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莹,孙素芳(.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及对策
孙莹1,孙素芳2
(1.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河南驻马店463000;2.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猪病整体发生相对平稳,没有严重的烈性疾病流行,养猪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局部性,散发性的疫情也时有发生,有的对个别猪场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如仔猪腹泻、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并且发病特点、流行特征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深入数十家大型猪场,结合驻马店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现分述之,希望在广大养殖场(户)的疾病防控中,能提供具有实用性的信息。
腹泻类疾病自2011年以来已成为对猪场危害比较大的疾病,该类病对猪场造成的损失是养猪人所意料不到的,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已打破常规,一些猪场反复发生更令人十分头痛。正常情况下病毒性腹泻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从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病毒的活性比较强,引起高发病率,并且呈现母猪及育肥猪一过性发生。自2011年以来除出现上述发病特点外,多集中在产房仔猪发病,特别是产房2日3日龄的乳猪。由于仔猪拉稀脱水较迅速,仔猪抵抗力低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100%,尤其是一周龄以内的仔猪。随着日龄的增大,仔猪死亡率逐步降低。
根据现场临床流行病学观察,结合实验室抗体抗原分析认为,病毒性病原主要关注流行性腹泻、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病、猪瘟;细菌性病原要关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饲料的品质也为一大诱因;球虫在仔猪腹泻中致病意义不大。根据兽医同行及一些场家技术场长的交流,防制仔猪腹泻类同病,没有同法,就是防制腹泻没有统一所谓的特效方法可言,要针对场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减少损失。
目前,控制仔猪腹泻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返饲母猪法,利用已发病仔猪的粪便,或已发病仔猪的内脏饲喂母猪,通过临床观察有一定的效果,一些猪场也在试着临床应用。但该方案使用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腹泻疾病有所缓解,但又出现其他类疾病,猪场造成不稳定状态。目前猪场的病原体都比较复杂,特别是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垂直传播的疾病,返饲要慎重,该法已不是首选的方法;二是用胃流灭活苗进行紧急免疫,强化免疫;三是采用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疫苗大剂量对母猪、仔猪紧急接种的诱导干扰素法,对猪瘟,伪狂犬带毒率高的临床有效果;四是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卵黄抗体、血清等生物制品或其衍生物,这些方法由于仔猪抵抗力低,易脱水,临床所起的作用有限;五是抗球虫药、抗生素疗法,只起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
针对仔猪腹泻在养殖生产上越来越大的危害,根据现阶段养殖现状,从比较全面的防控角度出发,控制仔猪腹泻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采用优质的饲料饲喂母猪,防止饲料霉变引起母猪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在仔猪和母猪出现症状时,更应该加强营养,提升母猪的泌乳能力,这是防制仔猪腹泻病的前提;二是建议加强猪瘟、伪狂犬抗体的动态检测,结合驻马店市开展的种畜禽场和奶牛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有针对性地逐步实施猪瘟、伪狂犬的净化;三是实施圆环病毒的常规免疫;四是对母猪临产前40d和20d进行2次胃流疫苗强化免疫,如果猪场出现疫情,用灭活苗进行强化免疫,初生仔猪可口服“畅健”(一种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表达的活菌);五是为了防止发病仔猪脱水进行腹腔注射补液,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六是提高舍内温度(22日25℃)并保持恒温,可以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七是用新城疫Ⅰ系进行干扰,对临床上缩短病程也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八是时刻观察仔猪体温变化。腹泻仔猪一般体温正常或偏低,如果体温升高,应对猪瘟、伪狂犬进行检测,必要时对猪瘟和伪狂犬采取措施。
