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精彩绽放

2016-08-15 14:49黄岩花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随文孔子文本

黄岩花

崔峦老师的《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指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增加结合阅读的小练笔。”随文练笔作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点睛环节,它既可以取其法,又可以用其材,已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依托文本,找准练点,将阅读和习作巧妙融合的随文练笔将使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水到渠成。

一、抓住经典,巧设练点

“练点”,即随文练笔的设计点,也就是学生的读写结合点。于永正老师曾指出:“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有话可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及时找出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练笔,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精彩的语段,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笔者以艳丽的色彩、优美的语言,采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再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在文章的写作结构上,它的构段、构句方式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课堂上我抓准了这一仿写的机会,先让学生思考哪种事物也有几个特征?可以是人或动植物,也可是景色物品,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它的特点写下来,通过这么一点拨,孩子们仿写的内容丰富了,写作方式灵活了。

二、填补空白,释放精彩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作者基于表达的需要,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我们如能敏锐地捕捉“空白”,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悄然进入角色,融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学生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达到读写一起提高的互利效果,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地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还原意象,深入文本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集点,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潜心体悟,使语言饱满,富有生命力。如教学《孔子拜师》时,可以抓住“风餐露宿”一词设计小练笔: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雷电、风雨、野兽等声),边听边发挥想象,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孔子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静听,想象孔子一路的艰辛,有的写:这一路,高山险峻,天寒地冻……有的写:这一路狂风暴雨,山路泥泞……有的写:这一路风吹日晒,疾病缠身……其中一位孩子还这样具体描述:狂风在空中盘旋、号叫,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孔子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迈着步子,他不觉地捂紧衣服。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像大胡萝卜。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好不容易才找到他的容身之处—一座破庙。他以地为床,以草为被,被冻得蜷成一团,艰难地熬过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又继续赶路。

这一课的练笔,既让学生理解“风餐露宿”的意思,又让学生感悟到孔子好学的品质,为了拜师求学克服千难万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

四、延伸课本,丰富体验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面对“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文本内容,如能在课堂结尾处恰到好处地拓展练笔,不仅能回归文本整体,激活文本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与文本架起的桥梁上纵横驰骋。如学习《钓鱼》一课后我设计拓展性练笔:在同学们身上是否也发生过与作者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做?怎么想的?有孩子这样写道:

一次,语文试卷终于发下来了。看见自己得了满分,我很是得意,乐滋滋地听着老师讲题,忽然一看,啊!有个错别字,老师没批出来。听着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着,我的眉头越锁越紧,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最后还是虚荣心在作怪,一个字,改!我拿出一个小本,装模作样地划上几笔,左看右看,确定没人注意。俯下身子,将错字盖住,装着很认真的样子听课,其实笔在下面已经开动了,一会儿,我把错改了过来,舒了口气。

自从这次之后,我便不在特别看重成绩了。这件事让我知道,只有华而不实的外表是不对的,没有真正内在的人永远都是空虚的,虚荣并不重要,我去实践了一次道德问题,他让我获得了一个体验的机会,让我真正体会到,拥有道德实践的勇气是多么重要!

这样的练笔让学生在一次次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积累并逐步建构对文本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妙悟,从而促进学生心灵语言的诱发和健全人格精神的升华。

一位资深老教师说:“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只要及时捕捉练笔机会,精选“读写结合”的落笔点,适时引导学生练笔,长期有效地进行,就能让小练笔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堂中放射出熠熠的光芒,就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随文孔子文本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