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2016-08-15 00:54张新华
杭州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干区养老老年人

文 | 张新华

加快建设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文 | 张新华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养老问题既是全社会热切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的重大发展问题,更是共建共享“美丽江干”的题中之义。

截至2016年7月底,江干区共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8.74万,占户籍人口的21.74%。面对养老工作的严峻挑战,江干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创新实施“养老服务大温暖行动计划”,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等荣誉。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难”:设施落地难、人才招留难、需求满足难、权益保障难、行业监管难、合力凝聚难。

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幸福养老”的新需求新期待,现就加快建设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六点建议。

坚持规划引领 让政府主导“不失灵”

要合理谋篇布局。要坚持“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思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谋划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面建成投资主体多元、设施布局合理、服务队伍专业、服务方式多样、监督管理规范、城乡区域一体的高品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全市示范的养老服务升级版。

要完善兜底功能。要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的作用,加大对养老的财政投入,形成购买养老服务的投入及总额递增机制。依托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三无”老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加大机构养老中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的资助力度,扩大居家养老中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着力保障中低收入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要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平等的竞争规则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鼓励支持涉老服务机构和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健全评估制度,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服务质量。

制定落实措施 让养老政策“焕新春”

要统一口径。要加强统筹协调,打破部门条块隔离,细致梳理江干区现行养老政策与制度,整合各类涉老资源,统一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避免“政出多门”增加行政成本,避免以事业代替产业,避免以养老服务补养老保障的缺陷,避免把养老服务办成养老福利。

要落地有声。要紧密结合全区资源禀赋情况,接轨现有政策,抓紧制定落实国务院及省、市政府最新文件精神的具体办法,对优惠政策进行细化,不只“看起来很美”,而且能尽早有效落地。

要应晓尽晓。要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切实提高社会知晓率。特别要为辖区内所有民办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重点服务群体,有针对性地“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实现政策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精准鼓励扶持 让社会力量“唱大戏”

要制定养老产业优先发展目录。要抓住杭州打造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的契机,结合江干区“四新五化”功能定位,研究制定适合全区大力发展的养老产品与服务优先发展目录,有的放矢培育市场要素带动提升产业发展。

要打造养老产业新样板。适当引进滨江、绿城等知名养老地产企业投资建设集居住、医疗、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高端老年公寓或综合性养老机构。重点引导扶持爱康温馨家园等现有规模型养老机构打响品牌,从项目运用、人才服务到养老产品设计等各方面,为养老服务产业提供标准,把养老机构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要发挥社会组织生力军作用。扶持、壮大养老服务型社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使其能有效承接政府委托和交办的养老服务功能和事项,帮助政府做好政策性养老的“信心工程”。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引导消费需求,恰当拾遗补缺,推动构筑社会养老的“希望工程”。

创新服务模式 让居家养老“有温度”

要利用“大数据”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借建设“智慧江干”东风,做优“智慧养老”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汇总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学历、特长、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各类信息,建立内容全面的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分层分类制定服务菜单,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

要打造老年宜居社区。着力推进居家养老的社区化。一方面,社区(村)要通过有机整合尽可能完善适老性设施配置,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半径,提高服务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建构起家门口的社会养老支持系统,将成熟可靠的机构养老服务通过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形式引入社区(村)。

要推进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抢抓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试点机遇,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等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支撑,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探索开展老年人群个性化服务机制。

增强吸引因子 让专业人才“演主角”

要按需“外引”。重视养老产业专业型人才引进,把引进高层次养老机构管理人才纳入江干区“百人计划”,实现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带人才。

要分层“内培”。倡导国民教育中加入护理内容,向自愿参与人员(包括老年人的子女)普及医学护理、生理心理、家政药学等常识。鼓励支持江干职高有计划地开设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家政服务管理等课程或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进养老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专业职称评定工作。

要待遇留人。努力提升养老护理队伍的待遇水平,让专业服务岗位留得住人;将民办养老护理员纳入社会公益性岗位管理,由政府缴纳社会保险,以促进民办养老机构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定期开展优秀养老护理员评比表彰活动。

全员共同行动 让敬老孝亲“成风尚”

要增强尊老孝亲自觉。要采取切实有效、具体得当的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倡导全社会从实从细从小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优良传统的传承。特别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子女与父母就近生活或同住,缩短看望探视的时空距离。

要转变老人养老观念。强化老年人“花钱买服务”意识。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老化”的现代养老理念,认识到老化虽不可逆转但可延缓,病残虽不可治愈但可调适,工作虽不能继续但可参与。

要培育新型养老文化。在努力维护家庭保障传统的同时,着力培育形成公众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新型养老文化。完善邻里互助型志愿服务网络;探索完善中小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制度,形成到社区从事公益活动、到养老机构照顾老人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杭州市江干区政协社法委)

猜你喜欢
江干区养老老年人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可爱的马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春晖社区举办夏日游园会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江干区全市首创减负新举措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江干区:扩大街道人大监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