从2015年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伪狂犬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并且致病力增强,发病猪死亡率升高。病猪口吐白沫,后肢麻痹,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24h,发病猪出现扁桃体坏死、溃疡,肝脏、脾脏、肺脏、肠道出现坏死结节等比较典型的病理变化。令人不解的是发病猪群为免疫猪群,抗体水平合格,部分猪群gE抗体阴性,从实验室数据看不出伪狂犬的迹象。多年来仅仅见过乳猪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但自2014年以来,后备母猪、育肥猪出现典型病理变化也屡见不鲜,并且犬、羊发病病例也明显增多,冬季发病相对集中,应引起兽医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根据伪狂犬病毒自身特性及国内科研单位分离的伪狂犬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还没有证据说明伪狂犬发生了较大变异。伪狂犬发病率有所回升,应该从疫苗质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防疫效果评估、母猪的带毒情况及猪群的免疫抑制因素等综合因素去考虑,特别是从养殖技术人员执行力等方面找原因,笔者从多家发病猪场现场诊断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发现猪场母猪带毒都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多呈现和蓝耳病、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状态,致使出现较高的死亡率。
伪狂犬的诊断应该由实验室诊断和病理变化相结合才能有比较明晰的结果。实验室有gE基因缺失的阳性样品必须确定是否免疫鄂株疫苗,猪场在没有确定是否免疫鄂株疫苗,对检测gE阳性就下诊断结论,是不准确的。由于采取脑部组织检测比较麻烦,加上成本比较高,利用PCR技术诊断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因此尸体解剖对基层兽医和小型猪场就显得很重要,从近段解剖情况看,伪狂犬引起的死亡会出现扁桃体坏死灶;肝、脾、肾、肺脏、肠浆膜层灶性坏死的明显示病症状,并且这些症状虽然在教科书上都有阐述,但在以前临床实践中,保育猪及后期育肥阶段很少见到,但现阶段临床比较常见。细致细心观察对帮助诊断是比较重要的。
签于伪狂犬发病越来越严重之势,在伪狂犬的防控上,建议首先要从后备母猪着手,淘汰带毒阳性猪,把好入口关,这是净化控制伪狂犬的前提。其次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每一次的免疫,防止程序流于形式。在种猪的免疫上,要在后备母猪配种前进行间隔三周的两次免疫;经产母猪配种前一次免疫,可维持妊娠前期母猪不受伪狂犬野毒的侵袭;妊娠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可保护妊娠后期断奶前乳猪伪狂犬病的危害;种公猪每年三次免疫;商品猪采取3d、30d、70d的免疫模式,即3d滴鼻、30d强化、70d再次强化免疫。滴鼻免疫有利于发挥黏膜免疫的效率并能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但注意稀释液的剂量,每个鼻孔不超过0.5ml,顺着鼻孔的一侧滴,也有厂家建议滴鼻和注射同时进行也能起到确实的预防效果。另外,提醒养殖场和防疫人员:目前国内伪狂犬疫苗都是有效的;从场内防控实际考量要保持伪狂犬疫苗毒株的一致性;要从正规的渠道购买疫苗。
在猪场出现伪狂犬症状以后,在控制手段上建议:一是调整猪场内所用疫苗的毒株;二是适当加大剂量进行紧急接种,剂量可以为免疫预防量的倍量。从临床观察看,一周左右能起到控制疾病的效果;三是对于混合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及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链球菌等疾病的猪场,从临床看这种形式普遍存在,根据经验采用圆环疫苗配合伪狂犬疫苗紧急接种,临床效果比较明显。
2015年随着猪场强制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政策的落实,以及免疫覆盖面的扩大,蓝耳病呈现局部性、温和型的发生与发展,但是从猪群的状况看,经常能看到蓝耳病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深入多家发病猪场进行现场诊断,临床诊断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母猪中后期出现厌食、发热,个别流产、流产胎儿皮下肌肉组织颜色、脐部出血状况;二是猪群出现减食,要看猪群的眼结膜是否发红,髻甲部的毛囊是否出血;三是断奶前乳猪是否有呼吸道症状,乳猪群是否出现喷鼻症状;四是断奶后两周的呼吸道发病率高低,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出现比较高的发病比例;五是腹泻疾病后出现热性症状的。
蓝耳病的防控临床上比较乱,有些方法是不妥当的:一是母猪和商品猪疫苗不统一;二是妊娠期母猪做活苗;三是猪瘟和蓝耳病苗一起做;四是受厂家建议随意更换疫苗。这些不妥当方法有的暂时相安无事,但为出现问题埋下伏笔。
控制蓝耳病要从综合症候群来看,注意和哪些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临床上蓝耳病干扰其他疾病的免疫效力,短期内会引起猪瘟的抗体水平下降,如果猪群存在猪瘟强毒,就会发生猪瘟或继发猪瘟,将会使猪场损失巨大。因此,控制蓝耳病要以猪瘟、伪狂犬有坚强的免疫力为前提。目前针对发生蓝耳病的发病猪群和潜在发病猪群,根据猪只大小用不同的剂量紧急注射猪用蓝耳病疫苗,有时会有一定的效果。
该病已呈发病严重且上升趋势,控制好该病对减轻蓝耳病的免疫抑制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建议养殖场和防疫人员要把该病列入正常的免疫程序,在产房对哺乳仔猪进行免疫,冬季还要在30日35d的保育前期进行强化免疫,可以大大改善保育猪的健康状况,减少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从经验看,细菌性疾病作为病毒性疾病的一种提示症状,是猪体抵抗力降低的标志。现阶段出现较多的细菌性疾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控制该类疾病要找出引起发病的主因,作为主要矛盾,然后采取必要干预措施,配合抗生素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气喘病为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病原作为基础免疫外,其他细菌性疾病要从细化管理措施,关注猪体福利,减少应激因素,维持猪群稳定的环境着手,该类疾病对猪群就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02-0044-02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