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武(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地质大队)
井中激电在秦岭某金矿勘探中的应用
胡长武(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地质大队)
蚀变岩型(微细侵染型黄铁矿)金矿的物探找矿方法,历来是地矿界物探人员研究的方向,笔者在陕西秦岭某蚀变岩型的金矿勘查过程中,运用井中激电的物探方法,探测到明显区别于围岩的激电异常,为下一步的工程探矿提供了依据。
测井;激发激化法;找金;应用效果
为了查明秦岭某地的金矿资源,进一步追索矿体走向、查明井旁盲矿体并确定其空间位置,在多个钻探工作中投入了井中激电测量和地井方位激电测量。这种间接的找矿方法应用效果明显,找矿效果较为理想。
勘查区地层以上元古界罗汉寺岩群(Pt3l)、泥盆系大草滩沟组(Dd)、第四系(Q)等为主。区内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强烈。
上元古界罗汉寺岩群(Pt3l):该层在勘查区大面积出露,占整个工作区的大部分。北以罗汉寺~瓦窑上韧脆性断裂与泥盆系相接,南以白石铺东西向断裂与泥盆系、石炭系及白垩系相隔。
古生界泥盆系大草滩沟组(Dd):分布于该区北部,上覆于上元古界罗汉寺岩群之上,以韧性断裂相接。该组为一套前缘凹陷盆地陆源碎屑为特征,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绢云母化泥质粉砂岩。
第四系(Q):主要成分为残坡积碎屑堆积物、河流冲洪积堆积物和风积物黄土,厚0.5~6m,区内极为发育,广泛分布在坡面和沟谷中,约占总面积的40%以上,给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地球物理特征主要是地层岩石与黄铁矿(化)体的物理特征。此次物探工作通过井中激电测量、野外露头小四极测量和岩心标本测量等方法,工作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统计见表1。
表1 岩、矿(化)标本电性参数测定成果统计表
4.1技术参数
具体测量参数如下:供电电极A位于井口(R=0m)时,提供钻井岩层剖面的激发极化背景值。方位测量时供电电极A位于钻井的4个方向,30°、120°、210°、300°四个方向,距离井口约350m,供电电极B为无穷远极,距离井口1500m。测量间距MN=6m,在局部视极化率跳变较大区段则加密至MN=3m。供电电流约1500mA。
图1 地-井测量布极方位示意图
4.2供电电极布置
根据实际地质体走向把A极依次布置在钻井的四个方位上,分别是沿地质勘探线和垂直地质勘探线并提前布设好供电电极。布置供电电极时,明确四方位的供电距离及地形情况并带上足够的供电线,采用手持GPS定位,确保供电距离准确无误。图2表明了激电测井供电电极在空间上的展布形态与距井口的距离。
图2 地-井中激电测量成果解释图
井中激电的零方位 (即井口),视极化率在68m最小0.34%,152m最大2.35%,平均值为1.51%,整体变化不明显,供电电流为2132mA。
井中激电4个方位,视极化率30°方向曲线在98m最小1.07%,164m最大5.51%,平均值2.53%,供电电流1687mA。视极化率120°方向曲线在在 74m最小 0.67%,218m最大4.49%,平均值2.54%,供电电流1921mA。视极化率210°方向曲线在在386m最小1.03%,128m最大5.53%,平均值2.65%,供电电流1490mA。视极化率300°方向曲线在在74m最小0.31%,152m最大5.3%,平均值2.39%,供电电流1789mA。
根据激电测井测量数据成果图,ZK2-1孔内异常可划分为5条激电异常:
其中Ⅰ号、Ⅱ号异常孔内见深110~147m,这两段异常厚度在7~10m。该异常倾角约15~20°,倾向北东向,异常有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300°走向方向上该极化率异常幅值明显增强,在该方向上异常有较好的延续性,推测为该方向上富含金属硫化物或炭质层的构造规模增大所致。120°方向上表现为高极化异常幅值有所下降,整体变化较小偏中高,有少数极大值。
Ⅲ号异常孔内见深158~172m,厚度约5m。该异常在20°倾向方向上连续性较好,异常浅部与深部均为该区含矿构造带典型的中低阻-高极化特征,倾向为北东向,该段钻孔岩芯主要为构造破碎带、浅灰绿色碎裂岩化含绿泥石绢云粉砂质千枚岩。推断其为矿致异常。
Ⅳ、Ⅴ号异常孔内见深410~418m、512~516m,厚度约5m。这两处异常段极化率都呈中高阻-高极化特征,倾角不明显,倾向为北东向,该段钻孔岩芯主要为浅灰含绿泥石绢云粉砂质千枚岩、灰色炭质千枚岩,推断该异常为构造破碎带中的黄铁矿化与部分炭质引起。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主勘探线方向整体矿化段延伸展布规模变化较小,矿化体产状较为平缓,都在130~160m深度附近,该段极化率异常主要都位于构造破碎带中,为黄铁矿化与部分炭质层引起。与主勘探线垂直的300°方向矿化体延伸至120°方向后整体规模有所减小,300°方向极化率异常幅度为本次测量4个方位中最大的一个方位,矿化延续性较好。从异常深度上来看Ⅰ、Ⅱ、Ⅲ号异常为孔内主异常,该异常规模大,异常特征明显。Ⅳ、Ⅴ号异常位于400m以下深部,异常幅值仅略高于背景值,规模也较小。
[1]《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0204-1999).
[2]曾歌明,张胜业.激发激化法在某铅锌矿的应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
[3]杨手渠.物探在小秦岭地区寻找隐伏金矿的应用效果.物探与化探,2013,37(1).
[4]潘建西.井中激电测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西北电质,2010.
[5]刘志远.井中激电测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分析.地球,2013.
2016-4-10
P631.3
A
2095-2066(2016)13-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