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韬,任雪娇,李 锏,3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3.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管理视野
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
郭韬1,2,任雪娇1,李锏1,3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3.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文章基于295家创新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实证检验了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组织学习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人员素质没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区域商业法制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组织学习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区域社会文化对人员素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组织学习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区域社会文化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没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上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区域创新网络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均没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上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区域环境因素;组织学习;创新型企业素质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5.020
作为独立于组织之外的外生权变因素,区域环境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行为以及创新绩效。已有研究探讨并证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法制、区域社会文化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等区域环境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4]。然而尚没有相关研究能够揭示各个区域环境因素对竞争能力、创新行为等企业素质的内在影响机理。谢洪明等(2012)学者的研究表明知识是连接外部环境与企业创新的桥梁[5]。根据知识基础观理论,组织对外部资源的获取与应用需要依赖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6]。而在学习经济中,创新被理解为一个交互式的学习过程,是企业经过学习后的“产物”[7]。可见,组织学习在区域环境因素与创新型企业素质之间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一)区域环境因素
区域环境因素是指特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区域内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的集合[8]。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区域环境因素是以企业为中心,与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区域要素的组合系统。区域环境因素能够对特定区域内大部分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同时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法制、区域社会文化以及区域创新网络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正向影响已得到相关文献证实[1-4]。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政府服务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服务效率)以及中介机构(技术信息中心、创新咨询公司、人员培训中心)发展状况等。区域商业法制是指特定区域能够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各类商业法规,如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区域社会文化聚焦于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群体所共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区域创新网络则是指地方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所形成的能够促进创新且相对稳定的关系总和。
(二)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在个体、团体、组织内和组织间四个层面进行的,通过对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传播、整合和制度化,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性发展的过程[9]。Huber(1991)将组织学习这一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10]。Huber(1991)的这种划分方式得到了Dixon(1992)、Slater和Narver(1995)等学者的认可[11-12]。因此,本文采用Huber(1991)的研究成果,将组织学习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知识获取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渠道从企业内外部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获取的来源众多,包括客户调查、技术研发等直接经验及标杆学习、企业间合作以及构建网络等间接经验。信息分发是指将获取到的内外部知识进行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信息分发使信息接收者能够在组织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组织成员通过对知识的习得、质疑或修改使得知识的价值得到不断提升。信息解释是指将经过交流与共享的知识赋予组织层面意义的过程。信息解释通过对知识的诠释从而使组织上下产生共同理解并接受。组织记忆是指组织储存知识的记忆机制。组织记忆包括组织战略、行为惯例等无形的知识载体以及技术设备、文献资料等有形的知识载体等多种形式。
(三)创新型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内部各要素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显现出来的完成系统功能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能动性[13]。结合创新型企业持续、动态创新的本质特征,本文将创新型企业素质定义为:创新型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要素的“质量”及其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持续、动态的整体创新功能。创新型企业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技术素质是指创新型企业内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其整体功能。技术素质是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基础。管理素质是指创新型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各种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其整体功能。管理素质是创新型企业素质的主导,是技术素质得以发挥的保证。人员素质是指创新型企业内部影响企业人员创新的各种要素的质量状况及其整体功能。人员素质是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关键,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文献表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生产率、区域总产出以及区域私人投资[14]。除了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影响,如企业生产率、生产成本等。已有研究探讨并证实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以及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创新活动以及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李文启(2011)对1998-2007年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对企业的技术效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空间溢出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15]。Wang等(2013)基于价值创造提出与创新有关的政策能够通过多种工具组合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16]。