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
(湘西自治州紫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湖南湘西 416000)
论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彭春
(湘西自治州紫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湖南湘西 416000)
各种工程在实际施工设计前,通常需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从而获取相应地质资料,为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综合勘查技术;岩土;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指的是根据建设工程相关标准,对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价,并且能查明岩土工程的施工条件、岩土地质、当地自然环境等信息。在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时,合适的勘查技术能够为施工、设计提供必要的各项参考参数,但是我国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面临诸多问题,因而需要通过综合勘查技术的合理运用加以完善。
2.1 勘察技术人员能力不够
①勘查技术员工专业素质较低,未能够全面的掌握岩土工程知识,在勘察岩土工程时,不能有效沟通科学的施工技术,导致遭遇重大障碍或庞大繁杂项目时无法及时解决;②勘察岩土工程时,技术员工应当对各个环节室内、室外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但由于部分员工不具备统计知识,导致岩土数据获取工作出现问题,出现异常数值,结果误差过大,最终影响数据资料的实际应用。
2.2 勘察水平不均匀
由于科学技术与现行体制的限制,导致我国在岩土勘察水平上仍然较为滞后,许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都会忽视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因而影响了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2.3 勘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常常忽略地形地貌等外部因素,导致对于工程区域的地质缺乏整体认识,不能掌握地基图层的变化规律,致使施工工期延误以及工程成本增加。对于施工环境和工程施工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忽视,造成设计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施工场地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2)数字化勘查技术未能得到合理应用,勘查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文字、图纸、表格勘查形式,出现勘查资料信息运用、处理困难问题。无法全面实现与CAD软件的匹配,使数字化勘查技术的推广受阻。
2.4 成果水平不理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土勘察组织的深化改革开始实现自主化管理,自己负责盈利与亏损。有些勘察组织为了提高利润率,可能会轻视工程质量,一味地为了减少工作时间,降低钻探获取样本的指标,在更加恶劣的情况下甚至会为了谋取暴利而伪造编撰勘察报告内容,胡乱编造虚假信息等,导致岩土工程施工中缺乏完整真实的勘察依据,难以获得科学的指导,极大的浪费了物资和时间。
综合性勘查技术是指在分析了施工地点的地质特征后,结合当地的自然、地质状况,参考勘察技术的使用前提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由不同的侧面获取各个成矿数据资料,从而高效地完成经济的地质条件勘察工作。
3.1 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
该勘察技术的施工原理,是以太阳风电磁波作为激发场源,运用探测仪点频的记录方法,接收由不同地表深度所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依据所接收波的幅度、速度、电阻率和转换的类自然电位等,判断储层的性质、岩性等,进而进行地质评价。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中,其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该勘察技术的优势如下:①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所采用的是CYT-VI探测仪,其体积小、重量轻,因而易于携带,能独立操作,在使用的过程中无噪音,无废弃物,可避免对自然植被的损坏,只需要将探测仪设定于预定位置上,预先调整好,即可随时进行探测,其探测的深度通常达到10000m,可探测地层岩性、矿体、含水层等信息,探测速度快,通过对测点的汇总即获取勘察地区的全面、真实信息;②误差小,CYT-VI探测仪运用的是平面点测方式,其垂直采样间距是可调整的,一般间距越小,则测量误差就越小;③场源稳定,CYT-VI探测仪通常仅接受大地天然低频的电磁波信号,因而不受地下给水、地下管网、高压电源或地形的影响。
图1 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流程图
3.2 多瞬态面波技术
该方法的实际实施原理,主要在于利用面波处于多层介质中时,其传播速度存在的变化特点,以瞬态的冲击力作为震源,激发面波,使地表在脉冲载荷的作用下发生波动,从而通过传感器记录波面垂直分量,处理微波信号,进而明确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因为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通常与岩土介质结构形状有关,可以通过对这种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地质体探测目的。
3.3 高密度电阻率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因岩土介质的典型差异,工作人员会在勘察地点施加电场,探测地下传导电流的实际分布、变化规律等,以此判断当地的岩土性质。该技术运用供电电极,向地下输送直流电流,于测点创建电厂,并改变供电(A级、B级)、测量装置位置、大小、排列顺序等,进而改变地下电流分布,探测地面电场变化,以准确计算地表电阻率,据此判断岩土的性质。
