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源:海外名校学子一见倾心

2016-08-11 11:36鄢子和
文化交流 2016年8期
关键词:马丁

鄢子和

关关睢鸠,君子好逑

2016年6月2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浙江武义县俞源村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4对海外新人在这里举行一场原汁原味的中式集体婚礼,开启了第三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

关关睢鸠,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4对新人是美国小伙洛伦·约翰逊和他青梅竹马的新娘席亚拉·西格蒙;中国吉林小伙牛祯和他的乌克兰新娘玛丽;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办公厅秘书长阿兹斯·沙尔雷夫和他同胞女神阿尔特纳·本加丽娃;以色列新郎罗南和他跨国恋新娘越南妹陶红幸。

新娘集中在典雅精致的裕后堂画眉点唇扮妆,伴娘、司仪帮助她们戴上头饰穿起嫁衣裳。新郎接新娘必须撒喜钱,跨越路障和门槛。新娘由伴娘、大舅引领,被扶出长长走廊、抱上花轿,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石子路得得引领。大气宽敞的六峰堂上摆满了宾客敬献的各国礼物。4对新人在司仪、傧相引导下三叩拜,年逾七旬的村民俞凤泽夫妇向每对新婚夫妻赠送传家宝《俞氏家规家训》。婚礼环节还有很多,当然少不了新婚夫妻共饮合卺酒、同吃和气面,然后互相剪发、完成“结发之礼”再入洞房。

此前一天,来自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南非等19个国家的39名海外名校学子住进太极星象村俞源农家。此后21个日日夜夜,他们当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新村民”,感受体验俞源的田园生活,领略品读金华的人文风景,观察了解中国的真实现状。他们带上难忘的记忆踏上归途,把这里发生的动人故事传播给世界。

柯迪的文笔像杜拉斯

波兰女孩柯迪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外教和法律专业大二学生。她从小向往中国的人文风景,所以她读高中就在北大附中学中文。她说她随父母游历了中国的不少地方,对安徽黄山和宏村就留有印象,但像俞源这么小的地方住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她说她喜欢这里的风景,更喜欢吃这里的菜。

柯迪对武义更香茶园留有深刻印象,说这是惊喜发现和重大收获。她在茶园采茶品茗看茶艺表演,知道更香公司还向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星巴克供应中国有机茶。“星巴克”好像是柯迪的命,她说自己喜欢星巴克不是为喝咖啡,而是为喝中国茶。

采访中柯迪率真可爱,她给笔者看入住俞源后的第一篇日记《初次见面,一见倾心》,却显得内心温柔细腻,文笔有些像法国女作家杜拉斯。

身披晚霞,我抵达古村俞源。街巷沿途的红灯笼,河面所倒映的灯火与老式草帽,凡此种种未曾见过的景致,让我不由问自己一个问题——“该是何等的幸运,让我得以置身此地。”……从一开始,我便受到热情的欢迎。围绕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关心我的旅途,是否就餐,以及此刻是否疲惫而想快快入眠。漫长的旅途之后,知道有人为照顾我而在此等候,我卸下了行囊,也在感动之余卸下了来时的疲惫。

我的俞源生活的第一天,是被一顿美味的早餐所开启的。我们能够品尝舌尖上的当地文化,这或许是此次旅行最大的福利之一。我住家妈妈做的饭菜无疑当属当地最地道、最传统的。清晨,她从她的菜园子里采摘自家种植的蔬菜,早早烹调好一切,等候我们下楼。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让我们吃好,吃得开心。就餐时,我们围绕着典型的中式餐桌而坐。一面圆玻璃放置在桌子中央,上面摆着诸多各式各样的菜品,馒头、猪肉、香菇等等……

最后,我也留意到这儿优良的生态环境,大概俞源的字典里是没有“空气污染”这一恼人而普遍的词组的……居于此地,我无比的开心;我期待着,接下来将会发生的精彩故事。

马丁第一次见识乡村

第一次见到澳大利亚男生马丁时,感觉这位一米八九的长高个有些内向沉默寡言。他是埃迪斯科文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二年级学生,主攻对中国的研究。

6月26日,杭州女诗人卢文丽向美国女生柯安娜(Ana Curtis)和马丁赠送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外婆史诗》,强调“读懂《外婆史诗》便能读懂俞源古村落”。马丁这位很少见到在马其顿的外婆的小伙子竟然一脸茫然。

7月8日,笔者再次采访马丁。马丁游览过北京、上海、香港,但从没游过乡村。他感受到中国乡村风景的奇妙和俞源村人的热心温暖。他说在俞源这一段时光特别快乐,特别是尝到了梦寐以求的纯正中国菜,在他眼里这是非常奢侈的事情。马丁比较重口味,房东阿姨俞华英烧的红烧兔肉、油煎土豆饼、蒸酱鸭、炖鹅,他觉得特别好吃。他说他常跟着阿姨到菜地拔菜,一起洗菜择菜,看着阿姨切菜烧菜。

马丁从没见过武义大红岩这样的山,也没见过寿仙谷国药基地里的灵芝铁皮石斛。在畲乡柳城,他第一次见到荷田是这样的铺天盖地,荷花且是这样的妩媚动人。在十里荷花物种园,马丁遇上当地人举办“荷花仙子”评选。美女在荷田边唱山歌边采摘莲蓬的走秀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看着看着就吹起了口哨。他说荷花地里的美女特别朴实蓬勃,有生活气息。