高洁等(2015)基于各地区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对法律保护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律师、会计师等中介组织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这类中介组织能够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新产出[17]。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a: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技术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1b: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管理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1c: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人员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除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外,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又一重要外部因素。刘伟等(2014)认为虽然所有地区都必须执行全国范围内颁布的法律条款,但不同区域的法律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对企业行为的保护程度也各不相同[18]。Ang(2010)在研究中指出产权保护环境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正相关关系,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成果的排他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并刺激企业管理者做出持续创新的决策[19]。范钧(2010)将对不公平竞争的防治力度纳入法制环境的框架范围之内,他认为一个地区的法制环境对于不公平竞争的防治力度越大,企业内部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倾向性越高,该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效率越高[3]。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a:区域商业法制对技术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2b:区域商业法制对管理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2c:区域商业法制对人员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offman和Hegarty(1993)的研究发现,社会文化对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和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且能够直接决定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模式偏好[20]。周国红和陆立军(2002)认为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人们对失败、冒险、知识和技术的看法[21]。Cooke(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有力的合作环境,会加速市场、技术、竞争等信息的聚集,提高信息通过碰撞而出现的频率,从而使企业更容易了解需求把握市场方向[22]。渠爱雪和孟召宜在对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提到崇尚开拓与创业精神的区域,人们倾向于进行未知领域的探索,发现机会加以利用,有效的促进新创企业的出现与成长[23]。徐彪等(2011)的研究指出具有良好创新氛围的地区,创新活动更加容易实现和产业化,有助于推动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24]。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a:区域社会文化对技术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3b:区域社会文化对管理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3c:区域社会文化对人员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区域创新网络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新的资源,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行为[25]。Samson(2005)对台湾自行车行业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外部市场组织联系(如供应商、竞争对手等)与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6]。曾萍和宋铁波(2011)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66家企业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企业外部政治联系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27]。George和Zahra(2002)对147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与大学机构的联系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28]。以上研究表明,区域创新网络能够为企业带来稀缺资源,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行为的开展。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4。
H4a:区域创新网络对技术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4b:区域创新网络对管理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4c:区域创新网络对人员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二)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学习经济理论认为组织的学习过程具有社会和地域上的根植性。大量的研究文献指出区域内政府及中介机构支持、制度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临近都会对区域内企业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产生影响[7]。Yang等(2010)发现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能够通过促进区域内的知识扩散帮助企业快速创造知识、升级技术以及转化成果[29]。戴魁早(2015)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区域考察了法律制度对企业知识生产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间法律制度的差异是知识生产效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激励企业开展知识生产活动并提高知识活动的管理水平[30]。Fischer等(2001)认为良好的区域社会文化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构建非交易性的相互依赖关系[31]。这种依赖关系能够通过促进组织成员之间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共享进而推进企业的学习活动和持续创新[32]。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空间位置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理由是地理邻近性有利于组织之间的密切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33]。企业与竞争者、供应商、大学等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建立的合作关系能够改变信息和知识在网络空间内的转移效果,从而对组织的学习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34]。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5。
H5a: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组织学习具有正向影响;
H5b:区域商业法制对组织学习具有正向影响;
H5c:区域社会文化对组织学习具有正向影响;
H5d:区域创新网络对组织学习具有正向影响。
知识基础论认为不断获取知识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持续学习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绩效[35]。关于组织学习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大多探讨并证实了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如Hurley和Hult(1998)、陈国权和郑红平(2005)等认为组织通过学习能够形成新的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在相同的组织条件下,组织学习在未来可以提高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36-37]。Ussahawanitchakit(2008)在研究中指出学习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其可以通过有效吸收、转化和整合隐性知识激发企业的管理创新[38]。Ussahawanitchakit(2008)的研究表明,组织学习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还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谢洪明(2006)在市场导向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影响组织绩效的研究中将组织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管理创新包括用人与管理创新以及组织与规划创新,实证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的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9]。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6。
