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璐 蔡军艳
[摘要]有关魔幻电影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其电影语言与技术手段的运用之上,实际上,尽管魔幻电影构建出的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但电影本身与其他故事片并无区别,叙事性依然是电影的根本属性。观众对魔幻电影的痴迷,除来源于电影给予观众的视觉冲击外,很大程度上也与电影的叙事有关,从叙事模式上对美国魔幻电影进行观照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叙事母题选择、叙事结构设置、叙事元素安排三方面,解读美国魔幻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
[关键词]魔幻电影;美国;经典叙事模式
从当前的电影市场来看,魔幻电影(Fantasy Films)已经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占据着世界电影的半壁江山,并在21世纪之后的十几年中始终保持着对影迷的极大吸引力。而其中影响最大、席卷全球的则莫过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魔幻电影。当代魔幻电影的起点可以追溯至2001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魔戒:护戒联盟》的双双问世。近年来,随着魔幻电影的受众群在不断扩大,且呈现越来越稳定的趋势,不仅在电影界优秀的魔幻电影接踵而至,电影批评界也掀起了研究魔幻电影的高潮,学者们试图分析出电影的审美价值,以及受众投入其中的心理情感。有关魔幻电影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其电影语言与技术手段的运用之上,而实际上,尽管魔幻电影构建出的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但电影本身与其他故事片并无区别,叙事性依然是电影的根本属性。观众对魔幻电影的痴迷除了来源于电影给予观众的视觉冲击以外,很大程度上也与电影的叙事有关,站在叙事模式这一立足点上对美国魔幻电影进行观照,可以说是极有必要的。
一、美国魔幻电影的叙事母题选择
母题(motive)是叙事模式之中的基本元素。与主题(theme)不同,它是具体的、客观的,因此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同一作品中与其他母题进行重新组合,它关系着艺术之中的文化意蕴以及人们的精神现象。美国魔幻电影在叙事母题上实际可以视作是对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英国史诗等西方文化源头的延续,主要分为英雄母题与回家主题两类。如改编自漫威漫画的《雷神》(Thor)系列电影在人物的设置上就源自北欧的民间传说。又如从《魔戒》系列电影中不难看出对荷马史诗精神的继承,各种族之间的混战、联合等带有明显的《伊利亚特》的影子;而《霍比特人》系列电影中主人公索林和比尔博历经苦难回到家乡的情节则和《奥德赛》有着惊人的相似。
英雄母题与人们的英雄情结有关,当人们在欣赏关于英雄的叙事时,内心对于崇高美的渴慕情感将得到宣泄,英雄往往被视作普通人的替身,拥有常人没有的力量与智慧,能够完成普通人无法完成而又心向往之的伟业,抗争、战胜威胁普通人生存的邪恶力量。同时,英雄的塑造又是不必十全十美的,带有缺点或弱点的英雄与普通人的距离更为接近,更容易受到读者/观众的追捧。古希腊神话之中的“半神式英雄”(如赫克托尔、阿基里斯、普罗米修斯甚至美狄亚等)的蜂起就是这种接受心理的体现,这样的英雄既拥有人类的理性、荣誉感等,又有着神性光辉的庇佑。后来,中世纪的骑士英雄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半神式英雄的丰富和扩展。魔幻电影也是对英雄意识和英雄精神的复刻。以电影《雷神1》(2011)为例,电影中的雷神托尔在拥有勇敢善战的优点同时,也有个性鲁莽的缺点,故而被父亲天神奥丁流放到人间,失却了雷神之锤也就失去了法力。但是,当托尔知道自己的弟弟洛基心怀不轨,不仅要在神界掀起腥风血雨,还要威胁到托尔的人间朋友们的生存时,托尔不惜与洛基派出的巨人一战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便是十分典型的“半神式英雄”模式的套用。
