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宇薇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网络表情符号之历史沿革及其合理性分析
凌宇薇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研究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交际日趋频繁的环境下,网络表情符号的态势走向及其影响。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具体实行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两种方式,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与发展存在合理性,能够带来理想自我的满足与移情等有利影响。有助于深度认识网络表情符号,促进网络交际与现实交际的协调发展。
网络;表情符号;人际交往;合理性
1)已有研究评述。国内学术界对于网络表情符号的讨论从10年之前开始,近年研究者逐渐增多。研究集中在符号学、美学、语言学和传播学及视觉文化5个层面。其中,杨晓天(2004)基于符号学分析论述了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但由于网络社交正处于普及阶段的时代特点,未能进行深度的影响分析。魏凯旋(2008)从美学角度讨论了动漫表情的发展和传播作用。余光武和秦云(2011)从语言学角度将网络表情与现实中的势态语进行了创造性的对比。赵爽英和尧望(2013)从传播学角度详尽阐述了网络表情从表情、情绪到情节的发展与演变。李明文和李梦蓉(2014)则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探索了网络表情符号的现实再现、视觉修辞、消遣愉悦以及经济文化功能。
2)研究视角与方法。本文采取社会学、符号学视角,一方面从表情符号本身出发,分析网络表情符号的实质、历史沿革,即态势走向;另一方面,着重剖析网络表情符号之所以存在并发展的合理性。
采取调查研究与实地研究基本方式,具体实行自填式问卷与结构访问法中的当面访问法,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前,使用结构化访谈提纲对10名网络表情符号使用者进行访谈,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群体。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发放形式,总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为82.55%。
1.1字符画阶段
字符画又称ASCII艺术,最初是运用128个ASCII标准字符中可打印的95个电脑语言字符组成图片的图形设计艺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可使用字符远超出原来的128个标准字符,可以由任何文本编辑器生成。使用ASCII艺术制成的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于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法尔曼教授出于避免网络交流产生误解的初衷,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他用这个表示微笑、友好。从此,字符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风行,为社会广泛接受。
1.2图形阶段
图形阶段是继字符画阶段,随互联网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产物,其代表主要为各软件自设卡通表情,以及目前网民最热衷的再现人物表情、形象的图片(网络语言中称某一系列这类表情为“表情包”)。
第一,软件自制表情属于现下最常见,也是最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表情符号,可以将其看做字符表情的图片化、卡通化,比如“”与“∶-)”都表示“微笑”,“”和“∶-(”都拥有“不悦”的含义。
第二,Emoji是一种类似于ASCII符号的表情符号,包括表意符号和笑脸符号两种。Emoji起源于日本,这个词来源于日本语里的絵(e =图片)文(mo =写)字(ji=字符)。其创作思想来源于天气预报中使用象征符号来显示天气状况以及日本漫画中运用象征符号表达情感,如电灯泡表示“有了一个点子”。
第三,表情包是网络用户根据兴趣爱好以及网络热点,运用Photoshop等电脑技术通过图片修整而形成的一种流行于互联网的表情符号。这种表情符号较之于ASCII符号表情和Emoji表情特点在于其更加真实还原了人物表情动作,且由于其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公众人物或影视剧而更具有娱乐性,部分年轻用户甚至将自己的照片制作为表情包。
1.3动态图及视频阶段
该阶段与表情包同时于近年流行,发展了图片表情包形象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动作可观的动态特点而更贴近势态语范畴,极大推动网络人际交往向现实人际交往靠近。
目前,网络表情符号处于字符画、图形、动态图及视频3个阶段共存阶段,未来的发展发展形式必然类似于动态图和视频,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还原。
2.1有利于理想自我的满足
拉康“镜像理论”[6]认为人们心中的自我形象总是外在于真实的自我,将镜像里虚幻的自我的理想形象认定为真实的自我,而这种理想自我往往是高于本身形象的,所以要怎样达到这样一个理想自我呢?拉康认为人们通常通过外界的力量来确认自我形象是否达到理想程度。而网络表情符号正好拥有满足人们理想自我的功能,这根源于网络的不可见性、虚拟性,且网络表情本身具备印象性特点,发出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就是身份,当接收者收到一个网络表情符号时,他会将这个表情符号用于定义发出者的形象。例如,现实生活中缺乏幽默感的人在网络聊天中可以通过发送有意思的表情符号而令对方认为自己是一个风趣健谈的人。
2.2有利于移情
移情是人们有效沟通的关键,而要达到移情又在于同情,“同情”指的是“共有能够交流的任何情感”,移情要求我们做到:认同,即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且弱化自我意识;结合,即将对方的经验与自我的经验结合;反馈,由我们与他人经验的互动组成;撤回,即完成沟通后退出他人情感世界。但是对于网络人际沟通,前3步的完成极其困难,这在于电脑辅助沟通不同于面对面沟通,其沟通的距离性与不确定性导致移情这个本来就不属于人类本能的能力的获得、运用都十分艰难,从而降低了网络沟通的实际效力。
运用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对此次调查数据进行了关于“网络表情符号使用频率”和“表情包中的文字逐渐成为口头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P值为0.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使用频率越高,表情包中的文字成为口头禅的可能性越大。当聊天者习惯性发出口头禅,并且文字来源于双方对方熟悉的表情,有助于交流中的认同、结合与反馈,即实现移情。
2.3有利于避免沟通的非故意性伤害
无论是在现实或网络中,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难免陷入尴尬之境,这种尴尬可能来自于人们的不熟悉或者彼此语言的不同,甚至在语种相同的人们之间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也经常会出现互相不理解或误解。而网络表情符号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使其在全球通用,而且多数人表示其在网络聊天中无话题可聊时经常使用网络表情,以避免对他人造成沟通中的非故意性伤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大部分原因仍归功于其可视化的生动形象特点,以及较之于文字的可理解性更高。
[1]杨晓天.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网络表情图形符号的发展[D].上海:上海大学,2004.
[2]魏凯旋.动漫表情艺术在网络中的交流与传播[J].当代传播,2008(6):122-123.
[3]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1):130-135.
[4]赵爽英尧望.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新闻界,2013(20):29-33.
[5]李明文李梦蓉.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表情功能分析[J].新闻知识,2014(4):57-58.
[6]Richard L. Weaver II. Understand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6.
G2
A
1674-6708(2016)167-0134-01
凌宇薇,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