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敏
一碗油泼面
□杨思敏
油泼面,对于生长在西安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从小家里就在城中村开面馆,所以我小时候没少吃面。可能是习惯了家里做的油泼面的味道,离开家去外地读书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一碗能让我称赞的油泼面。要么面条没有嚼劲,要么辣子油不香,口感都很一般。
还记得,爸妈不再开面馆的日子里,经常会有城里的食客特意跑到家里来讨一碗面吃。他们的记忆中,还保留着我们家的那间老瓦房,一扇一扇卸下来的木门板,和油泼辣子葱花的味道。
油泼面做起来不难。记得每次母亲都要和好多面,面里要加盐,这样面团才会筋道,扯起来也不会断。和面之后,还要醒面、揉面,然后再揪成一个个约半块馒头大小的面团,刷上油,搓成10厘米长的条,放到盘子里码好。另一边,一口大铁锅煮着面汤,滚水后,把扯好的面扔进锅里,待水再滚开时,扔一把黄豆芽、一把青菜,或者卷心菜,再煮两开就可以捞出来了。葱花、酱、醋、盐、味精、花椒面各加一点点,最后舀一大勺干辣椒面放进碗里,把烧得滚热的油泼上。辣椒面被油一浇,味道有点呛鼻,可又让人闻着直咽口水。吃面的时候,就上两瓣蒜,简直香到停不下来,难怪小时候老看见那些叔叔端着饭盒伸着脖子往锅里看。
后来我大学毕业,留在了外地。千里之外,故乡的味道更显浓烈。那一碗油泼面的影子,始终在心里盘桓。计划了几天,趁着周末,去超市买了两斤面粉回来,又仔细回想了一遍制作过程,这才动手。煮好之后,顾不上烫嘴,立刻呼哧呼哧地吃进肚子,整个人才舒坦了。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这种记忆有强烈的地域性。上个月,母亲从陕西寄过来一瓶油泼辣子,就算用简单的白水煮菜蘸着吃,都香得让人哇哇叫。果然长大了之后,一切来自家乡的味道都是那么弥足珍贵。
油泼面之于我,是童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甚至是贫穷的味道。那种味道,后来再也没有品尝过,如果还能吃一次,我会流下泪来。
突然很想母亲,想给她打个电话,给她讲一讲小时候她做的油泼面有多好吃。告诉她,当年那个城中村里的小孩儿,只想吃她做的面。
刘小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