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琴
内容摘要:高职语文课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高职语文教育过分强调文学性、人文性,忽略了其基础能力培养的作用,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较为不利。本文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谈起,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课程教学策略和课程评价机制三方面探讨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职业汉语能力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了涵盖绝大部分职业的“八项核心能力”,其中,交流表达能力居于所有核心能力的首位。在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中,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多依靠高职语文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职业汉语能力的培训却相对薄弱,这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提起对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重视,想方设法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一、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汉语能力的内涵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在职场环境下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 对周围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2. 运用语言传递、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3. 运用语言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能力。
(二)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意义
语言沟通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职业汉语能力则是衡量个人职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人们职业生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职业汉语能力对个人的各项职业活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提升职业汉语能力已成为获取职场成功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有助于他们提升获取外部信息、指令的效率和质量,积极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对于学生的职场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高职特色的语文基础性课程。高职语文培养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正确对待自身特殊性。高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应以交际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第二,开设职业汉语能力实践课程。职场沟通交际能力是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贴近职场生活的话题和背景展开,教师可利用技能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可借助辩论会、研讨会、演讲赛等学校文化活动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巩固创设环境。
(二)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策略
1. 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教学可设置三大块内容,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用来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专业、职业的阅读理解能力;职业板块主要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技能;拓展模块主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表达技巧。
2. 教学方式
第一,创设多样化情境,强化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竞聘模拟、面试过关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也可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直播等多媒体技术创设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第二,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任何能力都要转化到实践当中,语言能力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要多开展对口单位实习、文化下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应用交流沟通能力。或是将实践课程开在校外,引导学生在专业能力中寻找表达素材,拓宽语言思路。
(三)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不但要基于能力目标改革语文课的教学方式,还要寻找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以往的高职语文教学过于理论化,评价内容也多以课本知识为主,评价形式主要采用笔试,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效果以及职业汉语能力的掌握程度仅通过一两次笔试结果得到终结性评价,其评价结果不仅不准确,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科目掌握的心态,即以应试为主,将技能学习放到一边。为此,学校需从根本上改变评价的初衷和侧重点,对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实行形成性评价,即按照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确定评价手段。具体来讲,形成性评价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淡化选拔与甄别,以学生能力发展的速度为考核对象;二是综合性评价,即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三是,过程强化评价,即以学生阶段性职业汉语能力为对象的评价。上述三种评价机制既能体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又能弥补单纯笔试的不足,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综合性的语言能力很有意义。
三、结语
职业汉语能力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注重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让其成为提升学生工作绩效的能力,以此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