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梅
[摘 要] 在高职德育遭遇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情况下,书院制基礎上的德育是值得德育工作者探索尝试的新课题。从概念的界定、实施的可能及价值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德育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书院;书院制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190-02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每个学校都要解决的育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确立?什么样的德育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也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如今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有力保证。道德素养不应仅靠教育者单纯的“灌输”,而更应该是靠受教育者感受、领悟、认同才能逐渐养成的。为此,在高职德育遭遇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情况下,寻求一个更合适的载体、一个更合适的模式,是笔者思考的出发点。书院制教育,既有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又有诸多现代高校的实践探索的经验,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和书院制教育结合,这是高职德育工作者值得去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一、渊源:高职院校书院制德育的背景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融藏书、刻书、祭祀、教学、议政于一体,是重要的育人基地。书院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在明清时代普及。有名的如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等等。伴随时代发展,古代书院逐渐成为传承、创新和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机构。
伴随时代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遭遇挑战。同时,原有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弊端频现,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吸取古代书院传统文化之精华,借鉴欧美国家住宿学院制的经验,我国诸多高校开始探索现代书院育人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是最早构建书院制教育的高校之一,也是目前香港及亚洲唯一的完整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从2005年起开始实行书院制;2008年,汕头大学成立至诚书院;2011年9月份,苏大开始试行“书院制”的全新管理模式。随后,许多高校及二级学院开始尝试书院制育人模式;2015年,苏州中学也开始探索书院制教育。这些书院制模式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书院制育人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还需不断努力,多方位尝试。
反思人才培养问题,总结改革人才管理体制的经验,也成了许多教育者和专家关注的领域。以“书院制”为关键词在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研究论文有350余篇。涉及高职书院制人才培养的仅有5篇。(这5篇内容涉及学生管理、育人模式的有3篇,涉及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书院制的有1篇,其他1篇。)其余都是针对高校书院制模式、书院制历史演变等方面的研究,经阅读大量文献,梳理书院制育人模式研究理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有研究古今中外书院制演变、内涵、特征,谈对当今高校书院制建设的启示的;有研究现代书院的建设、改革及意义,形成现代书院制建设构想的;有研究书院制建设中各类人员角色定位、机制建构,细化书院制管理机构和职责的;有研究高校书院制个例,以总结海内外具体高校书院制实践经验的;还有研究现代书院制教育内容,丰富书院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以上专家和教育者的研究和实践,对笔者的研究给予较大的启发,为笔者即将展开的高职书院制德育模式的目标、内涵、内容、措施等都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但同时笔者也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不足之处:(1)以上研究大多涉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领域也比较宽泛。且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和高职教育工作关联的研究比较有限,高校育人环境和高职院校有着显著的差异,尝试在高职院校创建特色书院是笔者将要探索的一个新内容。(2)以上研究直接涉及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比较少,停留在古代中外书院精神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之上,涉及具体的德育模式建构的比较有限。如何将现代书院制教育管理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融合,也正是笔者将要展开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基础:高职院校书院制德育的支撑
书院教育,其历史绵长,影响深远,尤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具有独特价值。古代书院的德育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对当今人才培养、德育实施仍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古代书院教育强调“以德为先”“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等理念与当今“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尊师重教”等正是吻合的。诸多高校的实践探索,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书院。
现代书院是在批判继承古代传统书院基础上形成的,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书院制是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我发展的制度。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文化教育平台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手段,通过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高校教育文化资源,弥补学科专业教育不足,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院校书院制德育是指基于中外高校探索书院制教育的实践经验,尝试实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住宿模式,形成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建构各具特色的“书院”德育机制。通过融合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文理渗透,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及文化活动实施德育。提倡学生自我管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的是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即笔者主张的“行走在书院间,做有德性的工匠”。
以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德育理论、卢梭、杜威等为代表的生活德育主张为高职院校书院制德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人本德育理论强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体现对个体精神生命的关怀,德育过程是人真正作为主体亲自体验和实践的过程,道德教育就是一个促使“自我”或“人格”形成的过程。以书院为载体的德育模式,改变传统“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授课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和主动实践,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德育主张。书院的德育正是强调德育从学生的实際生活出发,提倡学生互相交往交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最终回到实际生活,有选择地通过道德的生活来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这种道德品质的获得是延续的、难忘的、终身性的。
高职院校也有创建各类特色书院的条件,具备在书院制基础上实施德育的操作可能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将学生的非专业教育融合于各类书院之中。高职院校具有名师名匠,可以在原有名师名匠工作室的基础上,整合师资力量,组织名师名匠在书院讲学,由德高望重的学者工匠以身示范引领学生修身养性、追求真理。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既有学院身份,又有书院身份;既有专业教育的训练,又有通识教育的熏陶。无论是个性发展、自身修养,还是社会责任、团队意识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意义:高职院校书院制德育的价值
书院制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大改革。人才的培养包含德育工作,书院制教育基础上的德育还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国内外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實践效果,也铸就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对高职院校探索实践书院制德育,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丰富的书院制德育理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将高职院校德育与书院教育模式融合,能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先是立德,其次是树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且有能力的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并非空洞、抽象的教育口号,它必然需要日复一日的教化实践。通过书院制实施德育,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载体,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团队意识和公德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豪感,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将高职院校德育与书院教育模式融合,能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完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这些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正是笔者研究的出发点和实践的价值追求。通过探索,可以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德育资源,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增强职业院校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将高职院校德育与书院教育模式融合,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如何使广大学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认同中国文化?如何兼容并蓄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起来?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今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书院,作为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儒家教育的典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尊师重教,身体力行,其注重學生道德修养的道德教育理念,对当今所有的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书院制教育基础上实施德育,可以传承古人“以生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批判继承书院精神、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和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实践,凸显道德构建的主体条件,培养现代公民的品格。
将高职院校德育与书院教育模式融合,能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职德育存在诸多弊端,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高职德育在形式上简单僵化;内容上空洞枯燥;德育过程脱离学生生活,德育活动过于形式化;德育评价手段单一,约束多于鼓励,限制多于发展;“知”“行”脱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拥有技能和学术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责任担当、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技术人才。所以,要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务必要优化整合德育资源(活动、课程、环境等),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通过在书院制教育基础上实施德育的理论探讨、文献研究以及实践调研考察,可以从高职院校的现实出发,尝试构建具有特色的书院,优化整合师资队伍,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的人才,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德育模式。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德育理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值得开拓的新领域、新路径。笔者也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逐步探索、完善书院制基础上高职院校德育体制的内涵、内容、措施和保障条件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程伟.书院精神对大学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1(8):12-14.
[2]顾虹,田茜.美国高校宿舍教育对我国书院制建设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9):105-109.
[3]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