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党红(陕西合阳职教中心)
解决习题的生物科学思维
袁党红
(陕西合阳职教中心)
生物学科是一门深奥的自然科学,内容复杂多样,高中阶段学习中遇到的习题也是多样性的,考查着许多不同的内容和思维方式,现将在生物习题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列举几例,以共同探讨。
普遍联系的思维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考纲能力要求。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结构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程序化解决问题是指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处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遇到某些生物学问题的时候有相对固定的解答方法和步骤。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程序化解决问题是用过去的经验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有利于节约心理资源。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维在生物学科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要求。
典例剖析:
如图,表示细胞分的过程,n代表一个细胞的染色体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1
A.可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
B.可发生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C.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形成
D.在细胞分裂中发生了染色单体的分离
剖析指导:
2.细致析题——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回顾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恒定。
3.灵活答题——可以启用“对比思维”,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可以排除一些选项。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故A、B、D对,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染色体的数目减半,C错。
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公式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的能力。它是把难以把握又存在复杂关系的问题转变成直观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这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思想。其中,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
典例:图2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回答:
图2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⑤是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剖析指导:
1.知识链法:分清概念间的隶属关系,把相关的概念串联成知识链,如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从而使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知识链,形成知识机构的整体性。
2比较法:就是对相近或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地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从而形成相近或相对的概念的知识体系。
3分析法:就是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点,通过点了解面,从而掌握概念。也就是说,对教材概念进行逐词逐句挖掘,得到条理化的信息。如减数分裂的概念,在读完之后,可从范围、时期、特点、结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梳理。
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以上是常见到的几种方式,希望它能给大家做题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各类习题。
郭昭祥.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策略[J].四川心理科学,2002(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