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研究

2016-08-13 06:26韩旭鹏张红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建筑空间

韩旭鹏 张红军

摘 要:建筑形态以实体和平面的造型形式呈现出来,平面与空间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规律基本相同。对构成建筑空间各个要素的深层次理解和组织是建筑设计需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空间构成的因素很多,如形、色、光、质感、肌理等,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复杂到简练,使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空间形态也不只是一个解决视觉美感的问题,亦不是只解决功能、经济、技术等方面问题,它注重建筑所提供的生活质量,更关心自然环境要素的引入,充分节约与利用空间,取得生态、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建筑空间;建筑形态:空间构成;建筑环境:空间形式

建筑空间是通过建筑形态来构建的,而建筑形态是使用者与所使用的建筑空间的交互界面,亦是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交互界面。新的历史时期,建筑设计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解决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也必须与人的生活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推崇功能至上主义,因为一个建筑不是简单的形体,它包含了空间及环境因素,具有社会、心理及文化特征。同时建筑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民族习惯、文化特色紧密相联,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对空间形态构成分析研究,首先应解决好空间的形、色、光影、质感和肌理问题。人对建筑的环境有着自己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来获取空间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建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它与自己的文化水平、个人喜好、生活经历密切联系。

一、建筑形态的视觉构成

建筑形态是人对建筑的视觉感知及对符号理解的客观前提,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掌握建筑空间形态的内涵和本质。建筑是可被人感知的物质存在,这一物质可以传达出信息,而且它也是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这些基本要素可以按一定的规范进行组合。建筑的视觉构成具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建筑的形象特征,如图形、形态、色彩、线条等;二是指建筑所具有的观念意义,如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建筑的语言。建筑环境的视觉符号都是由具体的物质材料、制造工艺、施工技术等条件所制约。它构成了建筑设计中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一些局限性,这种局限是相对于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而言的。建筑设计的符号特征具有物质与精神上的两重意义,在建筑设计中,“我们看到或直接从中把握的是浸透着情感的表象,而不是标示情感的记号”,设计师的语言表达是丰富的,在這里我们从美学角度出发,对构成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加以分析。

二、建筑形态构成要素研究

建筑环境的空间形态是建筑的形式、色彩、光影的体现,无论一个建筑如何地千变万化,构成其视觉形态的基本因素是形、色、光影、质感和肌理。建筑形态的研究还应从人类总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发展,从融合—封闭—再融合—开放的整体过程中来进行,形态的变化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人的自组能力和人的创造行为的作用。形态的变化在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空间组织的稳定。

(一)形的构成

形是物体的型体、形状、造型。它涉及空间的体量、尺度等最基本关系,还包含有气韵、神态等内在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情感意义。空间的形有实形与虚形两类,实形指明确存在,并被我们感知的实体形态,虚形指被实形遮掩后的形态或空间,实体与虚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在建筑设计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往往偏重于实体的美学法则,追求完美形象,造型和比例、尺度、均衡等构图原则;而现代设计则看重建筑的形体空间,追求较单纯的空间表现,如果将两者截然分开是不能完整阐述建筑的含义的。清代《石村画诀》中曾说:“有墨画处,此实笔也,无墨画处,以云气衬,此虚中之实也,树石房廊皆有空白处,又实中之虚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只有虚实的相互对比与作用,建筑空间才变得丰富深刻。正如古代“阴阳学说”的基本哲学思想所阐述的辩证关系,在对空间的分析中,两者不可分离。

形是各种各样的,有矩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等,它们之间经过组合变化,又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空间形态。一般来说,矩形平面的空间较易被人接受,这种空间性格稳定,具有平稳安全的感觉。圆形平面空间具有丰满圆润的感受,它的各向力度相等,处于静态;扇形平面流畅活跃,具有导向性;三角形平面新颖别致,具有尖锐锋利的特征。

