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周瑞丰 图/受访者提供
《大圣归来》的重庆身影
◇ 文/本刊记者 周瑞丰 图/受访者提供
受观众热捧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创作人员中,其实还有一位重庆人的身影。他便是朱晴。在这部动画中,他作为主力创作了充满传统中国美学的水墨场景。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青年画家。他关于迪拜的风景水彩作品多次在Gallery One和SIKKA艺术节上展出。
“读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我喜欢绘画。”朱晴生长在一个画家之家,耳濡目染。两三岁的时候,爸妈给了他一只粉笔,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满地画画了,第一幅画画的是西瓜,这是他当时最喜欢的水果。
朱晴的经历算得上丰富了。8岁的时候,朱晴画了第一本漫画。初中他开始学习flash,天天刷闪客帝国,上大学后又学习了数字艺术、绘画、maya,并组织团队做三维动画。大学毕业后他走遍大江南北,进过公司,也跟过剧组。
但让朱晴最有成就感的工作依然是绘画。“对我来说,画画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说我所有的人生哲学以及世界观都建立在我对绘画的认知上。”
2012年底,朱晴来到了世人眼中那个奢华无比的城市——迪拜。“那时候,我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就在网上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和一些作品。后来拿到了一个迪拜公司的offer,做一些主题公园的概念设计。”当时的朱晴就当“去旅游见世面”,没想到一呆就是三年。
“我认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一次冒险,而每次冒险之后剩下的就是生活。”在朱晴的眼中,迪拜这座城市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凭空出现的一个岛。朱晴最喜欢迪拜的港湾、朱美拉路以及一些小港口。“我特别喜欢船,还有一些具有浓郁迪拜风土人情的地方。我的绘画风格算是印象派,不去过多刻画细节或者人物,而是注重光影氛围。很多时候就是梦中的一瞥,记不住那些细节但是记住了那个感觉。”
在关于迪拜的众多作品中,朱晴最喜欢的是一幅叫做“the prayer”的画。迪拜这个城市让朱晴印象深刻的景象有很多,“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有一次在一个大夏天,我看到一群建筑工人不顾烈日在祷告,非常虔诚,旁边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景象也与他们无关。这也许是最能代表迪拜的一个画面吧。”朱晴就此场景创作了“the prayer”。
除了画画,朱晴还经常进行动画制作,这也是他的一个重点工作方向。“严格说来,我从初中制作flash动画的时候,就进入概念设计行业了,而为动画电影和电影服务所进行的概念设计是从大学开始的。概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导演用恰如其分的色彩和氛围去讲好一个故事,是以故事为中心的,这是与画画最大的不同。我需要画很多图来指导电影中一些重要镜头的灯光色彩氛围,把控整体艺术风格,总的来说,我是在为电影服务。而画画是一件个人的事,很难说更喜欢哪一种,其实都是一样的。”朱晴认为,与中国比起来,国外的前期原画设计有比较好的流程和规范,工作起来更有条理一些。“虽然艺术是一条非常孤独的道路,但从事艺术工作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因为我画画,有人买单,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A Figure From Chongqing in the Movie Monkey King: Hero i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