回家母题实际上也被称为漂泊母题,它可以说深切地影响着欧美作家们与电影人们的艺术创作甚至普通人的思维方式。除了荷马史诗之外,后来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是这一母题的发扬光大者。漂泊(或是历险、战争)这一行为促使主人公离开温馨、安逸的家庭,本身就展现着主人公的生命意志,是对人类生命力量的一种歌颂,同时,主人公正是因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才有机会发掘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能力,见识感到陌生的新事物,面对新的矛盾冲突;而另一方面,在跋涉不止的同时主人公又始终牵挂家乡/家庭,甚至其本身不断进取、求索、战斗的动力就是源于对家乡/家庭利益的捍卫。例如,在《魔戒:护戒联盟》之中,原本并没有救国救民理想的弗罗多原本只是想把魔戒送往精灵居住的瑞文戴尔,不料命运却选择了他作为持戒者要前去魔都销毁魔戒,在这样意想不到的重任面前,弗罗多没有犹豫,他的动机便是不愿意让自己美丽的家乡和善良的同胞们陷入魔戒铸造者索伦掀起的战火之中。
在《霍比特人》与《魔戒》两个系列共六部电影的鸿篇巨制中,导演彼得.杰克逊可以说完美地再现了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魔幻名著,电影也获得了票房与口碑上的双重成功。本身就是托尔金迷的杰克逊的出色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将现代技术创造的视觉奇观与叙事结合起来,给观众创造了一个不仅美轮美奂、令人信服,且始终洋溢着各类深重情感,能让观众与剧中人物一起心潮起伏的世界。两个系列电影的主人公都是世代居住于夏尔的,与世无争的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与侄子弗罗多·巴金斯因为因缘巧合而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冒险,几度面对生死关头,但最终都成功回归家乡。在电影中,观众经由杰克逊以及他的维塔工作室的创作看到了仙境般的瑞文戴尔、宏伟的刚铎、阴郁神秘的幽暗密林等场景,但是观众在目睹主人公经历了多次英勇的厮杀与在黑暗中的挣扎后,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家乡夏尔,当主人公最终回到熟悉的家乡,看到绿草覆盖的小山丘、泥土小径,巴金斯居住的袋底洞等时,无不在感到温馨之上又增添了一层感动。杰克逊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便是,家乡才是英雄们最后的灵魂归宿。这也是为何在电影中比尔博与弗罗多等人因为曾经持有魔戒不得不西渡,电影并不随着他们的船消失在海平面上而结束,而是终结于始终陪伴弗罗多的山姆回到家,亲吻冲出来迎接他的妻儿,随后关上门,叙事从夏尔开始也在夏尔终结,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可以预料到,英雄母题与回家母题都将继续在未来的魔幻电影中大放异彩。
二、美国魔幻电影的叙事结构设置
自从普罗普等人创建结构主义叙事学以来,叙事结构就作为文学和电影(包括连本戏曲、连环画以及话本小说等其内核在于讲述一个完整而动人故事的艺术)的理论话语被长期关注。而在叙事上,电影的单向交流性和时限性也注定了它必须在可看性、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等方面要比小说等艺术形式下更多的工夫,导演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合理安排直接关系到电影能否一直维持观众的观影热情。而在美国魔幻电影之中,叙事结构主要分为单线叙事结构以及多线并置叙事结构两种。
前者是好莱坞电影叙事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其叙事的先后顺序以时间线索为准,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则以因果关系联结。在这种叙事结构之中,情节是环环相扣的,观众无须考虑情节发展的实际顺序和事件发生的动因。就事件所在的世界而言,其是背离观众生活的真实世界的,但就事件排列本身而言,这种叙事方式又契合着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以迪士尼出品,安德鲁·亚当森执导的《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橱》(2005)为例,电影与《魔戒》系列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原著是童话故事,而非带有深重隐喻意味的成人作品,因此在叙事上电影也尽量向着简单的风格靠近。故事严格地遵循了单线叙事的模式,主人公的经历便是整个叙事的导向。首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人公一家人才会为躲避纳粹的空袭而来到乡下,并藏身于看不到一丝光线的地窖之中。