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20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移民”现象研究
李 宁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20
“网络移民”现象是近些年来广泛流行的一个新型名词,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兴起才导致的现象,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从相关内容、媒介特征、受众需求等方面分析“网络移民”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深度分析“网络移民”现象的产生对受众群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对于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和受众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网络移民;传播学视角;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期,大众开始认识电脑和移动通信时,有一大部分用户已经开始进互联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不少用户又移动到互联网时代,到2011前后,各大App的兴起,不少用户又开始“移民”到云端。除此之外,不少用户也在互联网内不断的迁徙,从论坛、贴吧、博客、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到视频网站、App之间进行转移,从QQ到微信、微博,掀起一次次的“网络移民”的风潮。
1.1网络传播途径更加方便
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普及发展,移动媒体是大多数人作为上网的首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被人们使用,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下半年,我国宽带互联网网络凭据下载速度达到3.53mb/s[1],相比于之前的速率提高了两倍不止,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速率还会有极大的提高。
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前期阶段,用户的网络移民程度比较深,大多数用户都是在某一个论坛里玩久了就换一个地方再继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在APP应用软件中不断的转移,从传统的论坛、博客到开心网,从QQ到微信、微博,新的社交工具的出现在丰富了人们眼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便捷度,而在网络应用工具的不断创新中,有人逐渐产生厌恶导致抽离,再运用新的社交工具,如此长久循环的发生[2]。
在移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网络移民现象中,随着App应用软件的面世,有不少轻型的App也开始进入市场,例如微信的公众账户和百度的轻应用,这些应用在一定基础上具有更加实用的特点,完全替代了传统App的功能。因此,在App的发展方面,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不迎合市场的传统App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媒体产品,因此,这也是导致网络移民现象发生的基本原因。
1.2受众群体的需求不断增大
应用软件在市场持续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流量的不断增大,而流量的保持则需要来自受众群体的支持,而获得受众群体的支持只能是用户在进行使用时是否有让受众群体感到满足,一旦受众群体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则是应用软件的市场,这个理论从受众群体角度出现,在开发应用软件时,要多研究受众群体的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得到满足[3],而受众群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兴趣和要求来决定的,因此,应用软件的使用正是为了满足受众群体的个人需求和愿望。而网络移民现象的产生往往与受众群体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当下最为火热的应用微信为例,微信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新媒体产品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所决定的,微信背后有着强大技术团队的支撑,运用智能手机作为一个载体,重视客户的体验效果,融合了多数内容,其次它同时扩大了语音和视频的相关功能,人们在使用微信时,不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微信的使用是没有限制性的,所以微信开始流行。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微信功能的齐全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在其他相关应用软件中徘徊的受众也纷纷移民到微信。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产品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旧的网络工具开始产生厌倦感,对新出的网络产品存在着新鲜感,这类模式不断的循环,这种“网络移民”现象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新产品的关注度,也更加明确了受众群体的需求。
除此之外,从受众群体的角度来看,受众群体不论怎样进行转移都是在网络媒体或新媒体中转移,人们宁肯做一个低头族与陌生人互相评论,也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多说几句话,在虚拟网络中人们过度依赖了网络,淡化了现实的交往,显示交往的减少则会导致人们的交往技巧降低,社会归属感减弱[4]。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便性和快速性,以至于很多在现实中的人际交流也被很多人所忽视,人与人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有的甚至出现当面对面的时候还在不断的使用应用软件,人们将应用软件作为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讲感情、沟通都建立在应用软件上,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淡化现实感情产生疏离感。这种现象的产生还会导致产生“宅”一族的群体产生,这一类情况大多发生在“80后”“90后”身上,这一类年轻人渴望与世界有交流,但对现实中的人却不愿进行互动,他们身上的情感往往寄托在网络上,这一类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一个灌状的容器,是具有封闭性和孤独性的,要想深入的走进内部是很困难的,因为容器的自然属性是不愿走出去也不愿意让别人走进来,于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最合适的选择是其拥有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5]。
“网络移民”现象的产生绝大多数也是发生在网络上的,与现实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应该要学会分别网络与现实的不同,要尽量远离网络,多注重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与沟通。
[1]何晶.媒介与阶层——一个传播学研究的经典进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78-93,127.
[2]姜飞.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地图与中国国际传播规划的转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3-95,131-132.
[3]孙亚光.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探析——以“犀利哥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2(9):40-41.
[4]殷晓蓉.空间、城市空间与人际交往——人际传播学的涉入和流变[J].当代传播,2014(3):21-23.
[5]姚慜.从传播学视角探析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红人”现象[J].铜陵学院学报,2014(4):87-89.
G2
A
1674-6708(2016)167-0081-01
李宁,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