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舒雅 交通之声首席编辑
杭州可以擦亮排队有序的金名片
雷舒雅 交通之声首席编辑
末端的措施是不得已,但是我们可以“超前”,把教育和倡导前置。在学校在社区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工地工厂,率先去行动起来。
2015年的国庆节前,我在钱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断桥治堵,断断不可断了美感》。为了疏导人流,管理部门在断桥桥面中央设置了临时隔离花箱,以强制两个方向的来往游客靠右行。
看到断桥被这样断,相当心塞,断桥的意蕴精华是意境上的“断”,是线条的简约连贯,水墨写意是不能随意添笔触的。为了秩序,人流分向,管理部门真可谓用心良苦,居然想到了花箱子;节假日拿出,傍晚收摊,搬来搬去地折腾,更是劳苦。
伦敦纽约香港的地铁,人流拥挤时也会自动分向,而且不管人再多,大家都会紧跟着脚步向前走,一般不会“摩肩接踵”,仍然有适度的距离。台湾的地铁扶梯,不动的靠右站,赶路的左边跑,如果不懂这规矩,后面就会传来软软的台湾腔“借过”“借过”。
为什么我们搞个秩序这么难?现在杭州地铁在推一米线,在高峰时段的现场可以看到志愿者声嘶力竭在喊叫,让大家回到一米线。在医院看病,大家都要把医生团团围住,习惯了众人“分享病情”,也不管这是多么隐私的内容!因为单单听叫号就是不放心,被人插队怎么办?所有积郁的急躁、不安、粗鲁、争抢都集中到了末端。
末端的措施是不得已,但是我们可以“超前”,把教育和倡导前置。在学校在社区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工地工厂,率先去行动起来。垃圾分类目前在杭州一些示范小区做得相当不错,引入的就是奖励措施,来参加市民讲堂的也可以给予居民垃圾分类一样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实物或者商业服务,政府应该做投入。
形式上可以引入行为艺术、新媒体视频等等。关于排队的道理其实可以很浅显。企业培训中有一道关于团队精神很直观的题目就是:一个细口瓶子装着很多竹签,大家一起争抢抽出来,结果全部是堵死,但是依照秩序,一个一个来,大家都能很容易出来。多做这样的概念化演绎,为排队点赞,为秩序点赞,强化这些概念:挨着别人的身体不舒服,不挨着;只要大家排队好,队伍就算长一点,都会轮到自己。让市民学校、公民讲堂多发挥作用,做这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苦大仇深”的“唠叨”不要仅仅限于社工,大学教授、媒体工作者、名人都应该参加到其中。这是一件双赢共赢的事情,因为多一些倡导,多一些秩序,少一些扰民,大家都是受益者。
每次讲推进文明行为,就有人来辩解。比如你让大妈们哪里去跳舞? 跳广场舞是自由,在西湖边唱戏是自由,从小就是大喉咙,环境就是这样,多少年下来没觉得什么不妥,容忍度这么低,就是不孝,不宽容,娇气,矫情。
社会极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副产品也屡见报端,集中体现在“老人摔倒扶不扶?”“中国式过马路”“成都女司机被打”“泰航上泼空姐方便面”“机场唱国歌”“大妈广场舞扰民”“老人堵住公交车不让走”等等新闻事件,每每令人痛心疾首,感叹社会失序和失范。
要从社会深层解决问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但是不要以终极目标为理由,就轻视在具体问题上的努力。人与人之间尊重,友好,彼此感觉舒服实际上可以撇开其他一切因素而独立存在,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让你好过,你也让我好过”才是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