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的学术实现了发展,但是随着大学生扩招现象普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受到挑战,大学生浮躁的风气见长,这些不良现象不利于高校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可以结合一些新方法,提高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诚信教育 大学生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支撑力量,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在我国不同领域广泛应用。截止到2010年,我国网民达到4.2亿人,其中大学生占主要部分。新媒体技术结合了一些网络客户端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技术,为人们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数量非常庞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借助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可以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诚信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他们遵守诚信的意识,使大学生坚定信念,不能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媒体指的是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媒介,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也是一类新的工具。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提出的,最初意思是电子录像的意思,经过长期演变后,成为一个新的词汇,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可以实现广为传播的媒介,可以针对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媒介,实现不同交流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在技术范畴提出的,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形成的一类新的技术,必须以技术为依托,代替传统媒体,如搜索引擎、网络、博客等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新媒体是一个时间上的范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实现了数字化的传递方式,而且实现了立体化的信息传播。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实时性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递方式上,更具有时效性,让人们可以更及时地获取信息,人们可以将身边刚刚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然后传播到网络上,新媒体的反馈机制是及时的,借助新媒体技术,信息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边的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传递。
2.交互性
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特征,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传播形式更多元化,而且实现互动,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实现双向互动,大众可以借助新媒体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声,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得到充分发挥。
3.共享性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实现了共享性,不论是任何年龄、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实现交流,信息的传递具有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下载和分享的方式,传播各类信息,信息传递更便利。
二、新媒体环境对学术诚信的冲击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在学术分析中常常借助网络查找各类资料,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各类资源,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导致大学生治学方式转变。大学生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研究课题后,缺乏学术的诚信教育,导致过多地引用他人的文献,甚至出现剽窃的问题。新媒体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便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学术失信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新媒体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采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各类有效的传播途径,使大学生实现良性发展。大学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学术性特点非常突出,诚信建设是推进学术教育的重点。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媒体素养。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中,应该树立有为的理念,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是高校的责任,面对网络技术时,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诚信环境教育的优势和挑战。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核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发展的支撑,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支柱,所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祖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老师和学校都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实现以德树人。高校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点,积极参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和技术理念,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各类需求,建设以新媒体为阵营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新媒体运用产生的影响是多面的,网络上也有一些不良信息传递,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侵蚀,因此,学校组织领导应该实现主动有为,结合新媒体进行正向能量传递。
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平台,如QQ、微信等,达到良好的网络交互效果。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不断学习构建的,所以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合作为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实现可持续的互动学习环节,借助智能化的网络互动手段,实现实时交流,在相互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新媒体交互性的理念和特征,掌握新媒体环境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会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节中,新媒体环境的交互性可以充分发挥其辐射性作用,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接受诚信教育,可以受到感染。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改善需要诚信教育实现,在诚信教育的实效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应该充分分析多媒体的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声音、影像等元素,使诚信教育更生动形象,改变原有单一说教的气氛。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其宣传的时效性比较差,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单向的,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是比较被动的。借助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畅所欲言,对诚信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形成良性的沟通机制。
(二)践行诚信规范,提高诚信自律能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应该结合社会、政府等层面进行系统建设。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诚实守信的原则,在良好氛围和机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更具有凝聚力。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诚信教育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这些改变的发生,一方面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我国市场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合理市场机制的形成有待发展,这就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形成产生削弱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社会上带有功利化的倾向,很多人由于利益驱使出现道德观念扭曲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诚信风气,投机取巧行为时有发生。而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各项制度在建立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这就导致诚信机制的建设存在局限性,在很多不良道德观念下,大学生会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还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辐射的作用,对绿色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还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功利化,甚至具有享乐主义思想,过于追求安逸和财富。面对一些负面的社会情绪,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的诱惑,推动绿色教育机制的传导,政府和社会等应该不断制定规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强化高校诚信教育建设。
新媒体作为一些社会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是一类新型的技术,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迎合大学生崇尚平等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生活一直被新媒体技术包围。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中,可以将共青团作为牵引,完善正能量的辐射功能,增长新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到主要作用,所以高校领导应该分析学生的心态,对他们使用新媒体的趋势进行分析,广泛运用信息平台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定期为学生发送手机报的形式,在实名认证的人人网、QQ群等平台上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互动方式,让大学生处在诚信大环境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共青团系统的方式,在共青团系统中,实现对新媒体的宣传工作,请专业人员对新媒体环境中的诚信环境建设进行评估,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诚信教育环境构建进行整体指导,然后领导全校进行诚信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尽管效率比较高,但还是需要人管理,如果高校领导可以准确把握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的心态,可以及时收集有效的信息,并且及时反馈这些信息,对于涉及诚信问题的时事加以总结,作为案例引导大学生。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应该实现共青团与大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诚信教育的深层次传播,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努力学习新媒体方面的知识,强化新媒体的互动效果和服务的多样化,完善诚信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深入实际行动中,大学生如果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认识到新媒体的便捷性,便会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认同感,自觉采用新媒体技术接受诚信教育。在对高校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中,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各类网络资源分散,因此,高校应该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节约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搜索各类内容的时间。
(四)强化高校诚信制度的建设。
考场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大学生考试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对学校校风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考试作弊最基本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差,因此,高校应该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标准化考场建设,强化诚信教育效果。
高校应该建立相关诚信机制,积极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各类考场建设的标准,将其作为标准,然后在校园中实现校园一卡通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化服务方案,防止徇私舞弊现象发生。高校在考场标准化监控应该采用实名制刷卡的方式,完善考试信息一体化制度建设。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应该完善诚信评价的体系,使诚信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常态。
(五)强化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提高其素质,完善大学生的自我形象。高校应该通过各类政策,促进新媒体具体运用,积极创造和谐的环境,为大学生提高自我形象提供良好的软件、硬件和文化的烘托,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学生明确网络文明规范。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多数大学生是可以明辨是非、公正分析社会热点的,但是还存在少数大学生迷失方向的现象。高校应该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他们通过解读案例的方式,了解在网络上宣传虚假信息的严重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具有时效性,而且受众可以互动,避免单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传递更有效。与此同时,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特征,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就导致很多虚假信息,或者很多不良风气的传播,对大学生产生侵蚀作用。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应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梅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4,03:110-115.
[2]杨敏.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2:182.
[3]刘洁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认同路径探究——基于佛科院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的调研[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