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恒
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把人类从传统的陆海空天的物理世界,带入了网络信息社会及网络新空间。
尤其是近两年来,比特币、以太坊,正在挑战传统经济和社会生活模式。
因此,各个国家不得不对货币进行了反思。
时空基本概念发生了巨大跨越的时代,是否需要新形式货币——数字货币的支撑?学界、产业界乃至金融界关注的区块链,能支撑网络空间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型货币吗?真正意义的数字货币应是法定认可的,如何保障数字货币的防伪、可控匿名等安全特征?
现有已出现的各种数字货币,业界一般也称这些数字货币为密码学货币,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些数字货币在技术上依赖于密码技术。
以比特币为例,虽然分布式账本是比特币的一个核心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但去中心化并不一定是数字货币的本质(有的学者将比特币定义为一种数字资产)。分布式账本采用的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利用密码算法形成的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密码算法保证了链条的抗篡改特性,实现了区块链的安全可用。
发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比特币采用了证明工作量的挖矿方式保证发行量的可控性。而在交易环节,则需保证交易的不可抵赖,这恰好利用了非对称密码算法的签名机制实现。
那么,区块链所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如何能保证不被篡改?除了交易数据本身使用了非对称密码算法的签名机制,挖矿环节使用摘要密钥算法形成的特定摘要信息也是保证账本不可篡改的关键。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证明某人持有比特币,依靠的是其是否拥有一个非对称密码算法的私有密钥,只要私有密钥在(不被盗取),比特币就在,因此保护好私有密钥是保护好比特币的关键。
密码是保障数字信息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防篡改的核心基础技术,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交易环节需要使用密码技术保证,数字货币的创新本质上是密码应用的创新,不充分运用密码技术的数字货币几乎是行不通的。
作为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其发行、应用和监管应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数字货币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尚无太多经验可以借鉴,还很不成熟。
各国政府与主流金融机构对民间数字货币持谨慎态度。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存在一些天然缺陷,如单位时间交易量、监管、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等,其创新也仅仅抓住了作为货币的几个关键特性和需求,离法定数字货币的体系性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更无法承担法定数字货币的使命。
法定数字货币需要具有符合宏观的特性和要求,包括可监管、可匿名交易、发行可控、足够的安全性,以及可兑换性、较低的成本、较高的便利性、足够的单位时间交易量、与现有货币发行体系的协调性、与国际的可接轨性等。
数字货币需实现具体的要求,包括货币的不可伪造、交易的抗抵赖、交易的防篡改、数字货币的防盗等,还需要考虑诸如密码算法是否要可更换、如何应对未来量子计算攻击等,这些都需要围绕密码技术深入研究,同时需要综合多种信息技术方可实现。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应在国家统一的法定数字货币体系下,明确各个层面的特征,合理平衡功能性能、安全性便利性,设计出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国家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法定数字货币。
目前,围绕数字货币的创新呈现井喷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0多种民间数字货币在互联网上发行,但这些数字货币一般定位于某细分领域或细分需求,获得官方认可或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尚未真正出现。
数字货币所展现的蓝图引起了世界各国、各大银行组织的兴趣,各国纷纷加快了数字货币研究的步伐。
比如2015年成立的R3区块链技术联盟,目前已有40多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加入;2016年1月,中国央行明确表态,积极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与落地;接下来的6月,英国央行也表示准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数字货币加速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监管框架。
然而,数字货币这种需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货币,将由谁来主导?
目前,中国已经在加紧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以抢占制高点。
不久前,专注商用密码领域的兴唐公司在密码行业管理机构的委托下,作为牵头单位组织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安全技术研讨,希望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落地。
如何发行中国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也受到了央行和各金融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坚持自主创新,是必然选择。
国产密码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研究趋于扎实,产业力量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逐年加大。在算法研制、密码芯片设计、密码产品研制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在多个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保障二代证、税控发票、金融国产化等众多领域的安全上,国产密码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之一。
随着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国产密码也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法定数字货币一旦发行,必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其安全可控至关重要,同时又由于数字货币高度依赖密码技术,因此依靠自主的国产密码是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系大唐电信集团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