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报道:麦秸燃烧事情虽小,却攸关一些基层干部的官帽。河南省规定:如果因为存在秸秆燃烧火点而被环保部通报,对每个火点所在县区财政扣款50万元。“全县含有电焊、切割、点火等发热工序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被禁止或者要求推迟。”河南省许昌县一位县领导说,“为防止被卫星监测误认为是秸秆焚烧,所有丧事活动禁止露天焚烧纸钱。”
评论:麦田失火,殃及“池鱼”。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不惜付出更多成本,这种工作方法是否可持续?在一些地方,类似的行政思维很有市场,做事简单粗暴,一刀切、绝对化,解决问题动辄“不惜一切代价”,结果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据《 》报道:31枚部门印章被贴上红色“封条”,被一枚“新生”的印章取代;首批22个部门、178个行政审批事项完成“集结”,不但大大缩短了群众办事的“物理半径”,内部流程也实现了“流水作业”——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这是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天台县行政审批局看到的景象。
评论:作为服务群众的相关部门和窗口单位,在增强群众观念这面镜子前,应当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看问题:如何在方便群众上不断进行制度性、程序性改革?天台县的改革实践再次说明,只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制度的优化空间其实很大。
据《 》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应当依法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明确要求被诉行政机关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鼓励“一把手”带头应诉。
评论:民告官,作为一种诉讼类型,在法治社会本该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事实上,偏偏是这类诉讼让人无可奈何。在某些地方,权大于法、官高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案件干预最多的就是行政机关,严重损害了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形象。只有给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画出底线并严肃问责,才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据《 》报道:近日,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政府院内发生一起血案,29岁的镇机关干部李坤身中9刀。犯罪嫌疑人王立军是一个62岁的老上访户。在尝到“要挟式”上访的甜头后,“他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难以被满足,直到这次一开口就让镇干部为他做100万元贷款担保”。
评论:在现实生活中,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最为头疼的事大概就是处理“缠访”问题。政府方面为了减少越级上访,避免“一票否决”,往往“花钱买平安”,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关于处理上访人员的要求规定》,意味着解决上访问题正在走向法治化,这必将有助于逐步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据《 》报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出台一项新政策,鼓励市民举报精神病患者,举报一人奖励50元,确诊后再加300元,同时还附上一份列有11个方面的“症状清单”,满足其中一个症状的人就可以被举报到卫生部门。其中一条是: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消息一出,引发巨大争议。
评论:政府花钱买精神病患者的信息,动机是什么?是给予治疗资助还是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如果是后一点,那么群众有理由对此政策提出疑问。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动辄采用“群众运动式”的手段,这种治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然而,其科学性和长期效果却值得怀疑。
据《 》报道:最近,山东省济南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巡视,探索干部考察的理念和方式。翻阅各考核组调研巡视案卷,不管是班子还是个人,都有两三百字描述缺点与不足。“放在以前,都是两三页优点、一行字缺点。”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旭东说。
评论:科学评价一个班子、一个干部,不取决于评价篇幅多少,而在于能否客观看待。事实上,在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中有一种常见现象——要提拔的时候啥都好,恨不能好话说尽,可干部考察意见却常常被干部实际表现“打脸”。如何在真实性、客观性上取得实效,是提高考核干部科学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 》报道:前不久,湖南省华容县新华垸发生溃口,政府征用一队民间“卡车敢死队”,以连车带石直入、司机中途跳车的方式堵溃口,最终使溃口顺利合龙。事后,华容县政府召开奖励大会,向“卡车敢死队”进行赔偿和嘉奖。16名司机共获得赔偿总计261.77万元。司机们对补偿基本满意。
评论:司机们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敬佩,作为政府更应该善待那些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的利益牺牲者,及时给予他们妥当的补偿和奖励。如此,不仅能够树立政府诚信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民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各种抢险救灾的积极性。
[ 编辑:王宇萌 电子信箱:wangyu521724@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