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安 刘荣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新HSK一二级听力对比及训练策略
吴宝安 刘荣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听力理解部分所占比重较高,听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考试当然是目的,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获得目的语的交际能力。本文先介绍新HSK一二级的听力文本,然后进行对比,最后提出训练技巧。
HSK;听力;训练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它包括听力、语法、阅读、综合四个部分,其中听力考试占有的比重非常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听力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型进入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不再附属于说话的训练,这符合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重视了知识的输入积累和系统的学习。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获得,也会对学习者的新HSK听力考试的应试能力产生影响。
新HSK一级考察学生的日常汉语应用能力,它对应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一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A1级。通过HSK一级的考生可以理解并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汉语词语和句子,满足具体的交际需求,具备进一步学习汉语的能力。一级主要面向按每周2-3课时进度学习汉语一个学期(半学年),掌握150个最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的考生。新HSK二级对考生的要求是可以用汉语就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进行简单而直接的交流,达到初级汉语优等水平。二级主要面向按每周2-3课时进度学习汉语两个学期(一学年),掌握300个最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的学生。
HSK一级听力每题听两遍,共有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根据录音判断图片的正误,共有五题,录音一般是短语,如:“打电话”、“下雨了”、“她的猫”等等,这就要求考生要熟练掌握一级词汇,听到短语后能明白其意思,并与图片进行匹配。第二部分是根据录音从三张图片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共有五题。录音一般是一个句子,比如“我喜欢这个电脑”、“这个杯子太漂亮了”、“爸爸在工作”等等。第三部分是根据对话选图片,一般的考点有:谁?在哪里?做什么?当然,HSK一级除了要熟悉这150个词汇,也要熟悉一些简单的问方式。例如“多大了”是问年纪,回答一般是“岁”;“多少钱”是问价钱,回答应该是“块”。最后,就是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与不同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昨天上午我去学校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去看电影了”,这句话中“去学校”的应该是“我”,“去看电影”的是“妈妈和爸爸”。第四部分是听句子,根据问题选答案。在这部分题目中,都是一个人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根据这句话问一个问题,并说出三个选项,根据听到的选择答案。例如“下午我去商店,我想买一些水果。问:她下午去哪里?”
新HSK二级的听力也是每题听两遍,也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录音判断图片的对错。录音一般是一到两个短句,这一部分的句子一般有三类:描述性或者叙述性句子、疑问句以及对话中的一句,如:“下个星期三我有汉语考试”、“我找王先生,他在家吗”、“向前走,就是公共汽车站”等等。考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对错。第二部分是根据对话选图片,题目要求是根据听到的录音从所给图片中选出意思相符的一张。这部分录音一般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人物则是一男一女,通常说一到两个短句,偶尔也有更长一些句子。第三部分是两句对话题,根据所听到的录音,选出合适的选项。这部分题目的录音时一男一女之间的两句对话,对话结束后将会听到一个相关的问题,考生根据这个问题,在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录音中对话内容涉及的情景比较多样,但是讨论的焦点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时间、颜色、地点、天气、价格、人或宠物的状态以及事情的原因、结果等,对话中也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关键词。
总的来说,新HSK一二级的听力比较简单,大多数都是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理解,符合汉语等级考试大纲的要求。
表一:听力文本材料的表现形式及分布状况
基于以上对新HSK一二级文本材料的表现形式分布数据,在听力试题数量上来说,一级是有20题,二级有35题,二级较一级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也可以看出新HSK一二级听力的题型设置不一样,一级的四个题型分别是看图听短句子判断正误、听长句子选择正确图片、听短对话选择正确图片、听长句子回答问题。而二级的四个题型分别是看图听短句子判断正误、听短对话选择正确图片、听短对话回答问题、听长对话回答问题。从听力题型的设置上来看,二级整体上要难于一级。
表二: 听力文本材料中不同类型语体词的分布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HSK二级的词汇量要求是300个,明显多于一级,而且在语体词的分布上,虽然都集中在通用语词上,但分布比例不一样。二级的口语词少于一级,但书面语词和通用语词多于一级 。在听力文本材料中,新HSK一级主要出现的是长句子和短句子的试题形式,大部分没有十分明确的谈话目的和明确的题旨,大多数是对生活中各个场景的节选和复原,主要内容包括日常问候、介绍认识、会面询问,一般是一个人说话,是单向的信息输出活动,说话者就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对听话人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听话人不参与说话。这里的听话人是有定的,主要就是广大的考生群体。看似简单的独白体,实际上是一个人面对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方不与自己进行话语的交流和联系,交际双方保持一种陌生的状态。但新HSK二级听力中长短对话的形式较一级明显增多,也就是说谈话体的内容比重逐渐增多,而且新HSK二级中更多增加了专题谈话体的内容,包括征询体、辩论体和商谈体,虽然随意谈话的比重还是远超于专题谈话题,但是各个语体类型分布相对更均匀了,这样的试卷材料设计更容易在试卷中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考核,对于考生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是较高水平的考查,有利于语体意识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培养,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考试的效度。
对参加新HSK应试者来说,听力考试不但考查他们的语言知识,也在考查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时也测验了他们的听力技巧和心理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在听听力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难点有:语速快、出现的词汇陌生、能听懂大意却很快遗忘、不能理解文本的引申含义等等。针对这些难题,笔者提出以下训练技巧:
增加词汇量。很多HSK考生认为,生词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当考生掌握词汇量足够多时,那么在接收、理解听力时就能在紧张的大脑中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且判断理解语意、转换语言信息。语言词汇储量越多,准确率也就越高。相反,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它代表的符号与意义联系起来,这必然会影响听力的理解。可以说,词汇量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在汉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考生要重视词汇量的积累。
训练听力速度。听力速度不仅体现了听力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听力测试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听力。HSK的听力测试语速一般是中国人说话的正常语速,约每分钟180个音节,学生必须具备快速灵敏的听力反应,听力理解才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为使学生尽早适应这种语速,听力教学从一开始就以正常语速进行训练。
充分了解新HSK一二级的题型。当考生对一二级听力题型考试内容了解清楚后,才更有利于考生在听的过程中抓到主要信息。比如,一级听力的第一部分是判断图片的正误,考生在做这题的过程中最好先观察图片,在脑海中留有印象,根据图片描述的情景听录音,然后判断正误。第二部分是听录音选句子,考生在做题目时,可以先观察图片,如果图片中是物品,考生听录音时要注意录音中提到了哪些物品,一般直接就能判断出来,如果图片中有人物,考生要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他们在做什么事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人物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等等,再根据录音去判断哪幅图是正确的。新HSK二级听力的第一部分是根据录音判断图片的对错。做这部分题目时,首先要考生熟记二级词汇,并能够对时间词、方位词、数量词、动词等分类词汇有准确的把握。一般涉及图片的题目都会展示不同的情景,通常有购物、问路、打电话、询问价格以及时间、讨论天气和计划等。在平时备考时,可以根据学过的词汇,结合相应的图片场景进行造句练习。要多读多听,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以在做题时较快进入听力状态。
总而言之,听力训练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应该而且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避免盲目、无效、低效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质量。
[1]安然、张仕海.留学生汉语音节感知差异探析.[J]汉语学习,2007,(04).
[2]柴省三.汉语水平考试听力测验构想效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01).
[3]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4]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H319
A
1671-864X(2016)08-0153-02
吴宝安(1978-),女,湖南涟源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现代汉语、语用学。
刘荣(1992-),女,汉,湖北荆门;全日制在读硕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