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滑稽戏谑表演与当今戏剧小品的内在联系

2016-08-15 10:08姚雪松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孙叔敖滑稽戏杂剧

姚雪松

(常州市滑稽戏剧团 江苏 常州 213000)

早期滑稽戏谑表演与当今戏剧小品的内在联系

姚雪松

(常州市滑稽戏剧团 江苏 常州 213000)

中国戏曲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其起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从表演艺术方面来说,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滑稽戏、说唱和歌舞。早在我国唐代,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俗讲”“变文”,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发展。这些说唱和说书形式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文学的描写能力。另外,从《诗经》出现以来,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长期发展,可以用歌曲的形式叙唱长篇故事。由于这些因素的逐渐成熟,并与唐、宋参军戏进一步发展形成的、以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等为主的宋杂剧相融合,便产生了较为完整的戏曲形式。

滑稽戏;戏剧小品;联系

首先产生的是古“南戏”,它是较直接地受到了宋朝“杂剧”的影响而形成的。接着是元代的“杂剧”,它是由金代的诸宫调演变而来的。这两种戏剧都将说唱、歌舞、滑稽等技艺揉合起来,表现一个统一的故事,并且有了较为固定的剧本。到了南宋灭亡,杂剧南下和元朝末年南戏复兴的时候,更是综合了两者之长,特别是在明代戏曲中,歌舞演唱的技艺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这就是我国戏曲形成的粗略简史。应该说,我国戏曲形成的三个部分,即滑稽戏、说唱和歌舞,多或少都与现在的“戏剧小品”有着某种源流关系,但其中尤以滑稽戏的流变过程与现在喜剧形式的“戏剧小品”渊源关系最近。

一、滑稽戏的雏形

大约在先秦时期的西周末年,就出现了以舞乐戏谑为业、取悦帝王的艺人优伶。一般认为,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为“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为“俳优”。这里的“唯”,主要指杂玺、杂戏和滑稽戏。《辞海》艺术分册中,“俳优”条释解为:在《韩非子·难三》中记载:“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在《汉书·霍光传》中,有严师古为“俳优”一词所作的注中云:“俳优,谐戏也。”这里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即俳优并非都是侏儒,如春秋时代楚国的优戏演员优孟,不仅善辨,而且身高八尺,算得上是个大个子。而春秋时代以后的秦国优人优旃,也善为笑言,却是货真价实的侏儒。其实俳优不论身材高矮,都是以乐舞和戏谑为职业的滑稽艺人。我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郭汉城也认为“优是以‘滑稽调戏’为主的”,认为俳优“无论是歌舞,还是装扮以模仿他人,其中心目的还是为了讽谏和讽刺。有时候,优既不歌舞,也不模仿,而是直接以俏皮的语言来进行讽刺。”这些都可以说明,作为演员的俳优,实际是君主或皇帝面前的弄臣,是在国王面前说一些笑话和模仿一些动作,以供国王开心解闷的艺人。除此之外,俳优还有一种特殊的职能:即有许多事情君王做得不恰当,或是做错了,没有人敢提意见,俳优就可以用一种讽喻的方法来提意见。

如在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一则优孟装扮楚相孙叔敖,并为孙叔敖之子争得分封的故事:“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嘱我贫困往见优盂。’优盂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盂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眯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灸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值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这是一个很有名的讽谏故事,可以看作是“戏剧小品”最早的源流,这是因为后世经常称登场演戏为“优盂衣冠”,戏剧界和理论界也在传统上以此为中国戏曲的起源。另外,对当时的俳优,可以看作是滑稽或喜剧的主角,主要针对某一事件,多用滑稽戏谑或丑陋的形体,或闹剧似的动作来逗人笑乐,以取悦或讽谏于帝王。

二、结语

总之,滑稽戏内容多是一个事件或一个情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语言上的诙谐幽默和内容上的讽喻劝诫。这与今天的戏剧小品多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歌颂时代新风和嘲讽社会时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其中内在的联系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J827

A

1007-0125(2016)08-0046-01

猜你喜欢
孙叔敖滑稽戏杂剧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孙叔敖砸蛇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孙叔敖识宝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