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尾巴”和“翘尾巴”

2016-08-15 21:32王祖远
特别文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蓝眼睛西方人办事

王祖远

前些天,有朋自海外归来,谈及异国就职时,一声叹息:“唉,在家事事顺,出国处处难啊!”

朋友是一位厨师,持有国内颁发的二级厨师证。起初到纽约一家中餐馆应聘,蓝眼睛的老板问他是否能称职,朋友心想谦虚是美德,于是回称没有完全的把握,但会一边干一边学,作出努力的。老板听后,思虑了许久,说:“你还是去别处看看吧!”后来,朋友又找过几家,其结局都差不多。带去的钱所剩无几,只好打道回府。

朋友的这种谦虚之道,在国内又称为“夹尾巴”,是一种圆滑的处世之道。朋友在国内工作时,就凭这谦和乖觉、与人无争的“夹尾巴”而受到单位和人们的一致称道。

可为何到了国外却屡屡碰壁、不受人欢迎呢?

究其原因,他的这种处世心态,到了以敢说敢为、自信自强为荣的西方国家,就不被认为是优点,相反还会被视为弱点。朋友如能在蓝眼睛老板面前拍拍胸脯,表下决心,或是上去露上一手,让老板亲口尝尝,说不定老板早就竖起大拇指,连声“OK”了。可这种表现,在国内就可能被视为“翘尾巴”,不知天高地厚。

这真有趣:“夹尾巴”在国内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可在国外却成了缺乏自信、胆怯无能的象征;反过来,“翘尾巴”在国内被视为骄傲自大,在西方则是自信能干的表现。

细细看来,还有别种情况,比如,在中国讲义气、重感情、够朋友的人,在西方一些国家则被视为“法制观念不强,只凭关系办事,不守规矩”;在中国热情好客,请吃请喝,西方一些国家则认为浪费钱财、浪费时间,甚至“动机不纯”;在中国有耐心、善等待、不急躁的办事态度、方式,则被西方人视为办事拖拉低效率。还有,“知足常乐”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修养境界,在西方则被认为是不思进取。就是一些在国内很优秀没“尾巴”的人,一到西方发达国家,也会很快被人发现、抓住“尾巴”。

这是怎么回事?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不同,各国有各国认同的“尾巴”。比如,美国人爱冒险、逞能,自主自立意识强,而中国人则“中庸”些,互视对方时自然会看出各自看不出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西方人观念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长期以来,在“宁为人后,勿为人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传统文化观念的熏陶及大量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下,一些国人的朝气、锐气和自信、自强心逐渐被磨损,养成了一种好“夹尾巴”的消极的处世心态。就是沸腾着青春血液的年轻人,有不少也瞻前顾后,不敢竞争,怕当先进。这样一种心态,到国外去不屡遭挫折、处处碰壁才怪哩!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积极进取、无所畏惧的精神,许多人并不时时“夹着尾巴做人”。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敢于直犯“龙颜”的魏徵,有过勇于自荐的毛遂,有过“弹铗而歌”的冯谖,中国革命先驱们一身傲骨、雄视天下的气概,也很令人敬佩。西方人也并非是没有“尾巴”,他们的文化里也有糟粕,需要一一甄别。

(摘自《杂文月刊》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蓝眼睛西方人办事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一只流浪的狼(四)
一只流浪的狼(二)
一只流浪的狼(八)
蓝眼睛树(大家拍世界)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