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塑造的高职声乐引导性教学

2016-08-16 01:56何萍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引导性声乐高职

何萍芳

一切音乐艺术都要运用音乐技巧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进而反映现实生活。声乐作品若要打动观众,企图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就必须通过声乐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然而采取何种形式,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在当今的声乐创作和表演中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鲜的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角色塑造”更能够将学生带入角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角色塑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角色塑造”和“声乐”的基本概念 (一)“声乐”是艺术的一种,也是科学的一种。 “声乐”泛意是指“艺术歌唱”,结合艺术化语言(歌唱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来塑造出一种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借此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在精心安排之下,优秀的声乐可以抒发作者和演唱者的双重感情,在观众群体之间引起强烈共鸣。悲情之音催人泪下,欢喜之音令人兴奋。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研究“声乐”,一边理解,一边实践,何乐不为。 (二)“角色塑造”是比较实用的科学方法 “角色塑造”是戏剧表演的专业用语,常被借鉴到歌剧表演中来指导歌唱演员进行角色扮演。声乐中的“角色塑造”需要通过歌唱的技巧、歌唱的语言、肢体的动作、歌唱时的表情等多种演唱要素来共同达成。以“角色塑造”来开展引导性的教学能涉及到声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升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具体的“角色塑造”分析都是由演唱技巧、地方语言特点的掌握、音乐风格的把握,人物个性的表现、肢体动作等要素共同完成的。综上所述,“角色塑造”是一项略带复杂、环节较多、偏向于实用的方法。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更能丰富教学的曲目量和曲目演绎的质量。 二、“角色塑造”的用途及作用 (一)“角色塑造”提高综合表演能力 以“角色塑造”开展引导性教学,促使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理解人物,然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丰富演唱的表演性,增强了课堂互动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角色塑造”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声乐作品的背景、分析剧情发展、人物的性格、歌曲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一人到二人甚至多人的“声音技巧、歌唱语言的处理、表情、动作”等诸多要素来完成“角色塑造”可以丰富演唱的表演性,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特别是两人或者多人共同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可以在有效的提升学生演唱能力、表演能力、互动能力的基础上更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彼此在“角色塑造”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提高综合表演能力。 (二)“角色塑造”的研究成果分析 经过对近年来相关“角色塑造”研究成果的分析,影视、戏曲、动画、影视服装、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注重结合“角色塑造”这一理念。在音乐界,最常见的就是在民族歌剧、外国歌剧、音乐剧片段或咏叹调中进行人物的角色塑造解析。例如:《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中女主角的角色塑造》、《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的角色塑造》、《音乐剧《猫》中格里泽贝拉角色塑造与演唱分析》,《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角色塑造和艺术处理》,《中国歌剧女性英雄人物的角色塑造及演唱探究——以“韩英刀、“江姐”、 “玉梅刀为例》等论文对“角色塑造”的分析大多都以对歌剧创作的背景,歌剧剧情分析,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作为指导演唱的基础准备工作。而具体的“角色塑造”分析都是由演唱技巧、地方语言特点的掌握、音乐风格的把握,人物个性的表现、肢体动作等要素共同完成的。综上所述,对该课题的研究有着非常强烈的启发。 三、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方案: (一)对现有声乐教学的分析与整理 针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特点对现有声乐教学曲目进行分析与整理,筛选出具备“角色塑造”要素的声乐作品为课堂教学所用。声乐作品的整理与收集是实施教学的前提,选择适用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特点又具备“角色塑造”要素的声乐作品是开展本课题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某些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声乐技能技巧薄弱,有些音区跨度大的作品难以驾驭,所以学生使用的教材难以囊括所有适合我院音乐表演学生的声乐作品。而目前声乐市场的声乐教学曲目无论是题材还是曲风都非常丰富,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必须突破教材的局限,因而丰富教学曲目量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让学生亲身实践 让学生“照镜子”——组织学生拍摄舞台演唱短视频,使课堂教学拓展到舞台教学的同时更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演唱水平从而完善“角色塑造”。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水平,歌曲情感的处理、肢体动作的表演、人物性格的表现是无法正确客观的了解的。而学生舞台表演实践经验浅,只有给学生一面“镜子”,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水平以及角色的塑造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舞台演唱短视频的拍摄,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又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演唱水平,从而达到完善角色塑造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拟通过以“角色塑造”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完善教学曲目量,引导学生了解声乐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人物性格与情感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主动性;由2人或者多人共同围绕着“角色塑造”来提升声音、歌唱的语言、舞台肢体动作、表情等诸多要素的处理水平,通过拍摄短视频来反复推敲演唱与角色塑造水平的教学形式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弥补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一对多”产生的学时短,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四)研究方案 在研究方案中将“角色塑造”这种引导性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确定为研究目的,将不同高职院校里的声乐课堂作为调查单位,时间随机选定,以每节声乐课学生获取的实际性知识以及表演能力是否有提高作为衡量“角色塑造”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在选择调查的声乐课堂的时候,应该随机选择,以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有效,从而更加清晰的分析“角色塑造”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对于其优势特点,要丰富并发展它,使优势扩大,从而让高职院校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能够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角色塑造”的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角色塑造”广泛的应用在课堂上有助于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声乐表演知识。但是,就目前对“角色塑造”的引导性教学研究来看,尽管存在很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种引导性教学方式要想永久地在声乐课堂上面迸发活力,需要不断的向其注入鲜活的元素。参考文献: [1]王蒙.高职艺术院校声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J].民族艺术研究,2011,03:166-169.

[2]王艳春.高职声乐课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4:128-129.

[3]李媛.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0:72-73.

[4]王音,奚雨琦,吴震.钢琴伴奏课程中声乐与钢琴的互动角色担当[J].音乐时空,2015,18:154.

[5]黄宇.探究引导性音乐想象训练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47-149.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引导性声乐高职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剧院建筑外观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共性和引导性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