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其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饱受殖民统治。最早入侵印度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公元1510年入侵印度),此后荷兰人也进行入侵,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纪,印度又饱受英国和法国的入侵。英法入侵者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最终取得了优势。1757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印度从此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至今,印度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印度在一场场反侵略战争中,使用各种兵器进行抗争。在兵器设计与制造方面,印度的兵器种类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长兵器中,印度的塔瓦弯刀、帕塔长剑和坎达长剑在世界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在短兵器方面,拳剑则是印度独有的代表性兵器之一。
这幅画收藏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描绘的是1590~1595年间,印度莫卧尔帝国军队作战的场面,画面中的印度士兵腰间插有一把拳剑
拳剑起源于何时?其形制如何?有哪些类型?请看——
拳剑的起源
拳剑最早出现在印度南部的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 Empire),有出土的拳剑实物为证。这把拳剑长度为56.5cm,制造于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时期,其剑身设有多条血槽,金属剑柄呈“H”形框架结构,指节护手呈长条状。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印度教帝国,建立于1336年,1565年被来自印度中南部德干高原的伊斯兰教苏丹国入侵,1646年灭亡。
在印度南部城市坦贾武尔,出土有一把制造于1650年代的拳剑,该剑带有一个贝壳状的指节护手。由此可见,早期的拳剑通常带有长条状或贝壳状的指节护手,主要是为了保护使用者的手指。
这把拳剑长度为56.5cm,制造于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时期,其剑身设有多条血槽,金属剑柄呈“H”形框架结构,指节护手呈长条状
拳剑最初的名称写作“Kattari”,流传到印度北部地区以后改称为“Katara”,而英国人则称它为“Katar”。它也可称为是印度特有的一种推刺型匕首,与其他各类匕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拳剑带有显著的“H”形剑柄。
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内,珍藏有许多印度早期的画作。这些画作中,有一些是描绘在1590~1595年间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军队进行作战的场面,画面中的印度士兵腰间均插有一把拳剑。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创立于1852年,它是规模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座设计艺术史博物馆。莫卧尔帝国(1526~1857年)是蒙古人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在莫卧尔帝国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制造于18世纪的印度拳剑,其剑柄带有错金工艺的装饰,剑身两面靠近剑柄处设有黄金制成的精美铭牌,铭牌上的铭文大意为:“从真主那里获得帮助并早日胜利,将福音给予信徒。”
早期的印度拳剑由乌兹钢打造而成,欧洲列强入侵印度以后,许多拳剑的剑身采用折断的欧洲长剑剑身前部来制作。尤其是在印度马拉地帝国(公元1674~1818年)时期,诸多从欧洲进入印度的老式长剑被用于拳剑制造,所以许多剑身狭长的拳剑是印度拳剑剑柄与西洋剑剑身的组合品。
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以后,不计其数的拳剑被带回欧洲,进入各国的珍藏品市场和博物馆。至今,许多欧洲国家的博物馆都珍藏有古董级印度拳剑。例如,在莫斯科东方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制造于17世纪的印度拳剑,其剑身由乌兹钢打造而成,剑身上镶有精美的黄金浮雕装饰。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带有指节护手的印度拳剑,其制造于17~18世纪,采用欧洲长剑的剑身前部制成,指节护手上设有精美的孔雀图案。该剑长度为47.1cm,宽度为11.4cm,质量0.72kg。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带有护手的印度拳剑,其制造于17~18世纪,采用欧洲长剑的剑身前部制成,护手上设有精美的孔雀图案
拳剑的形制
拳剑的形制较多,长度也不相同,一般总长度在30~90cm之间。为了便于随身携带,拳剑的质量较小,质量为0.5kg左右的拳剑较为常见。一些剑身较窄的拳剑质量只有0.3kg左右,而另一些剑身厚重的拳剑质量最多达到0.9kg左右。
拳剑由剑身、剑柄及剑鞘组成。
剑身
拳剑的剑身多呈长条形,剑身两侧开刃,剑尖锋利。拳剑的剑身多为直刃,但也有的剑身呈波浪形或带有微弯的弧度,它们不仅适合用于戳刺,也适合用于挥砍。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制造于18~19世纪的印度拳剑,其剑身虽然平直,但两侧的剑刃呈波浪状。全剑长度为53.5cm,宽度为9.5cm,质量0.66kg。
为了防止在进攻时剑尖弯曲或折断,通常会将剑身制作得比较厚实。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拳剑在面对装备盔甲的敌人时极具攻击力。拳剑不仅能够刺穿厚重的纺织品和链甲,甚至也能刺穿板甲。
大部分拳剑的剑身都加工有数条血槽,而那些象征使用者身份的华丽剑身不仅血槽设计得精美,而且剑身、剑柄上设有精美的黄金浮雕装饰。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制造于18世纪的印度拳剑,其剑柄带有错金工艺装饰,剑身两面靠近剑柄处设有黄金制成的精美铭牌,铭牌上的铭文大意为:“从真主那里获得帮助并早日胜利,将福音给予信徒。”该剑长度为47.9cm,宽度为8.7cm,质量0.46kg。
