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昌,许建政(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研究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张传昌,许建政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师范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师范类大学生是未来教育者重要的后备力量。其体育锻炼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更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同时对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研究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从福建师范大学随机选取720名师范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672份,其中女生447人,男生225人,回收率93%。量表来自毛荣建(2003)的硕士论文《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它是在Fishion等人(1975)的“合理行动理论”和Ajzen等人(1988)的“计划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态度行为因果关系模型。问卷采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间隔为2周,对8个维度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82,表明量表的重测信度理想。
1.2.2 访谈法
对部分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了解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方法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感受,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2.1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分析
2.1.1 师范类大学生锻炼态度不同维度得分情况
为研究福建省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笔者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体育锻炼态度8个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其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4个维度的得分较高,说明师范类大学生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较高,对锻炼的结果和作用认知正确,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较丰富。另外,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师范类大学生锻炼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体育锻炼未能成为一种需求,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程度低,对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不强。主观标准略低,说明师范类大学生参与锻炼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人对他们参与锻炼的支持度不高。结果如表1所示。
2.1.2 不同性别师范类大学生锻炼态度比较
从锻炼态度8个维度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值分别为0.003、0.000、0.001,行为意向P=0.012,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师范类女大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锻炼习惯、对体育锻炼的控制能力和行为意向方面均低于男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更容易把参与体育锻炼的想法变成行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对行为的控制更好;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2个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说明师范类女大学生对参与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更清楚,同时外界对其参与体院锻炼的影响程度高于男生。如表2所示。
2.1.3 不同生源学生锻炼态度比较
从锻炼态度8个维度得分比较得出:不同生源师范类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主观标准8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城市和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锻炼态度方面没有差异性。如表3所示。
2.1.4 不同专业学生锻炼态度比较从锻炼态度8个维度得分比较得出:不同学科师范类大学生在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生优于文科生,这可能与文科生更偏向于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有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行为控制和主观标准这5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4所示。
表1 师范类大学生锻炼态度不同维度得分情况 n=672
表2 不同性别师范类大学生锻炼态度t检验结果 n=672
表3 不同生源大学生锻炼态度t检验结果 n=672
2.2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2.2.1 体育锻炼情况
总体来看,44.8%的师范类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在2次及2次以下,比例偏高。男生比女生更热爱体育运动,每周进行3次及3次以上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有一半以上的女生(52.3%)运动次数在2次及2次以下,锻炼积极性低。如表5所示。
2.2.2 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最多3个选项)
女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前3项分别是跑步、羽毛球、骑自行车;男生常参加的体育运动跑步、篮球、羽毛球,如表6所示。男女生最常参加的运动项目的前3项里均有羽毛球,说明羽毛球运动备受师范类男女大学生喜爱,学校在这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上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资,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大学生最经常参加跑步的原因,一半以上的同学答案是准备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了能够达标并取得好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减肥。
2.2.3 最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
女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篮球和无;男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前3位分别是篮球、羽毛球和足球。羽毛球和篮球均排在师范类男女生最喜欢参加项目的前3位。访谈发现,师范类大学生表示羽毛球和篮球运动更容易入门、趣味性高、运动成本低,运动场地不受限制。排在女生第3位的是“无”,说明有13%的女师范类大学生没有自己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锻炼积极性、运动动机较低。访谈发现,部分女生表示体育锻炼就是浪费时间、学业压力大,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如表7所示。
3.1 结 论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水平不高,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师范类大学生在锻炼态度方面存在差异,男生在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方面优于女生;不同学科师范类大学生在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生优于文科生。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男生比女生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师范类大学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和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不完全符合,想法与做法不一致,受外界影响较大。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应充分重视师范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培养师范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表4 不同学科师范类大学生锻炼态度t检验结果 n=672
表5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次数统计表 n=672
表6 不同性别师范类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前10项 n=672
表7 师范类大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前10项 n=672
3.2 建 议
在师范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增加学生喜爱课程的数量,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多组织文科生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鼓励运动习惯好的学生带动锻炼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建议各学院成立自己的运动协会,请相关项目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指导,定期举行师范类大学生比赛,增加师范类大学生参加运动竞赛的机会。指导学生科学安排锻炼时间,合理选择体育锻炼方法,正确对待体质测试。多管齐下促使师范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激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1] 常生.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洪俊.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 (3):98-101.
G807.3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3-123-03
2015-01-28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JAS150174)。
张传昌(1990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许建政(1984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