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玉苹 吕 强
新安全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在各国的定位与发展
穆玉苹 吕 强
因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多国调整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也随之展现诸多新特点。
现代武器装备高技术化和战争速战速决的特点,已经促使各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军事能力的后台,转变为战略对抗的前台角色。如俄罗斯2014年以来“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学说”均将国防工业的发展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法国2013年国防白皮书将国防工业视为“战略自主”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为维系和平与发展的有利环境,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防工业水平的提高发挥战略威慑作用。美国将国防工业基础看作战略优势的源头,“灵活反应的基础设施”早已成为“新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的重要内容;日本在2014年以来的“防卫计划大纲”和“国防工业战略”中均明确将国防工业基础视为国家重要的潜在威慑能力。
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和推广,变革着装备发展思路和战争对抗模式,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应用来力保美国军事优势;俄罗斯的“军事学说”、国防先期研究发展思路,重在谋求通过发展科技实现俄联邦竞争优势,着力利用技术优势打造“创新型军队”。而且高新技术的蔓延式发展使各国纷纷扩大寻求前沿技术的范围,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均在国防技术发展相关战略中提到开放式创新,通过广泛扫描、获取和应用军、民前沿技术发展成果来提升装备水平,打造或扩大军事优势。
克里米亚危机后受制裁的俄罗斯,其国防工业发展和武备现代化进程受累于高端机床、舰用燃气轮机等供应源中断,因此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学说”都对国防工业自主发展提出了要求,并将“进口替代”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举全国之力予以推进。美国无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还是财政紧张时期一直重视维持国防工业能力,近年来更是通过扩大国防工业供应链审查、强化国防创新顶层谋略等方式,力稳国防工业能力基础。英国2016年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提出“英国工业的供应链必须稳健良好”。法国国防白皮书称“必须保留法国战略自主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日本国防工业战略呼吁“走国内研发途径”以确保维护国家安全的自主性。印度深感对外依赖、受制于人的弊端,从国家战略层面到国防采办程序的修订,从战略定位到实施途径,都体现出对提升国防工业自主能力的热切愿望。
作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通过与民用产业的结合和融合,在各国发展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是在科技发展中的引领的作用,如美国2015年“国家创新战略”重视国防部创新活动的效应和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的创新引领力量。二是在新兴领域中的带动作用,如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印度“国家制造”计划、日本“ImPACT”计划中,军工元素成为主角或先行。三是在经济复苏中的拉动作用,经济萎靡下的欧洲国家,军工是其维持工业能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面临内外隐忧的俄罗斯,其副总理罗戈津提出国防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济增速放缓的韩国,政府提出将国防工业作为拉动经济的“增长引擎”。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走出去”既是适应全球化趋势之举,也愈加成为各国谋求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都提出要更多依靠盟友与伙伴关系,将军事技术合作等作为实现手段,在与欧洲盟友、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的军工合作上体现明显的战略布局思维。英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指出,“合理的防务与安全出口对于国家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西欧传统出口大国不断采取新手段,加大军贸扶持力度,以谋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利益。新兴出口国引人注目,韩国从政府顶层推动军贸出口,并已跻身亚洲前列;印度的国防工业合作不再仅限于引进技术,也在通过各项政策的支持开创军贸新局面;日本更是在安全政策从“专守防卫”向“对外攻势”急剧转变后,于2014年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禁令,作为向“正常化国家”迈进的关键一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4研究所国防工业与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