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我来陪你守青山

2016-08-15 09:06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8期
关键词:老哥扫墓墓地

任红禧

退休13年,张道廷为老哥哥守了13年墓。

他的老哥哥并非本家,而是大名鼎鼎的造林英雄马永顺。

二人一个姓马,一个姓张;一个是闻名遐迩的英雄,一个是铁力林业局的普通退休干部;年龄相差30多岁,应该算是两代人了。这一声“老哥哥”从何叫起?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愫让张道廷用余生去坚守?

张道廷说,他在兑现一句承诺。

张道廷是有英雄情结的那种人。

1965年,张道廷从林场参军后,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雷锋班的班长都到他所在部队做过报告。座谈时,战友们纷纷谈起家乡的英雄,张道廷抢着说:“我们林区也有一位英雄,和毛主席握过四次手哩!他叫马永顺。”

然后,张道廷动情地讲起这位和平年代的英雄——当国家需要木材时,他一个人完成六个人的采伐量;当周总理嘱咐他“多种树,实现青山常在”后,他便带着全家人上山种树。

“你认识他吗?”一位战友问。

“当然。我俩相识是在1963年……”张道廷一脸自豪。

准确地说,那次“相识”其实是他第一次“看见”马永顺。当时,马永顺到各林场推广“安全伐木法”,已誉满林区,而16岁的张道廷只是林场的一个小羊倌儿。

直到张道廷复员回到林场,才有机会真正“相识”马永顺。

1975年夏天的一个晌午,张道廷上山作业时遇到了马永顺,午休时大家拿出干粮围坐在一起。

“马老师……”头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英雄,张道廷有些激动,甚至不知该如何称呼。

马永顺却十分平易近人:“应该叫大哥。”

“不不,您和我父亲同岁,或许该叫您马大叔……”

马永顺操着河北口音敞亮地说:“肩膀头齐论弟兄。咱俩肩膀一边高,就是兄弟!以后啊,你就管我叫老哥。”

马永顺名气大,架子却不大。他锉锯锉得好,每次收工后,工友们都求他帮着锉锯,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应。大家都睡下了,马永顺还在月光下锉锯。

老哥是条好汉,张道廷也不含糊。他在二股林场(现被命名为“马永顺林场”)当生产主任期间,一次作业时被木茬刺穿了右脚,一公分长的木刺在骨缝里残留了一年多,他却没耽误一天班。当医生将木刺取出时,冲他竖起大拇指:“你快赶上铁人了。”

凭着一股干劲,张道廷先后担任过林场场长、铁力林业局物资供销公司经理。

随着工作调整,张道廷与老哥有分有合,但还是经常有机会一起开会用餐,一个炕头睡觉,一起喝酒谈天。

1986年的一个夏夜,老哥来林场看他。酒过三巡,老哥唠起自己的“百年之后”:“我活着是大山的人,死了也要葬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永远守护着这片大森林!”

张道廷接过话茬:“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去给老哥守墓。”

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病逝世。为实现他的遗愿,铁力林业局在马永顺林场的南山上为他修墓立碑。

三年后,张道廷退居“二线”。

退下来那天,他特意去墓地给老哥“报信儿”,可一到墓地,眼前的景象却把他的心伤透了——写有“马永顺林”碑墙的墙外原是哈伊高速的旧路,碑墙竟成了过往司机大小便的“遮羞墙”,脏臭不堪,无处落脚。

“真是有辱英雄形象,有辱英雄声名!”张道廷气出了眼泪,一连堵了三天车,此后再无司机敢再停靠。

守墓,也许是当年酒桌上不经意的一句玩笑,可这时,张道廷当真了。

站在老哥墓前,张道廷再次承诺:“老哥,我要和你一起守护这片青山。你没做完的事我接着做,你没走完的路我接着走。”

守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马永顺墓地位于山林间,环境清幽,但也免不了落叶和杂草。张道廷觉得,老哥一生清清爽爽,如今他安眠于此,也得干干净净。

