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茹 刘莉娟 王晋华 赵明中 余 娟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袁清茹刘莉娟王晋华1赵明中余娟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郑州450053)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TnI浓度分为阳性组(cTnI≥0.5 μg/L)和阴性组(cTnI<0.5 μg/L),分析两组心脏功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血清cTnI浓度与LAD、LVEDD及BNP均呈正相关(r=0.190、0.362、0.50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3,P<0.05);阳性组住院期间死亡、顽固性心衰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3个月内再入院率和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nI浓度为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TnI浓度升高,心脏结构功能逐渐下降,且血清cTnI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心肌肌钙蛋白;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表现与左右两侧心室或心房受累密切相关,可引起患者多种系统损伤甚至死亡〔1,2〕。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可反映心肌损伤高灵敏感、高特异度的生化标志物,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3,4〕。本文旨在探究血清cTnI在CHF患者中评估心脏功能及预后的作用。
1.1对象参照美国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均经临床症状、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确诊,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包炎、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炎、肺动脉栓塞、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败血症等疾病。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25~83岁,平均(65.27±14.29)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5例、缺血性心肌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7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50例,Ⅲ~Ⅳ级52例。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认可。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TnI浓度分为阳性组(cTnI≥0.5 μg/L)和阴性组(cTnI<0.5 μg/L),阳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50±13.10)岁,平均病程(8.56±2.37)个月,糖尿病病史40例,高血压病史36例,住院时间(11.50±5.48)d,血Na+(140.22±9.84)mmol/L,血K+(3.60±0.87)mmol/L;阴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16±13.96)岁,平均病程(8.29±2.40)个月,糖尿病病史38例,高血压病史40例,住院时间(9.87±3.67)d,血Na+(138.56±9.61)mmol/L,血K+(3.62±0.65)mmol/L。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与基线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等常规治疗,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且符合心脏再同步化(CRT)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开展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均由统一心内科医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心脏功能,了解既往病史、疾病病程及入院前用药情况(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利尿剂等),利用血常规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水平(血脂、空腹血糖、随机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等)。
1.2.2脑钠肽(BNP)与血清cTnI检测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6 ml,3 ml置于促凝管中,3 ml置于EDTA-K3抗凝管中,取样2 h内3 000 r/min离心5 min,及时送至实验室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cTnI检测,阳性标准值为0.5 μg/L〔6〕,所用仪器为Mini-Vidas-Blue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BNP检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标准值为80 ng/L〔7〕,所用仪器为上海德记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Triage R诊断仪。
1.2.3心功能指标检测统一由专业超声科主治医师采用恩普G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每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如右心室内径(RVI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2.4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不良心脏事件主要包括死亡、脑卒中、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手术复合、顽固性心衰等。其中住院期间以死亡、脑卒中、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顽固性心衰及CRT植入手术联合出现为主要观察终点,不良心脏事件单独出现为次要观察终点。随访期间再住院和死亡共同发生为主要观察终点,以再住院和死亡单独出现为次要观察终点。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阳性组Ⅲ~Ⅳ级心功能率、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LAD、LVEDD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而两组RVI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清cTnI浓度与LAD、LVEDD及BNP均呈正相关(r=0.190、0.362、0.502,P=0.047、0.000、0.000),与LVEF呈负相关(r=-0.203,P=0.043),与RVID不相关(r=0.119,P=0.968)。
表1 两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阳性组住院期间死亡、顽固性心衰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但脑卒中、心律失常、手术事件的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n(%),n=51〕
2.4两组随访3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阳性组随访3个月时再入院率〔36例(70.59%)〕和复合终点发生率〔37例(72.55%)〕均显著高于阴性组〔18例(35.29%)、20例(39.22%)〕(χ2=12.750,11.492,P<0.05),而死亡率〔6例(11.76%)〕与阴性组〔4例(7.84%)〕无统计学差异(χ2=0.443,P>0.05)。
2.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病因、血清钠、钾、尿素氮、肌酐、血清cTnI浓度、入院前是否使用ARB/ACEI、β受体阻滞剂等12个变量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校正前和校正后,cTnI浓度、心衰病程、NYHA心功能分级及扩张型心肌病均是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2.6随访3个月时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随访3个月时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分级、心衰病因、心衰病程及血清cTnI浓度6个变量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校正前,血清cTnI浓度是随访3个月时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OR(95%CI):1.42(1.27~9.45),P<0.05〕;校正后,血清cTnI浓度和扩张型心肌病是随访3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OR(95%CI):1.54(1.23~13.46),1.58(1.23~6.46),P<0.05〕。
表3 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复合终点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当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等不良因素下遭到破坏时,游离型cTnI可迅速从细胞中释放入血,随后结合型cTnI逐渐分解,缓慢释放入血液循环中,引起血清cTnI浓度显著升高且持续较长时间。在很多以心肌细胞受损为表现的疾病中,均可发现cTnI浓度升高的现象〔8~10〕,但其对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预后的指示作用还尚不明确。
本研究提示cTnI水平与CHF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及心脏受损程度密切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cTnI水平与RVID的相关性,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样本不足或者样本中右心衰患者较少有关。此外,高cTnI水平可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
CHF患者体内cTnI水平升高可能与以下几个机制有关〔11,12〕:(1)心脏前负荷过重时,舒张末期充盈压较大,导致心肌纤维被动易位并拉长,造成心肌细胞膜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在心肌细胞胞质中呈游离状态的cTnI大量释放到血液中而引起cTnI水平上升;(2)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过度激活,对心肌细胞存在直接毒性作用的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含量应激性升高,促进心肌损伤,进而促进游离状态的cTnI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清cTnI水平升高;(3)左室肥厚导致心肌灌注量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坏死,心肌细胞胞浆中呈游离状态的cTnI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清cTnI水平升高。总之,CHF患者血清cTnI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TnI浓度升高,心脏结构功能逐渐下降。另外血清cTnI浓度还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1程璐,孙国珍.中文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客观负担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293-5.
2赵莉芳,郑宏超,缪培智,等.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脱逸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900-4,940.
3钱洲楠,张浩,任国庆,等.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5(11):1819-21.
4张浩,任国庆,孙文文,等.检测和肽素及肌钙蛋白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25(19):3096-8,3099.
5徐刚,战介芝,王瑞清,等.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801-2.
6马波.AMI的“金标准”-cTnI之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7(3):37-8.
7邱杰山,李青华,朱晓玲,等.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显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B型钠尿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9):832-6.
8贺立新,何勇,罗红缨,等.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4;21(8):787-9.
9刘海莲,温志震,王淑红,等.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0(23):3258-9.
10陈冬莲,曾凡鹏,杜志林,等.BNP、cTnI检测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急性高血糖临床价值的探讨〔J〕.检验医学,2014;18(1):57-60.
11钟传军,陈细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与心肌重构及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4;19(1):45-8.
12马艳丽,胡晶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及左心功能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14):151-2.
〔2015-08-03修回〕
(编辑滕欣航)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031
2014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公关计划项目(No.201403243)
刘莉娟(198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袁清茹(197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R541.6
A
1005-9202(2016)14-3421-03;
1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姑息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