使用拳剑时,用一只手握持住框架内的横杆即可
剑柄
在剑身根部连接有一个“H”形的框架,框架内设有两根或多根平行的横杆,它们共同组成了拳剑的剑柄。使用拳剑时,用一只手握持住框架内的横杆即可。框架式的剑柄一般由金属制成,很多是与剑身采用同一块金属材料锻造而成的。“H”形框架两侧的金属杆有长有短,较长的金属杆在使用者握持时会延伸至其前臂位置。
剑鞘
大部分拳剑没有配备剑鞘,带鞘的拳剑多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拳剑的鞘多以钢材浇铸而成,鞘身表面会刻有与剑身装饰相呼应的装饰图案。由于印度气候炎热潮湿对钢鞘不利,所以制造者也常在钢鞘表面包覆天鹅绒、丝绸等纺织物或者是各种皮革。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亚洲美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做工精美的印度拳剑剑鞘。该剑鞘制造于17~18世纪,用金银进行装饰,并雕刻有树叶和鸟类图案。
在英国某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剑身平直型拳剑,其出土于印度北部地区,制造于18世纪后期,长度为42.5cm。该剑剑身设有做工精美的血槽,剑柄的两根横杆之间设有一对鹦鹉造型,这对鹦鹉呈相对的姿态
拳剑的类型
拳剑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剑身平直型拳剑、剑身弯曲型拳剑、带有护手的拳剑、剪刀式拳剑、手枪式拳剑等几种造型独特的类型。
剑身平直型拳剑
在英国某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剑身平直型拳剑,其出土于印度北部地区,制造于18世纪后期,长度为42.5cm。该剑剑身设有做工精美的血槽,剑柄的两根横杆之间设有一对鹦鹉造型,这对鹦鹉呈相对的姿态。
剑身弯曲型拳剑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剑身弯曲型印度拳剑,其制造于18世纪,配有剑鞘。全剑长度为38.4cm,宽度为9.5cm,总质量0.48kg(含剑鞘),剑鞘质量为0.16kg。
创作于18世纪的印度绘画。画面右侧的印度王公贵族腰间佩带一把拳剑。印度王公贵族佩带拳剑一方面可以自卫,另一方面也在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财富
带有护手的拳剑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带有护手的拳剑,其出土于印度坦贾武尔市,制造于16世纪,护手装饰中设有眼镜蛇的造型。该剑总长度为56.5cm,宽度为11.4cm,质量0.93kg,属于比较厚重的拳剑类型。
剪刀式拳剑
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珍藏有一把剪刀式拳剑,其制造于18~19世纪。该剑带有3个剑身,不使用时,3个剑身合并在一起,看起来就像只有一个剑身。当使用者将剑柄上的两根金属横杆握到一起时,3个剑身会呈展开状态。该剑长度为48.9cm,宽度为8.1cm,质量0.86kg。
剪刀式拳剑由于造型奇特,带有多个剑身,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这种兵器在战场上却并不具备强有力的进攻优势。首先,如果将3个剑身展开后进攻敌人的身体,使用者手部的力量大部分集中在握紧横杆上,必然影响使用者施展进攻力量的发挥。其次,展开的3个剑身在刺入敌人身体后,抽回时比较费力,必然影响使用者进行再次进攻的速度。第三,如果不将3个剑身展开就进攻敌人的身体,合并在一起的3个剑身总厚度较大,其刺入敌人身体的速度不及只有1个剑身的拳剑速度快。
手枪式拳剑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两支燧发手枪被安装在拳剑两侧的金属杆上,扳机位于“H”形剑柄金属框架内
手枪式拳剑
在18世纪,一些传统拳剑被改进,制成手枪式拳剑。手枪式拳剑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两支燧发手枪被安装在拳剑两侧的金属杆上,扳机位于“H”形金属框架内。与很多组合型兵器一样,拳剑与手枪的组合在实用性方面备受质疑。到了19世纪,手枪式拳剑虽然仍在生产,但已经不再流行。
拳剑的使用
使用者通常将拳剑插在腰带内,方便在对战时随时拔出。由于使用者在握持拳剑时剑身与使用者的手臂呈一条直线,所以拳剑最基本的攻击方式就犹如一记直拳,直截了当刺向对手。当使用拳剑进行戳刺时,使用者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手上,攻击的目标主要是敌人的头部和上半身。因此,使用拳剑进行攻击的套路与拳击的套路非常类似。有时候,拳剑也可以用于挥砍。
拳剑剑柄两侧的金属杆能够在对战中起到格挡作用,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身手灵活,在快速攻击的同时还要及时躲避对手的攻击。
拳剑自身体积小,质量轻,印度武术练习者对它的研究与使用已经形成多种套路。远在16世纪,印度武术练习者就研究出拳剑武术套路,其特点是使用者双手各持一把拳剑与敌对战。这些使用套路非常注重技巧性,除了基本的直刺外,其他招式还包括反手刺、内外侧划砍、蛇形缠绕刺以及虎跃式戳刺等等。
使用者双手各持一把拳剑,也可以单手握持一把拳剑进行对战。据传说,拉杰普特人(公元前2世纪在印度中西部兴起的一个民族)曾经用一对拳剑猎杀了一只老虎,使用这样一对短兵器近距离与猛虎对峙,一旦获得胜利,将被视为最有勇气和最具战斗力的勇士。战场上的拳剑通常作为长矛、长剑及长刀的辅助兵器使用,随时准备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
在从印度南部传播到整个印度地区的过程中,拳剑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兵器,而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其地位就如同马来西亚的克力士剑、日本的武士刀。印度的王公贵族们纷纷佩带起拳剑,一方面可以自卫,另一方面也能够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财富。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拳剑,在装饰方面常会极尽奢华,不仅采用高难度的错金工艺镶嵌金箔,还会配以珐琅和宝石点缀,而剑身上则会雕刻一些人物、动物、植物或场景图案进行装饰。
如今,拳剑早已无处施展其强大的攻击力,但在印度和欧洲大陆仍很流行,一直都是收藏者们的宠儿。诸多具有华丽装饰的拳剑被展示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珍藏于私人藏家的陈列室,褪去兵器功能的拳剑更像是一件件靓丽的艺术品,展现着印度刀匠的精湛技艺。
编辑/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