H6a:组织学习对技术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6b:组织学习对管理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H6c:组织学习对人员素质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假设的逻辑关系,本文提出中介作用的相关研究假设7-10。
H7a:组织学习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和技术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7b:组织学习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和管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7c:组织学习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和人员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8a:组织学习在区域商业法制和技术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8b:组织学习在区域商业法制和管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8c:组织学习在区域商业法制和人员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9a:组织学习在区域社会文化和技术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9b:组织学习在区域社会文化和管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9c:组织学习在区域社会文化和人员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10a:组织学习在区域创新网络和技术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10b:组织学习在区域创新网络和管理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H10c:组织学习在区域创新网络和人员素质之间起中介作用。
(一)样本与数据
依据国家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型(培育、试点)企业名单,选取各地区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Liket七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以电子邮箱和纸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450份,共收回323份,回收率为71.8%。剔除题项答案一样的问卷和题项回答不完全的问卷,有效问卷为295份,占回收总样本的91.2%。
总体上看,样本的分布区域涵盖了国家统计局省市划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在企业的历史包括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50年以及51年以上,被调查企业的历史多为11~20年。组织形式、性质以及行业类别上分布广泛,基本涵盖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二)变量测量
考虑到问卷整体的信度、效度,各个变量题项的设计尽量基于以往研究中的成熟量表进行编写,并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进行修订。在测试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并形成最终问卷。最终问卷除基本信息外,共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区域环境因素、组织学习和创新型企业素质。具体分析如下:
(1)自变量(区域环境因素)。自变量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法制、区域社会文化和区域创新网络四个潜变量。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法制、区域社会文化三个潜变量的测量以IMD[40]开发的量表为基础,结合范钧[8]的研究进行修改。区域创新网络的测量以张玉明[41]开发的量表为基础,结合池仁勇[42]的研究进行修改。四个潜变量共设18个题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商业法制均为5个题项,区域社会文化、区域创新网络均为4个题项。
(2)中介变量(组织学习)。组织学习的测量选取张小兵[43]基于Baker和Sinkula、Tippins和Sohi、Lin 和Lee等人的组织学习修正量表,从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并结合李正卫[44]的研究进行修改。四个维度共设13个题项,其中知识获取、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均为3个题项,信息分发为4个题项。
(3)因变量(创新型企业素质)。因变量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三个潜变量。在问项设计上,以张玉明[41]、傅贤治等[45]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该领域专家、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三个潜变量共设12个题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员素质均为4个题项。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Amos21.0和SPSS17.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处理。以SPSS17.0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变量信度,各个潜变量的因子载荷均显著,Cronbach's α值分别如下: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0.849)、区域商业法制(0.839)、区域社会文化(0.846)、区域创新网络(0.843)、组织学习(0.813)、技术素质(0.828)、管理素质(0.904)、人员素质(0.842),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均大于0.5,且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平均变异萃取量的平方根(具体情况见表1-2),表明本文所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各变量信度、收敛效度结果
续表1
表2 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本文运用Amos21.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
1.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根据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初始模型的拟合结果如下:CMIN/DF为1.825,GFI为0.847,RMR 为0.069,RMSEA为0.053,AGFI为0.819,NFI为0.846,CFI为0.923,IFI为0.924。初始模型部分拟合指标不佳且部分假设没有通过检验,这表明初始模型需要进一步修正。
图1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
2.模型修正
以一次修正一个路径为原则,对不显著路径进行逐一修改,依次删除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人员素质(H1c)、区域社会文化→技术素质(H3a)、区域社会文化→管理素质(H3b)、区域创新网络→技术素质(H4a)、区域创新网络→管理素质(H4b)、区域创新网络→人员素质(H4c),共6条路径。修正后的模型如图2所示。修正模型的拟合结果如下:CMIN/DF为1.264,GFI为0.892,RMR为0.058,RMSEA为0.030,AGFI为0.869,NFI为0.892,CFI为0.975,IFI为0.975。从拟合结果可见,绝大部分指标均在建议标准数值范围内,极个别指标接近阈值,说明修正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图2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
3.假设检验及中介作用分析
本文以标准化回归系数对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修正后模型的路径系数见表3所列。从中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正向影响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区域商业法制正向影响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区域社会文化正向影响人员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区域社会文化正向影响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正向影响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且上述结果均在0.001以下的水平上达到显著。区域商业法制正向影响人员素质,区域商业法制、区域创新网络正向影响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正向影响人员素质,且上述结果均在0.050以下的水平上达到显著。即假设H1a、H1b、H2a-H2c、H3c、H5a-H5d、H6a-H6c均获得支持。由于修正后的模型删除了6条路径,因此假设H1c、H3a、H3b、H4a、H4b、H4c未获得验证。