马丁兴趣广泛,爱好动手。他在俞源民俗展中学着制作陶瓷,感觉很好玩。21天住期行将结束,他动情地表示:房东阿姨对他这么好,等他赚上钱一定要接“中国妈妈”到澳大利亚去玩。

玛莲要在中国找工作

6月26日,卢文丽向海外学子赠书。比利时女生玛莲闻讯从六峰堂楼上跑到天井讨书,说,她不仅喜欢读中国书,还要翻译中国书。

玛莲就读于布鲁塞尔管理学院翻译专业,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她获得奖学金后,曾到一家比利时驻北京的公司实习,目前翻译硕士即将毕业。她说过几天去比利时参加完哥哥的毕业典礼,就回中国找工作。

玛莲游历过中国许多地方,并交了一些中国朋友。她觉得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过春节比较无聊,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而在一个有历史传承的村落住下来,是了解真实中国的好途径。俞源是玛莲住的时间最长的中国村庄,终于有机会跟当地人好好说话,面对面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对她立志做“中国通”很有帮助。她知道,迎龙灯是俞源过年元宵风俗,当地为招待海外学子在何氏宗祠扎起漂亮龙灯专场表演,让她很感动也很过意不去。

俞源之旅,玛莲是采访组成员,她觉得多采访老人,听听老人们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故事,对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历史都很有帮助,对自己的人生成长也有好处。在俞源,玛莲除了对迎龙灯印象深刻,对金华的黄大仙道观和中国婺剧表演以及川剧变脸也记忆犹新。她特别提到武义大公山精品民宿“一水间”溪边的萤火虫神奇又亲切,让她想起比利时的乡村和外婆。她非常感谢俞源之旅,说有机会还会再来。

玛莲已学过6年中文。她做过英、汉著作的法语翻译,也翻译过中国环保纪录片,她真心希望为传播中国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个葫芦娃兄弟

俞源村12号农户男主人叫钟积财,女主人是俞雅玲。钟叔叔在民族乐器的吹拉弹拨上有一手,俞阿姨加工制作葫芦娃远近知名。这次,他们家住进了英国英俊男生何凯、印度八字胡小伙盛捷旺、南非酒仙男生祝福3个海外名校学子,还有3位志愿者和1名工作人员,朝夕相处中很快结成“七个葫芦娃兄弟”。

22岁的盛捷旺,是清华大学中国政治、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来中国前是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文专业学生。他报名参加活动,是认为多数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源于城市经验,而中国的真正本质和文化根源在乡村。他说:“从印度来到那么近又那么遥远、充满差异的中国,我不仅可以澄清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向印度同胞和其他国家的人展现真实复杂的中国。”他立志要做一个推进中印相互了解交流的友好使者。

出生在英格兰乡下的何凯,就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语和国际文化专业。他来到俞源感觉唤起了自己的童年记忆:家乡村路两旁是树,树上有小鸟唱歌,只是“迎龙灯”迎的是另一种怪兽。何凯和同伴对曾经演过婺剧的81岁村民俞良智老人特别敬重,认为老人的舞台阅历浓缩了时代波折,其淡定的人生态度对年轻人坚强生活很有激发作用。笔者看何凯长着络腮胡的英俊脸蛋,气质也像中国戏剧演员。

南非小伙“祝福”是葫芦娃兄弟给他取的名字。他快乐奔放,喝酒能喝成溪里游的一条鱼,喝得兴奋就拉着钟叔叔演奏乐器、手舞足蹈抱起俞阿姨喊“妈妈”。

7月8日,笔者和七个葫芦娃兄弟共进晚餐。女主人给每个“儿子”一只葫芦手工艺品,大家欢天喜地跳上龙溪桥面和“父母”合影留念。

零距离感受中华文化

“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分历史民俗、旅游地图、建筑、日记、采访等组别,深入体验以俞源村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方方面面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内涵奥秘。活动过了大半行程的时候,美国女生卡丽莎(Karissa)写了一篇带有总结性的日记,回顾了自己融入古村落生活的过程和参加民俗手工艺如陶瓷、漆画、剪纸等制作以及学打太极拳的体验。她在这篇名为《向当地人学习》的日记中写道:

终于慢慢开始适应了时差,今早五点钟,我在妈妈去河边之前溜出来,跟着她去河边洗衣服。昨天我问我的翻译娌娌和简,她们告诉我妈妈会去河边洗衣服,通过她们,我了解到用流动的水洗衣服是件很棒的事,并且妈妈喜欢早上去河边洗衣服。我忍不住要早起和她一起去。我真的很享受和她一起做一些她平常会做的事,我也爱上了成为这个家庭一份子的感觉。

……

短短几天,我发现了我和这里的居民有如此多的共同点。我们之间的共同点要比我们以为的更多。然而,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最大不同点绝对是内衣。

……

我最爱通过亲自经历学习中国文化。因为爸爸妈妈不能通过口头语言来形容某样东西,所以他们使用身体语言、使用表情和一些实例来跨越语言障碍,从而理解某种概念,这种经验弥足珍贵。

(本文摄影:张建成 志愿者张得玮、杨帆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马丁
阿斯顿·马丁DBX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马丁的数学之旅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维马丁的诗
阿斯顿·马丁Vulcan
阿斯顿·马丁DB9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