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下的古村落

2016-08-13 06:26赵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吐鲁番地区土坯生土

赵凯

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中亚地区交流、内地连接新疆、南北疆交通的重要通道,往来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门户,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又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于世。吐鲁番地区又在新疆之东翼,首当文化融合之先,所以在吐鲁番地区无论从生活习俗、社会风貌,还是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都铭刻着民族之间长期渗溶的印记,因此在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建筑文化形态。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自然村落,村落建在火焰山吐峪沟大峡谷南口的山谷中,融化的雪水汇聚到山谷中,形成一股溪流顺势而下,穿过村落,并冲击出山下的绿洲平原。村落依托山地之缓坡,傍水靠河而建。古代高昌国的石窟千佛洞就坐落于此,僧众和民众多聚居于此,随着岁月流逝,聚居在此的居民逐渐形成相对集中的村落和自然弯曲的巷道,直至今日。

从麻扎村西入口进村,顺巷道而下,便可见一条由北向南流淌着的河流。这条河流将麻扎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居民依坡建有民宅,房屋高低错落,自然曲折排列,单体之间依势而围,组合成邻里小空间。其中河道东侧有一块较为宽阔的平地,整个村落的核心区域清真寺便坐落在这块平地之上,村落中的巷道以清真寺为中心向四处扩展。

随着岁月的变迁,其民居建筑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天长日久再加上地势的因素就形成了依地势而建,构成几何形式高低错落、自由生长的自然村落。麻扎村,边缘明确,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体量感、封闭性,不同的是民居建筑中的墙,不是独立的建筑结构。而是依势而建的民居群的外墙,墙体庄重厚实,窗户小而少,以直线为主,形体简洁硬朗,体块感强,屋顶边缘墙体多借用了晾房透空的“花墙”处理手法,砌筑起土坯女儿墙,防止在屋顶活动时坠落而下。每家每户屋顶上的晾房和女儿墙的空透玲珑,在黄土色的陪衬下,在光与影的照射下,为这里的聚落增添了无限自然气息和古朴的艺术魅力。

麻扎村的巷道与屋顶是个独特的空间,村落场地狭小,巷道连接着路道,均为土路,墙靠着墙。由于夏季炎热,居民建筑屋顶都为平顶结构,夜晚便是居民休息的天然居所,家家户户屋顶都有床铺,随着房屋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形成了特有的栖居的景观。由于这样的布局各家的屋顶相互连通,连接起一张空中邻里“情感网”。麻扎村夏季酷热少雨,冬季寒冷。炎热的夏季使人们有户外活动的习惯,居民建筑以院落为中心,在住居建筑内部搭建高架棚是相对于各家院落特有的户外活动场所,庭院和平屋顶的再利用也极为普遍,它们成为吐鲁番地区民居建筑固有的特征。麻扎村民居建筑平面形式可以分为并列式、套间式、穿堂式、混合院落及前后院。它体现出当地居民的家庭秩序,其活动方式也有内外之分,包括不同层次的空间序列。民居建筑空间自成一体,外部含蓄收敛,内部丰富复杂。从中可以看出空间和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有序,即室内外空间分合,须合人伦道德、家庭成员、地位等的差异,以及客人与家人的区别,都必须有时空安排之序。另一方面,在每项序中,都包含着无序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混用,房与房之间简单串联,私密和公共的区域常常因为当时临时功用的改变而变换其空间性质。有序与无序相互交织,使得伦理与功能在居住生活中找到了结合点。

麻扎村民居建筑主要以土拱平房为主,一般以一层或二层庭院建筑为主,也包含有局部半地下室的建筑类型。居室布局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1.生活单元:主要房间一般在院落的中部布置,承担着起居的重要职能,并在主要房屋前设置廊道,廊道下常摆放一张很宽大的木床,为日常生活活动中心,供就餐、待客、休息。

2.辅助用房:一般指杂物房和客房等,这些房间大都建在生活单元的一侧或庭院一角。

3.厨廊:通常在基本单元的中室和辅助用房的某个房间设置冬季才使用的厨室所用的炉灶,而夏季厨室灶台安置在室外一开放式的独立棚架下,或主建筑的前廊一端。

4.屋顶平台:一般以木梯、土台或土坯砌楼梯作为通道。往往借助房顶,以土坯砌筑镂空墙体,构筑单体建筑——葡萄晾房。同时房屋顶部形成半封闭空间,用作晒场、柴草场或“起居室”等。

5.棚架: 借助房屋外墙用木立柱、土坯砌柱或镂空花墙直接架设在土拱平房的院子上空,形成半露天空间。棚架面积大小不同,有全遮盖和半遮盖两种,盖而不死,遮而不闭,成为吐鲁番地区民居家庭生活中的综合性生活空间。

麻扎村民居建筑的构筑一开始就依附于实用需要,这也就注定了它的“自然”和“原生”。目前留存的麻扎村古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大量利用原始手法和原生的乡土材料修建的房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夯土筑墙、土坯垒砌、树木作梁。村落中单体建筑的结构、技术、样式等相互联系,能够让人感受到修建中的智慧。麻扎村的先辈民居采用原生土材料营建出原生土建筑、全生土建筑和半生土建筑的住居构造形式。原生土建筑:从地面往下深挖,形成洞穴,即地洞、地窖、地窨子。居民使用原生土材料结合特殊气候条件,建造出原生土建筑作为栖身场所;全生土建筑:房屋的材料全是土质建造。墙体用潮湿的黄土,按一定比例掺入沙粒,放入预先固定好的的夹槽内,人工夯实,待晾干牢固后,再凿出门窗洞口。墙面采用草泥抹面层,而屋顶用模具的支托,砌成土坯拱作房顶;半生土:这种营建方式在目前吐鲁番地区采用的很普遍,建筑的墙基、墙体,为夯土或用土坯砌筑,屋顶采用木梁、檩、木椽或树枝做屋顶承重结构,屋面用苇席、泥土和草泥面层。

吐鲁番地区民居建筑集生土之大成,集中了生土建筑中的原生土建筑、全生土建筑和半生土建筑的类型,在民居演进中都是划时代的。原生土建筑向下落,全生土建筑向地面上升,半生土建筑立于地面的院落式民居,这一演变,是民族建筑上的一大进步。“就地取材”“因材施工”可以说是吐鲁番地区民居建筑营建的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村民们大胆的创造力,村民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充分地利用当地黄黏土造房,并采用了垒、砌、掏、挖、拱等多种形式,以泥筑墙、以泥涂顶、以泥抹地。原始材料的选择,透出泥土的颜色,泥土的气息,泥土的味道,由此显得格外的自然、朴素。麻扎村民居建筑中的泥土已不仅仅是自然的组合,也属于民族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麻扎村民居建筑来看,可以说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麻扎村居民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麻扎村民居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呈现出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审美价值的取向。

作者简介:

趙凯,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吐鲁番地区土坯生土
土坯力学性能及受压本构模型研究
生土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生土掺量对硫氧镁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生土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魏唐时期敦煌吐鲁番地区的绫织物
乡间土坯
中国早期土坯建筑发展概述
吐鲁番地区早春日光温室甜瓜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聚丙烯酰胺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吐鲁番地区出土家书看唐代书仪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