正是因为小孩子活泼好动、不知天高地厚的天性,他们才会在战乱之际依然捉迷藏取乐,也正是因为孩子的体型特点,他们才能进入衣橱,这一特殊的空间恰恰为四个孩子的冒险提供了一个奇幻世界的人口。而他们在进入白雪皑皑的神奇王国纳尼亚后的一切出人意料的经历,如和雄狮亚斯兰并肩作战最终击败邪恶的女巫这一事件实际上折射出的便是作者本人对纳粹的魔掌伸向家园,随时有可能将自己的家乡夷为平地的一种不满。只是四个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力量在现实生活之中改变这一切,而是只能在纳尼亚成年后做出一番伟业。而当一切都结束时,四个孩子从衣橱中出来时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中的年龄。整个叙事头尾分明,其“穿越”行为最终也未影响现实世界,可以说与生活逻辑是十分接近的。
而提及多线叙事,《魔戒》便可以视作是较为典型的范例。在《魔戒:双塔奇兵》(2002)中,导演在第一部时埋下的伏笔逐渐展开,故事随着护戒小队的分崩离析而开始了三线叙事:一是弗罗多与山姆向魔都的艰难前行,其间二人遭遇了咕噜姆和法拉米尔等人,几乎丧命;二是梅里与皮平在树人的护送下回家,但两人最终说服树人们一起攻打萨鲁曼的老家艾辛格;三则是整部电影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阿拉贡、莱戈拉斯和金雳三人,以及后来复活的白袍甘道夫之间的冒险,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挫败了萨鲁曼的攻击,挽救了骠骑洛汗国。三条叙事线索之间有静有动,有张有驰,并且各自呼应,如阿拉贡等人的殊死奋战加上梅里等人的奇袭才共同覆灭了萨鲁曼的大军等。这部电影也是《魔戒》系列与原著相对比改编最大的一部,作为承上启下的一部,电影在顺承情节的同时,也需要有自己独立成片的高潮,故而导演加大了圣盔谷一战的比例,并使电影在人类取得圣盔谷的胜利中结束,并不断在人物的叙事中交代他人的经历,因此即使是对原著不了解的观众也不会对影片的多线叙事产生困惑。
三、美国魔幻电影的叙事元素安排
叙事元素能够给予观众关于某部电影最为清晰、直观的印象,它们是始终活跃于电影的整个叙事之中的。在魔幻电影之中,导演们常用的叙事元素有战争、神奇生物(种族)、魔法师/巫师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之中没有或不常见的元素在电影中被导演正常化了。
战争几乎是魔幻电影导演们最为青睐的叙事元素,不仅是这一元素能最大限度地彰显现代技术的魅力,角色之间的善恶、成长等也最容易通过战争来表现。以《霍比特人》系列电影为例,这部改编自一本薄薄的儿童读物的电影却被扩充为三部共约九小时的电影,并且每一部都有一场战争或战斗作为支撑。在《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2012)中是矮人小队与食人鬼、石人以及阴魂不散的苍白半兽人之间的恶斗;在《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
(2013)中则是矮人与巨龙史矛革之间的争斗;而《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2014)则更是将原著中只有五页的战争内容直接扩充为一场摄人心魄的大战,人类与精灵结盟共同对抗矮人,随后三者一起联合对抗兽人大军。而穿插在文戏与武戏之中的便是各种神奇生物(种族)以及拥有特殊能力的魔法师和巫师等。如在《霍比特人》中,巨龙史矛革擅长喷火,长期霸占着孤山里堆积遍地的黄金,在被矮人赶出去后大闹长湖镇,并最终为人类巴德所射杀;精灵与矮人原本有世仇,然而却能够在大敌当前捐弃前嫌、并肩作战等。这一类叙事元素的出现首先是让观众能够迅速确定影片的风格、角色的定位等,其次是能够推动剧情,揭示影片的主题,并凸显出一种动人的情感力量。
魔幻电影的历史与电影本身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正如神话、传说等幻想故事早已深深扎根于人类的文化史中,这是与人类在集体无意识之中对于某种神奇、理想境界的期待息息相关的。从美国魔幻电影的成功中不难发现,其风靡全球并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大量西方的神话传统话语,也并不只是因为好莱坞拥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而是在于其使用的叙事语言是世界性的,在叙事母题、叙事结构和叙事元素等的运用上,美国魔幻电影都能够尽量地从观众所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最终获得世界范围内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