表3 修正后模型路径系数
对于中介作用的检验,本文采用Sobel Test检验方法,通过计算z值,判断中介作用是否存在,若z值大于等于1.96,说明中介路径显著,即中介作用存在。本文的假设中介路径共有12条,包括H7a-7c、H8a-H8c、H9a-H9c和H10a-H10c。以H7a为例对z值的计算进行说明。路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组织学习”的非标准化Estimate值为0.338,S.E.值为0.087,“组织学习→技术素质”的非标准化Estimate值为0.307,S.E.值为0.072,因此假设路径H7a的z值为0.338×0.307/(0.087×0.072)=16.57>1.96,假设路径H7a显著,中介作用存在。以上述方法对其他假设中介路径分别进行计算,所有路径z值均大于1.96,说明所有假设中介路径均显著,中介作用存在,假设H7a-H7c、H8a-H8c、H9a-H9c和H10a-H10c均获得支持。为进一步验证中介效果是部分中介还是完全中介,采用Amos中的bootstrap技术计算12条中介路径的总效果、间接效果和直接效果的信赖区间,若信赖区间未包含0,说明该效果存在,若信赖区间包含0,说明该效果不存在,12条路径的总效果、间接效果和直接效果的信赖区间见表4所列。从中可见,两种方法(Bias-Corrected、Percentile)下12条路径的总效果、间接效果的信赖区间均未包含0,说明12条路径的总效果和间接效果均存在,而路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人员素质、区域社会文化→技术素质、区域社会文化→管理素质、区域创新网络→技术素质、区域创新网络→管理素质、区域创新网络→人员素质6条路径的直接效果的信赖区间均包含0,说明上述6条路径的中介作用为完全中介作用,其他6条路径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综上,假设H7a-7c、H8a-H8c、H9a-H9c和H10a-H10c均获得支持,且假设H7a、H7b、H8a-H8c、H9c为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7c、H9a、H9b、H10a-H10c为完全中介作用。
表4 中介路径总效果、间接效果和直接效果的信赖区间
续表4
本文通过对创新型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区域环境因素对创新型企业素质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因素对企业素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组织学习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且组织学习在区域环境因素与创新型企业素质之间的中介效果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途径,组织学习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与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植政策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够为该区域创新型企业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并显著提高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而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对创新型企业的人员素质并没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其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对人员素质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区域人员培训中心、创业指导及就业培训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比较低,对创新型企业人员素质的作用比较有限,这类中介服务和基础建设仍需加强。
(2)区域商业法制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区域商业法制对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均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途径,组织学习在区域商业法制与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健全法律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不公平竞争的惩罚力度等行为不仅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行为,更能对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3)区域社会文化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区域社会文化对创新型企业的人员素质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途径,组织学习在区域社会文化与人员素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合作环境、开拓与创业精神、创新氛围与企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对创新型企业的人员素质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区域社会文化对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并没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其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产生间接促进作用。这说明区域社会文化必须通过组织个体的学习行为才能对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产生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等手段,鼓励个人、团队进行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区域社会文化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产生的正向影响效果。
(4)区域创新网络对创新型企业素质的影响。区域创新网络对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均没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其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产生间接促进作用,组织学习在上述关系中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强化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鼓励区域内相关企业合作程度、健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技术交流中介机构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内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生产效率。企业通过构建知识共享与促进学习的平台、培育成员参与学习的氛围等方式促进组织知识的获取、传播与转化,从而提高区域创新网络对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产生的正向影响效果。
[1]Daido K,Tabata K.Public infrastructure,production organiz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3,38:330-346.
[2]Jiao H,Koo C K,Cui Y.Legal Environment,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And Firms'Innovation In China: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ownership[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5,96:15-24.
[3]范钧.区域软环境对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制造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0,31(2):105-113.
[4]Fitjar R D,Rodriguez-pose A.Networking,context and firmlevel innovation:cooperation through the regional filter in Norway[J].Geoforum,2015,63:25-35.
[5]谢洪明,应郭丽,陈盈,等.知识流出——连接外部环境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桥梁[J].科学学研究,2012,30(11):1698-1706.
[6]范志刚,刘洋,吴晓波.网络嵌入与组织学习协同对战略柔性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12):112-119.
[7]薛捷.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5,33(5):782-791.
[8]范钧.区域软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及其评价体系[J].科研管理,2007,28(2):99-104.