墓道宽1.83米、长87米,象征着老英雄的身高和走过的春秋。如今,1.83乘上87,便是张道廷要清扫的最小面积,扫一遍要两个多小时。

一次,他在清理杂草时,一条蛇吐出舌头,只差一寸便咬到他。好几次,他埋头清扫,“啪”一声,头顶的枯树杈就掉落眼前。夏天,往大腿上一拍,一巴掌能打死十多只蚊子。

2013年元月月底,当地气温白天罕见回升,积雪融化,夜间又迅速结冰。第二天,他用铁锨慢慢抢干净墓道上的坚冰后,又回家烧了两壶热水,再徒步半个小时拎到墓地。然后,他把热水倒进饭盒,一点儿一点儿浇在墓碑的冰上,足足用了俩钟头才把碑上的冰清理干净。回到家,他那被汗水浸透的棉衣已结了一层霜。

值得一提的是,张道廷并非一个人在坚守,而是每处都还有一个身影——他的老伴儿乙万霞。乙万霞的父亲是一位老兵,她继承了老兵的基因。

每年下雪,张道廷都有记录。最多时,一个冬天下了50多场雪,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扫50多场雪。去年,张道廷患上严重的心律不齐。扫墓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伴儿身上,他只能在一旁“指导”。今年2月20日,当地降下入冬以来的第24场雪。扫墓时,乙万霞小心又小心,还是摔了一跤,额头和膝盖都磕肿了,这让张道廷又急又心疼。可老伴儿乐观一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老两口硬是坚持三天,把雪清完。

“有一位英雄在这里长眠,草木为他丰茂,山花为他争妍,百鸟为他歌唱,溪水为他潺湲……”

这是张道廷自写自唱的《我心中的丰碑——马永顺》。他嗓子好,爱唱爱写,这首歌便是他扫墓时的有感而作。这样的歌,他写了不下30首。

近几年,马永顺墓地周边建起滑雪场、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越来越多。

张道廷边扫边唱,浑厚的男中音总能吸引游人寻声驻足。刚开始,游人好奇问询,到后来,张道廷便主动讲起歌里歌外的故事。一来二去,他便成了义务导游,伊春市旅游局还给他颁发了导游证。

2013年7月底,参加世界小姐大赛中国赛区选拔的姑娘们来到林场。组委会找到张道廷:“来到这儿了,我们得为老英雄扫一次墓,希望您帮着解说。”

站在马永顺墓碑前,张道廷唱赞歌、讲故事,声情并茂,博得阵阵掌声。

一位姑娘说:“大爷,您太让我们感动了。”

听了这话,张道廷却哭了:“不,孩子,是你们感动了我。你们晚上还有演出,可为了听我讲,把你们的形象都破坏了……”当时,正是蚊子凶猛的季节,这些爱美的姑娘们却忘记了关乎美的事,额头上被咬了包,腿上也是通红一片……

张道廷名声在外,很多游客主动请他解说。这些年,他接待的游客超过15万人次,最多时,一次就有700人。

去年夏季的一天,张道廷扫完墓,又去做解说,一连讲了两场,每场都两个多小时。由于劳累过度,当晚他便感觉心脏不适。打那儿以后,他越发感到虚弱,连十多斤的东西都拿不动。家里70平方米的房子,他擦一次地得歇上好几气儿。

有人问他到底图啥,图钱吗?

有单位请他做报告,递给他1000块钱。他摇摇头:“我宣传马永顺精神,要是拿了这钱,有损英雄名声。”

2014年年底,他被评选为“感动伊春”年度人物,却把3000元奖金全买了书送给一家小学。

老伴懂他:“他看重的是钱买不来的东西。”

去年,一到下雪,家住铁力市的大女儿就打来电话:“爸啊,你可别乱动,明儿雪一停,我们带孩子就上山扫墓。”对此,张道廷颇感欣慰:“至少对教育孩子有好处。老马全家上山造林,我们全家上山扫墓。”

收获的还有感恩。马永顺的孙子马立志在上大学期间,曾带60多名同学前来植树,他隆重介绍说:“这是我爷爷的义务守墓人,是我们老马家的大恩人。”

此外,最让张道廷欣慰的是,这几年,马永顺墓前的祭品多了,苹果、啤酒、野山花……虽然简单,却说明马永顺的故事在游人中已经发酵。

今年,尽管身体基本恢复,但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将来谁来接替自己?今年春节刚过,他对大女儿说:“等我扫不动了,你来接爸的班吧。”

“爸,真到了那一天,我替你。”哦,一个多么熟悉的承诺。

猜你喜欢
老哥扫墓墓地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我的老哥是近视达人
老哥刘益善
理发
理发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
清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