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志军]
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文/刘志军]
刘志军,编辑,业余写作,自认为活得不错:长得不帅,但很潇洒;逻辑不强,但很善辩;兜里没钱,但很乐观;学历不高,但很能侃;文笔不佳,但很能写;如此而已,如此足矣。
我们看《西游记》,往往看到的是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的励志故事,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其实整部《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成长史。他从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历经磨难变成斗战胜佛,这期间的经历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如出一辙。
故事还得从石猴出世说起,当时一声巨响,震得天地为之一颤。玉皇大帝派人查看,原来是花果山的一块仙石化为石猴,当时天上的神仙也没当回事,因为天地万物对他们而言已经见怪不怪了。尽管没有人看好,但石猴还是在不断地成长。他胆大心细,敢为人先,第一个跃进了水帘洞,并成为花果山的美猴王。然后改变猴子命运的事情发生了,在水帘洞,一个老猴寿终正寝,这大大激起了美猴王求取长生不老之术的决心。这便是他人生当中第一个梦想。
猴子不负众望,漂洋过海,期间吃了多少苦就不多说了。他找到了菩提祖师,得了孙悟空这个学名,还练就一身真本领。可此时的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石猴,不懂得人心叵测,在人前卖弄自己的所学,被菩提祖师训斥,赶下山去。
之后就是成为孙悟空一生耻辱的弼马温官职,让他丢尽颜面也长了不少见识。再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500年。这500年是漫长的,他离不了那个只容得下他瘦弱身躯的大山石洞,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举目无亲,寒暑易节,他在悔悟中成长了。
后来经菩萨点化,孙悟空保唐僧取经,刚开始他还是改不了暴躁的脾气。动不动就顶撞唐僧,甚至在意见不合时溜号,跑到龙王那儿喝酒解闷。为了约束他,菩萨给他戴上了金箍,只要一念紧箍咒,他就痛不欲生,乖乖服软。其实,这个金箍也是压在孙悟空肩上的担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孙悟空要想成长,就得不断给他压力,在压力下才能快速成长。
成长就离不开磨难,也离不了误会。磨难就不说了,唐僧处处有灾,步步有难,每遇一难,对孙悟空都是一个考验也是一种锻炼与成长。咱们重点说说误会。
第一次大的误会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是唐僧组建团队后遇到的第一个妖怪,也是很难缠的一个妖怪,她知道自己打不过孙悟空,就用离间计破坏他们师徒的关系,事实证明她赢了。在三打白骨精这件事上,唐僧以为孙悟空死性不改,滥杀无辜,执意要赶他走。孙悟空一气之下回到了花果山。第二次大的误会是真假美猴王。由于他们师徒意见不合,才致使六耳猕猴趁虚而入,抢了取经的行李马匹通关文书,还扬言要自己求取真经。这两次闹意见,一次是猪八戒当和事佬,一次是沙和尚当中间人,才得以化解。
从此孙悟空慢慢学乖了,在成长的路上吃了这么多苦头,也该长点儿记性了。此时的孙悟空开始学着给天上神仙面子,有事也不一个人扛,而是上天找帮手,反正取经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怎么完成那就是干活儿的人自己想办法了。
最终,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大雷音寺,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在回去的路上,师徒四人本来飞得好好的,却突然一下失了重,掉了下来。唐僧等人惊慌失措,只有孙悟空边收拾经书边劝谏唐僧,这可能是如来的另一次考验,没什么大不了的。
此时的孙悟空宠辱不惊,心思缜密,对任何事都不那么急躁而是很冷静地想解决的方法。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石猴蜕变成了成熟稳重的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