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之明作品
祁之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青海日报》《青海湖》、人民网、《工人日报》《绿风》《诗选刊》等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代表著作有《呼吸笑声》。
1
四十年了
我一直用身体的余温焐着这片梦的土地守候着山崖、沙坡和青草没膝的塄坎
一个驾起犁牛,骑着毛驴的青年
头戴草帽,沿一道山径远去
我寻找重新步入田野的山口
好让我漂泊无依的梦
从新发现的入口归去
四十年,我始终围绕着童年的家园沿着那庄廓的墙根转悠
门前山梁上吹来的微风
拂过我心口向油菜地荡开金黄
房后沙坡里啁啁鸣叫的山雉
在梦的深处夜夜啼鸣
冬天,厚厚的雪中用竹筛捕鸟
夏天,长长的蝉吟里我放牧一群星星我回到了
永远也回不去的山乡田野
2
山岩上有一口深深的洞
最容易贮藏小鸟的飞翔和燕鸣
还有衔枝垒巢的飞鹰
也很容易让我们小小的心灵亲近
长长的鸟鸣断了,只有蓝天白云
躺在离天最近的山峰
一只洁白的小羊羔,咩咩连声
安详地卧在我破旧的衣襟
三石垒灶,山泉汨汨淙淙
一缕蓝色炊烟升起在大山之顶烧烤青麦,烧烤豌豆洋芋
贫瘠的童年燃烧着无限欢欣
沉默的石头。起伏的绿涛
终古不变的炎炎烈日。流汗的面孔山脚小河水声在风中断续
但我干涸的灵魂已无法湿润
3
我睁开眼睛时那面山坡就在眼前春天蕨麻赭赤,螺丝菜洁白
夏天蚂蚱蹦跳,庄稼飘摇
秋天金黄的黑刺果,鲜红的野草莓
冬天雪中的斑鸠,飞翔的野鸽子
我睁开眼睛之前就与我的生命合为一体
那柄小小的手铲铲出了多少童年的乐趣啊
蕨麻和螺丝菜的味道还在喉咙润甜
麦苗在心间碧绿起伏云雀在耳边缭绕鸣叫
用白雪堆垒童年的欢乐
在刺丛中追逐斑鸠
童年酸酸甜甜、红红绿绿
始终还在梦中出入
现在我睁开眼睛便是钢筋水泥
耳边机械轰鸣,看不清人的面容
我想把那面山坡植入眼前长街
但我已失去了根,找不到移植的路径
4
谁要挖掘大山的主根
必须透视岩石的内心
还有山里刨食的农人和山崖上蹲踞的飞鹰我的父辈都那么艰辛,但从不诉苦
对于庄稼对于饥饿对于雨雪
他们有山岩一样的风度
坦然承受风吹雨淋
自然变换秋枯春荣
在时间激流里山一样耸立
从春到秋,整天整天地低着头,
汗泫涔涔,呼吸的夯砣沉重击打土地
滚热的血胀红了微笑的面容
而他们也有神采飞扬的时候
抬起低垂的眼睑,扬起粗壮的手臂
他们以低劣的白酒浇红那些民间小调
在农家小院演绎社火眉户秦腔
声嘶力竭地吐出久藏心中的块垒
当我经过冬天的夜晚
走向雪的飞翔风的凌厉
我常常以这个温暖的冬濡生命
他们用泥土擦亮眼睛透视灵魂
用泥土淘洗被污染的生命
当犁铧划开地球黢黑的表层
他们就看到了岩石的内心
当我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
尚未从赏心悦目中清醒时
我就看见了母亲孤独等待的眼神
我就闻到了洋芋的香味和炊烟的温馨
我在花香四溢的路灯下乘凉
灯光斑斓的城市填充了我的虚空
可时间并没有终止
泥土的灵魂与大山的投影重合交融
嵌在山岩上那些熟悉的面孔
与我的足迹,与高山之巅
与飞鹰,合而为一
幼年的同伴苍老的面容和母亲的呼声
夜夜,夜夜,像一把刀剥割着我的残梦
9
我熟悉的那面红色山岩已经苍老而我仍在岩下的小溪边徘徊
赤着双脚,拣起薄片的石块沿着水流的方向打着漂石
犁铧已生锈了
溪边吃水的老牛仍在悲哀
山岩上的飞鸟正在筑巢
河边小树晾晒的衣物迎风飘摆
那时还没有遮盖我心中的云霾
我不决定留下什么,也没有什么等待只感觉山谷太古老了
已经托不起少年飞翔的胸怀
我至今也没弄明白我是谁
只是我常常在小溪边发呆
偶尔想起生活已是发霉的书页只好等候太阳灿烂时翻晒
唉!一声叹息发自梦外
我知道那头老牛正在悲哀
10
我们的灵魂已被包围,四周全是钢筋水泥
没有白天,黑夜在污浊里闪烁虹霓
没有清新的风,没有长长的蝉吟
甚至没有一方洁净的水池
也没有啼鸣的鸡鸭和奔驰的马蹄
一种单调枯燥的钢铁电力的轰响
在我们心灵深处高低长短交替
像我们的生活那样,思想和行为无法一致
从坚硬的水泥丛中探出头来
我觉得一些行为是那样新奇
从绿草地铲除树根植入钢筋
从清水河捞出沙子拌成水泥
为的是我再也认不出家乡的晨曦
我们的房子、禽舍和畜棚
也居然能撑得起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的爱情婚姻家庭和山坡上的牛羊的模样不差毫厘
窑洞从一开始就成了难以理解的哑谜
我们的孩子从哪里出生,会不会长成楼顶的花枝
已不再是可讨论的话题
我们的灵魂被包围了,四周全是钢筋水泥
高高低低的盆景和灯饰
当我们在假日走进那些熟悉的水韵山势
在早晨清亮的露珠上自由呼吸
落日的余晖里
河边草地上闪光的鸣虫翅翼
已无法懂得和理解童年家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