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坚 费玉洁
[摘 要]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企共同发展合作模式中的大胆尝试。研发中心弥补了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的缺失,提高了教师进企业的实效性,解决了学校课程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问题。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效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156-01
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大趋势,它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效益、技术为合作点,共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模式,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一、研发中心建设的背景
随着教改的深入,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已难以满足校企双方发展的需求,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在校企之间搭建深入合作的平台。
(一)弥补校企合作机制的缺失
当前校企合作是校企之间依托各自诉求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对利益追求各异。企业希望学校提供人力资源,降低用人成本及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希望企业能够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合作中双方为利益而相互妥协,学校话语权有限。共建研发中心搭建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桥梁,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需求,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挥作用。
(二)提高教师进企业的实效性
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是行政强制要求,也是职校推进教改的措施之一,但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在下企业过程中流于表面,难以在专业上有收获。研发中心使教师真正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接触到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三)解决学校课程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问题
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成败,而内容的选择企业最有发言权。专业教师只有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企业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才能把握本行业的运作和发展情况,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
二、研发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研发中心健康、有序的运行离不开四方面的配置:实验设备、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和管理执行。
(一)共建实验设备——基础
研发中心的生产、实验设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学校在校内建立研发室,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合作企业提供研发产品必须的专用设备,提供教师下企业研修的實践场地。
(二)人员配备合理——前提
研发人员主要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我校有一批专业能力强、肯钻研、善思考的师资队伍,其中名师工作室领街人和培养创优、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三创导师是研发中心的中坚力量,经过学校多年培养的一大批具有技师等资格证书的 “双师型”教师是研发中心的重要人才储备。
(三)选择恰当的项目——关键
目前,研发中心的项目主要由以下渠道获得:依托学校及个人知名度,企业慕名而来;与学校现有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设计项目教学,研制新的教学设备。
(四)管理执行有力——保证
研发中心由一位校领导领衔管理,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研发项目工作的开展,根据项目组建研发小组。研发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将项目划分成更小的子项目分配给各个成员研究。
三、研发中心的实施成效
研发中心通过研发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为学校取得社会效益。
(一)引进研发项目,提升师生综合创新能力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研发中心多渠道、多方面引进项目,为专业教师的成长铺路。
2010年我校研发中心承接了溧阳市政府下达的研发项目——制造太阳能船。经过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步步攻坚,太阳能船顺利试水、试航,并于2012年、2014年、2016年参加了荷兰国际太阳能船赛,获得较好名次,并获得“新能源研发奖”。
(二)设计课改项目,开发课程
研发中心组织完成了“圣诞彩灯制作”“单片机实验板”“音乐蜡烛”等综合课改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编写校本课程,部分教材已正式出版。为服务大众,研发中心提出了“开源培训”的思想,将部分综合教学项目的所有资源(原理图、源程序、教学内容等)置于网络,为电子爱好者服务。
(三)改造校内设备,研发产品
研发中心关注学校内部所使用设备的维护与改造,先后做过宿舍用电改造、路灯改造等项目,节约了办学成本,提升了师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学校大批应急指示灯逐渐失效的情况,自行设计与研发新一代产品。经过不断研究,共开发了3代产品,到第3次改进后,又将其开发成为可以在家庭使用的产品——免维护家用应急照明指示灯,在创新大赛中获奖,并获得国家专利。
四、研发中心建设的体会与反思
我校的研发中心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式,但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我校在研发方面的知名度还比较有限,许多企业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学、研究所寻求帮助。这需要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才能获得更多企业的肯定。
(二)组织架构有待改进
研发中心有严格的层级制度保障,然而,研发工作毕竟只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一小部分,领导者精力有限。在此体制的限制下,研发中心的工作效率难免受到影响。研发中心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使之更具效率和符合现代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