[9]于海波,方俐洛,凌文栓.组织学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5):48-61.
[10]Huber G.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J].Organizational Sciences,1991,2(1):88-115.
[11]Dixon N.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implications for HRD[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2,13(1):29-49.
[12]Slater S F,Narver J C.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3):63-74.
[13]胡杨,胡培,侯立文.企业素质及其活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1997(4):10-15.
[14]Chandra A,Thompson E.Do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affect economic activity?:evidence from the rural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0,30 (4):457-490.
[15]李文启.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3):49-56.
[16]Wang C H,Lu Y H,Huang C W,et al.R&D,productivity,and market value:An empirical study from high-technology firms[J].Omega,2013,41(1):143-155.
[17]高洁,徐茗丽,孔东民.地区法律保护与企业创新[J].科研管理,2015,36(3):92-102.
[18]刘伟,杨贝贝,刘严严.制度环境对新创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 (3):421-430
[19]Ang J B.Financial reforms,patent protection,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n India[J].World Development,2010,38(8):1070-1081.
[20]Hoffman R C,Hegarty W H.Top management influence on innovations:effects of execu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ul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19(3):549-574
[21]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32-35.
[22]Cooke P.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lusters,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10 (4):945-974.
[23]渠爱雪,孟召宜.区域文化递进创新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4,24(2):149-153.
[24]徐彪,李心丹,张珣.区域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9):147-156.
[25]Li H,Atuahene-gima K.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6):1123-1134.
[26]Samson W.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case of the bicycle industry in Taiwan[J].Asian Business&Management,2005(4):67-91.
[27]曾萍,宋铁波.政治关系真的抑制了企业创新吗?——基于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29 (8):1231-1239.
[28]George G,Zahra S A,Wood D R.The effects of businessuniversity alliances on innovative outpu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study of publicly trade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6):577-609.
[29]Yang H,Phelps C,Steensma H K.Learning from what others have learned from you: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originating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0,53(2):371-389.
[30]戴魁早.制度环境,区域差异与知识生产效率——来自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5,33 (3):369-377.
[31]Fischer M M.Innovation,knowledge creation and systems of innov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1,35(6):199-216.
[32]张敏,张一力.文化嵌入、契约治理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来自温州民营企业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4,32(3):454-463.
[33]Antonelli C.Collective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the evidence of technological districts[J].Regional Studies,2000,6(11):535-547.
[34]Diez J R.Innovative networks in manufacturing: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Barcelona[J]. Technovation,2000,20:139-150.
[35]Autio E,Sapienza H J,Almeida J G.Effects of age at entry,knowledge intensity,and imitability on international growt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5):909-924.
[36]Hurley R F,Hult G T.Innov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 integration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3):42-54.
[37]陈国权,郑红平.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8(1):48-61.
[38]Ussahawanitchakit P.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n empirical study of Thai accounting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8,8(3):1-12.
[39]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2):80-94.
[40]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6)[R].Lausanne: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6:35-45.
[41]张玉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2]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及其效率评价[J].管理世界,2007(1):105-112.
[43]张小兵.知识吸收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组织学习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8(6):844-851,884.
[44]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杭州:浙江大学,2003.
[45]傅贤治,杜丽燕.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评价的变革引擎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117-121.
[责任编辑:欧世平]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 Qualit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a Mediator
GUO Tao1,2,REN Xue-jiao1,LI Jian1,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0000,China;3.Harbin branch,Bank of Jinzhou,Harbin 150001,China)
This paper,based on a survey of 295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China,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nnovative enterprise quality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results show that: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blic servic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quality,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above relationship.Meanwhile the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blic service on personnel quality are totally mediated b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Regional business legal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echnical,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quality,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above relationship.Regional social cultu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ersonnel quality,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above relationship.Meanwhile the impacts of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quality are totally mediated b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d the impac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on technical,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quality is totally mediated b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novative enterprise quality
F272.90;F273.1
A
1007-5097(2016)05-0125-08
2016-02-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GL040);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11GXQ4D0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630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EUCZ1605)
郭韬(197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企业创新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任雪娇(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李锏(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