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亮亮,冯学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拉萨老城区传统城市空间解读
荣亮亮,冯学华(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西藏作为中国传统藏族聚居地,其传统的城市空间在独特的自然气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带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形态。拉萨作为西藏地区的中心城市,它的老城区在一定程度下保持了传统的藏族城市形态,其传统平面布局和空间层次以及空间格局还基本保持着传统的藏族城市特征。
城市空间;传统;拉萨老城区
拉萨老城区位于拉萨市区内,主要包括历史上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古城范围内。根据拉萨市政府在2000年公布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内容,拉萨老城区的范围主要以八廓街为中心,从东部的林廓东路延伸至西边的朵森格路,北面以林廓北路为界,南面以江苏路为界,总体面积大约为1.3km2[1]。
拉萨老城区目前常住居民约5万人,区域内有寺庙、贵族官邸、政府机构、居民区、市场等。老城区至今保存着独特的历史风貌,其中保留古代住宅建筑136处,寺庙26座,以及历史悠久的古街道八廓街,是集宗教仪式、民居生活场所和集市商业空间于一体的传统西藏特色城镇的活标本。
图1 拉萨老城区图底关系分析
经过历史变迁,拉萨古城依旧保持着其传统的城市格局和物质生活方式。但是在解放后,由于改革开发促使经济提升、城市发展,拉萨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2、图3和图4三张照片展示了从1948年到1998年整个拉萨城区的生长与变化。1948年拉萨古城仅局限于林廓范围内的城区,林廓是拉萨最长的转经路,也是拉萨古城最外轮廓线,像一座无形的城墙,形成了人们心中的城市边界。
图2 拉萨城区地图1948年
图3展示了在西藏民族解放后的三十年后拉萨城市肌理的变化。1980年,拉萨新增了很多新建筑,很多是行政和基础设施。由于现代道路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得城市空间和的交通体系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林廓依旧是拉萨老城区的边界,然而,佛塔形式的老城门和一些重要的宗教建筑一起消失了。1985年,拉萨基本路网完成,一条新的主路顺延金珠西路导向老城区。大昭寺前修建了一个新的广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老城仍然保持着较为密集的实体形式并且仍然是拉萨市中心[2]。
图3 拉萨城区地图1980年
1985年后的拉萨,由于改革开放在十几年内有了快速的发展,原有的城市肌理被现代的道路网所打破,一个现代化城市开始形成。布达拉宫前的老建筑被清理掉并建成了一个大型的公共广场。布达拉宫199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原来城门的地方新建了城门的复制品。与此同时,老城区内被拆毁的老建筑越来越多,剩下来的老建筑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八廓街历史街区内。
图4 拉萨城区地图1998年
拉萨古城历经世事,如今的拉萨老城区已非昔日面貌。不过八廓街依稀还保留了古代城市的一丝感觉,围绕着八廓生活的人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大昭寺是拉萨的精神和物质中心,犹如曼陀罗的圆心,围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形成了三个朝拜的圆周,囊廓、八廓和林廓这三条转经线路决定了信徒们认知和进入拉萨的线路。同时,它们也确定了拉萨城市扩展的轴线。
拉萨老城区的建筑主要以寺庙、喇让、扎仓、过去的贵族府邸还有普通民居为主[3]。在传统的西藏礼教文化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建筑在体量、高度、装饰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也丰富了老城市空间的层次和形态。拉萨老城区城市的空间高度可以细分为如图5所示的5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城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13层的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3万m2,高110余米,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m[4]。布达拉宫建成后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在建筑功能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其高度远远超过城市的一般尺度,成为拉萨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要素。
图5 拉萨老城区空间层次分布图
第二层次是大昭寺。大昭寺是拉萨老城的市中心,也是西藏吐蕃时期最辉煌的建筑,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它不仅仅是拉萨老城的中心,更是西藏藏传佛教的文化中心。
第三个层次是转经路。转经路虽然没有实体空间的存在,但是其在空间功能上具有仅次于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意义,拉萨的三条转经路构成了整个城市空间的主要脉络及最重要的交通道路。其中,最外层次的转经路“林廓”形成于公元七世纪,是拉萨古城与现代城市的分界线,中间层次的转经路“八廓”是拉萨古城的城市中心与外围部分的分界线,而最内层次的转经路“襄廓”就是存在于拉萨老城最中心的大昭寺内部。拉萨古城没有实体的城墙,其实,转经路相当于一个无形的“城墙”存在于拉萨古城内。
第四个层次是普通寺庙、曾经的贵族官邸以及办公建筑等。例如达赖喇嘛的夏宫,色拉寺,哲蚌寺,现今被拆除的苏康府邸等,这类建筑虽和普通民宅一样多为两到三层,但是建筑体量要比普通民宅高大很多,在数量上就相对较少。
第五个层次是大量的普通藏族百姓住宅和小规模的商业建筑(如食店、摊贩等),以及其他一些屋舍。这类建筑高度较小,层高大多在一层到三层,但数量众多,密度较大。
4.1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格局的基本类型
拉萨老城区的城市空间格局除去布达拉宫的影响,可以简化为如图6所示的基本类型,即建筑高度由建筑的等级来决定,而建筑的密度大小则由周边是否有重要的宗教建筑来决定,同时随距离重要宗教建筑距离的递增而呈递减的态势。
图6 拉萨老城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小昭寺和其他寺庙区域——商贸空间——普通民居区域彼此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传统的城市核心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整个城市以该核心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呈现出比较独特的城市形态。
4.2拉萨老城区的城市空间格局特征
从图7中可以看出,拉萨老城区整体空间格局上并不是一个地平而没有变化的。城区内的寺庙、喇让、扎仓、官邸、民居和贸易集市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活化因素。这些建筑尤其是寺庙建筑使空间变得高低起伏,富有层次和变化。
图7 拉萨老城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老城区空间层次中的第三、四层次虽然在拉萨的传统建筑中仅占有很少的比例,但其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整体上看,拉萨城市空间高度的分布是非匀质的。布达拉宫的高度最高,但其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区域之外,而在拉萨老城区内部 (即原始的拉萨古城)建筑高度骤然降低,以大昭寺为中心的老城区,在建筑高度上体现出低矮的特征,大部分建筑的高度分布在一层到四层之间,其中大昭寺的主殿最高也只有四层。
拉萨老城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建筑高度上呈现的特征,不仅是由于西藏的地理环境较为恶劣,4层以上高的建筑物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与生产需求,更因为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等级的建筑高度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限制,普通民宅很难在建筑体量和高度上超越官邸或者贵族府邸,而官邸和贵族府邸也无法超越寺庙的等级,最终布达拉宫在体量和高度上达到顶级,也象征了政教统一是西藏最高级别的统治思想。
拉萨老城区的传统城市空间形态方面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①它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传统藏族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②西藏传统的宗教理念与传统文化特征是保护传统城市空间形态完整性的重要原因;③老城区人群的精神信仰与生活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拉萨老城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破坏了一部分老城区的传统空间形态,在城市设计中,保护历史城区的形态完整也是设计的关键内容。
[1]王一丁.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与居住建筑类型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05.
[2]Alexander,Andre and Pimpim deAzevedo.The Old City of Lhasa.Report from a conserbation porject,Lasha:Tibet Heritage Fund.
[3]姜 锐.拉萨城市特色保护措施初探[J].城乡建设,2010(10).
[4]颜 林.高原圣殿布达拉宫[J].西部大开发,2006(12):49.
冯学华。
TU984.11
A
2095-2066(2016)19-0131-02
20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