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①电极布置可一次性完成,有效降低电极的影响与干扰,可自动、快速地探测野外数据;②可采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扫描与测量,获得多种地电断面结构特征、地质地球物理信息;③实现对野外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提高采集的速度与准确度,并进行实时的分析处理,计算出电阻率。
3.4 横波反射技术
所谓浅层地震横波反射法,其使用原理是运用地下介质,针对波的阻抗差异,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在地下介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地震波遭遇相对波阻抗差异,即会发生反射,反射信号波则会通过地表的检波器,接收记录数据,利用反射波的振幅、相位时空特性等,推断地下层的实际构造。横波反射法相较于纵波反射法,所受到的转换波干扰较小,且横波速度较低,垂向分辨率则会相应地提高。
4.1 工程简介
某工程的占地面积达到109亩,其建筑面积是9万m2,是一座单栋6层的超大面积建筑,对建筑的沉降度要求较高。依据设计方的勘查要求,可率先通过常规钻探、原位测试,针对拟建场地内的地质结构、主要持力层等进行勘察,对其桩基的持力层,埋深40~50cm厚的碎卵石层。在具体勘查中,发现该碎卵石层面的东西两段之间较平,且层面突变。通过钻孔施工,发现碎卵石层面最大标高差超过约10cm,最大坡度为45°。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对卵石层异常进行综合勘查。
4.2 勘查的目的
本次勘查运用的常规钻探点间距是20~30cm,依据地质情况,为准确分析碎卵石层的实际变化状况,尤其是层面高低标高差与坡度的变化,需要采用综合勘探技术,结合钻探方法,就点、线、面等立体方位进行解析。本次勘察主要采用的是横波反射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态面波法,其判别的精度达到2~3cm,同时还结合了钻探的精准点,实施了相关地质信息的校核。
4.3 综合勘探技术的运用
本次工程中,浅层地震波反射法采用的是CDP覆盖技术,接收道数是12道、道间距是2cm、偏移距离是4cm、炮间距是2cm,覆盖的次数是6次。
4.3.1 地质状况和矿产特性
在找矿的过程中,地质条件勘察结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依据条件,其勘查内容包括矿产形成、分布以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情况等,可使用磁法或重力测量来确定基本特征;矿产的形成与分布通常与断裂层的构造有关,可以通过遥感、航磁、重力测量和化探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料,查明地球物理场和化学场的构造关系。对于不同矿种、矿床的类型,也应当选择相应的勘察方法,例如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应当利用电法测量、地球化学等勘查方法;而对于铁矿床则建议使用磁法;如果内生金矿,则可采用地质测量法、地球化学测量法、地球物理测量法等;外生金矿可用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等。
4.3.2 自然环境状况
针对自然环境状况的勘察,主要包括施工地域地势、地理条件、气候、水系、第四系土壤覆盖层面的发育程度、基岩剥蚀发育程度等信息,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选择。如果是多山且海拔较高的地区,因地形繁杂,山体海拔较高,存在很大面积的基岩并露出地表,导致交通不便,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航空化探、航空物探、遥感地质探测、水系沉积物探测、重砂探测等方法;而如果是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基岩出露面积较小,覆盖较深,且水系发育良好,交通不便时可运用水系沉积物探测、航空化探、航空物探、生物地球化学探测、地质探测等手段;如果是海拔较低而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则第四系覆盖层广阔而深厚,裸露于地标的基岩面积也较小,交通便利,可采用遥感地质探测、物探、气体地球化学探测等方法。
4.4 综合性勘查结果
通过此次的勘探,发现横波在风化岩层面、淤泥碎石层面上,均发生了显著的反射,除了风化岩外,其他界面产生的反射波能力都较强,且反射同相轴明显。另外,运用单个排列电极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其电极的总数是60根,排列间距是3m,同时采用二级装置采集数据,通过实验的方式,发现电阻率随着岩土层深度的变化呈低-高-低-高状,判断出其电性层可大致分为4层。
总而言之,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先进性则将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从而有效解决传统单一勘察技术的弊端,扩大工程勘察的范围与内容,保证勘查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岩土的实际情况,使得后续施工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进行。
[1]李国占.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模式[J].物探与化探,2010,34(2):202~204.
[2]易宗旺,雷东军.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96~197.
[3]陈强,王运生,韩爱果.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3):40~44.
TU195
A
1004-7344(2016)23-0190-02
2016-7-26
彭 春(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勘察、地灾评估勘察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