摄影专版,所以其工作范围大大拓展了,他们不仅要甄选图片,还要做好专题策划。可以说,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海量图片,如何甄选出高品质的原创摄影作品,然后采用最佳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无疑是对纸媒图片编辑的一大考验。
而随着多元化传播平台的形成,如何不断提高纸媒摄影专版的影响力,如何促进读者在摄影上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纸媒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为此,《都市快报》除了要求图片编辑具备较强的图片筛选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线下活动策划能力。这些线下活动基本以摄影大赛为主,评选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并予以奖励。经过长期的培养,《都市快报》的图片编辑几乎都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策划能力,也使得读者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实现了媒体与读者的良性互动。2016年1月22日,《都市快报》的“快拍快拍”专版推出了“寒潮中的温暖镜头”的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并配上4张相关照片,然后辅以温暖的文字说明,一经推出就产生了广泛反响。
作者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