(二)色彩的构成

色彩是视觉形态的要素之一,它本身不单独存在,而是依赖于形、材质、光影出现的。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色彩除了具有调和的作用,其实它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标示功能的作用。不同的功能空间采用不同的色彩来标示,这既方便了空间的查找,同时也是因为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属性,而这种属性往往会对某一种特定功能形成一种有益的正面作用,能产生极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与形相比,色彩在情感方面显得更为鲜明和直观。色彩对于人的联想作用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不同民族、地区及不同的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更会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个性特征的差异而对色彩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可见色彩不仅仅是一种人的视觉感受,同时它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精神层面去影响一个人,并且由于每种色彩的属性各不相同,它们所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三)光影的构成

建筑是处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必然受到光线的照射和影响。我们所说的光线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光线,一种是人工照明。它们对于渲染建筑气氛,表现建筑的形体特征,是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在光的照射下,建筑体现出雕塑般的立体效果,光线能强化细节,表现质感和肌理特征,使主体的形象更为突出。光线更具有装饰效果,合理地组织人工照明,调节好照射角度、投射方向、距离,会使空间变得情趣盎然,用光线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创造完美环境是我们设计的目的。

光和影在设计中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会给建筑投射出阴影。这些影子随着时间或角度的变化,给建筑增添无穷魅力,光影既体现了结构本身,又加强了空间的通透感,形成了视觉上的虚实对比,强调出了建筑的节奏感和空间深度。

(四)质感与肌理的构成

肌理作为最直观的物质表现形式,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角落,它可以是简单的格构,可以是重复的图案,可以是光影的变化,它的存在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体会以及无处不在的捕捉的能力。

利用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效果来加强建筑空间的丰富表现性,是现代设计中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质感是一个物体区分另一物体的本质特性,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特征。不同材料的表现组织会呈现出其所特有的视觉与触觉感受,体现出它特有的感情。质感与肌理增加了物体表面的丰富性,比如本质显得亲切自然,石材显得冰凉冷漠,金属体现现代意味,即使同一种材料,由于其表面肌理效果不同,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空间的这些因素是构成建筑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渗透、结合、交叉在一起,这些要素经过组合排列后又会产生更为丰富的表现力,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复杂到简练,使建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三、建筑空间环境的构成意义

由于人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物质环境的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工业生产的高度集中、城市无计划的膨胀、盲目开发等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在推进文明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土壤沙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噪声嘈杂。甚至出现了“混凝土城市”“小气候恶化”“都市荒漠”等可怕现象。自然环境受到伤害,势必影响人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人与自然处于对立、冲突之中。建筑的环境发展到以人工能源才能带动的与世隔绝状态。人一旦与自然环境分离,生物钟便会失调,随之“空调病”“高山病”接踵而来。“此类建筑物与牢笼无异,因为它把自然界的光、热、水气等生态因子都通过高能耗的浪费方式转换成了另一种本来并不是真正适合人类的方式。”

21世纪新的要求是建筑师必须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环境建筑上来,现代建筑设计的体系主要是建立在西方技术文明和近代科学知识的体系之上,以极端的理性化和机械论为特征。当建筑为我们提供了物质要求的舒适度时,城市的无序膨胀、绿地面积的减少、热岛效应等便开始直接威胁我们。设计师必须反思西方技术文明下形成的现代设计思维方法、设计理论及文化价值观,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精神意识,自觉地进行理性的重建。现代建筑师已重新认识到环境质量的重要性,那种将建筑作为“纯粹的空间”只从功能、经济、技术各方面对建筑阐述已显得过于苍白。当代设计师正在自觉地寻求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化指导下,努力实现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

[2]霍维国,霍光.室内设计原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3]刘永德,三村翰弘,川西利昌,宇杉和夫.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钟晓青.“绿色建筑”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建筑学报,1996,(02).

[5]陆楣.跨世纪环境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齐康.建筑·空间·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1).

作者简介:

韩旭鹏,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张红军,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建筑空间
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基于CPS的建筑环境数据级检测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