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6-08-11 15:43梁瑞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梁瑞莲

【摘 要】思考是数学学习认知过程中的基本活动,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激发问题意识,诱导学生主动思维;拉大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关键词】思考能力;培养对策

思考是数学学习认知过程中的基本活动,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因而,为了让学生有效、高质地进行数学学习,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激发问题意识,诱导学生主动思维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活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所发现,无从探究。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请你们猜一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了?”有的学生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回答:“28岁”,教师紧接着又问:“那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有28岁的抱孙子的爷爷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儿有28岁抱孙子的爷爷,岂不是早了点?这时,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当学生满脸疑惑时,教师抓住这有利时机说:“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就明白了!”通过一步一步制造悬念,一环扣一环的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意识到知识产生是自然而然的,而问题的解决又是必须的。

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关键在于创设探究性的情境与氛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应该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如何突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难点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3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有的学生说它的面积不变,还是12平方分米,有的说它的面积变了,比12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着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呢?”学生从知识冲突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接着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已得出结论。这样,不但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拉大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教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让他们始终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提升思考能力。

如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3×22”时,有学生把43看作40,把22看作20,它们的积大约是800,有学生把43看作40,40乘22,它们积是880,还有学生把43看作45,把22看作20,它们的积是900。这时老师要肯定学生有自己的估算方法,但也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估算得到的结果最接近原来的得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例如在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和情感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利用20分钟左右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意见达成一致后,把研究结果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上底的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着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着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折,变成两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找出梯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组织他们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思路和特点,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欣赏中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加强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懂得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

(一)学会阅读课本

课本既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使用课本,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对优等生更应该推荐一些数学课处读物,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学会动手操作

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来实现,正确的操作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功效,而学生正确的操作来自教师对操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实,目标明确,操作有序,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质疑问难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四)学会总结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学法指导时,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通过观察和探索掌握圆柱体图形特征的两个阶段学习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今天是怎样认识圆柱体的,怎样发现圆柱体特征的,进而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是要通过观察、操作、读书、想象、练习的;意识到小学数学新知识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学习新知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化新为旧,以旧学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动性,使学生会学,要关注学生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玩转梯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