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芹+吴春霞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2014)-JKGHC-0372”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文明或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钱逊教授认为,儒学的精华(也就是核心价值观)就在于做人之道。儒学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仁爱”“和谐”“诚信”和“中庸”;“仁爱”,“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和谐”体现人与人的共生、共荣精神;“诚信”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守信、守礼、守法;“中庸”即不走极端,体现公正、务实、协调精神。
用儒学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会对他一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寻找儒学核心价值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这个契合点呢?
那就是教育,全社会、多方位立体化教育。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他心中所思所想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思想指挥行为。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用儒学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必须让学生对其思想内容认知、认同,铭记于心,根深才能蒂固。而要达到良好成效,就要强化儒学核心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有效对接。
一、强化意识,规范习惯
1.课堂教学与渗透习惯养成的对接
利用集会、班会、考试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儒学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历史课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思想品德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内容不断丰富,深度也在不断变化,但里面也始终贯穿着儒家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就是爱,从七年级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即爱自己,到八年级的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即爱他人,以及九年级的承担社会责任,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即爱集体、爱国家,对自己的、对他人、对国家的爱就是一种“仁”。而孝敬父母、诚信、知法守法、宽容、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等也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教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儒学核心价值观,自然会强化于心,自觉于行。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课堂中所学毕竟是零散的,还需要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图书室、主题班会强化校园文化等把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细化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明确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明确学生应遵循的规则、纪律和法律。例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的自尊自爱,注意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就是教育学生要“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在教室、校园张贴宣传儒学思想的宣传画、名言警句;办好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围绕着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点滴展开,每次的内容不求多,不求大,让学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设立图书角,利用阅读课,给学生推荐积极向上的能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书籍让他们阅读,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观看《论语》《道德经》《弟子规》《百家讲坛》,让学国学、学做人的活动更深入、更广泛。在广泛的宣传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课任、团支部的作用,同时教育时机也很重要,每学期开学之初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很好的契机。
二、树立典型,文明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电视、书籍、报纸杂志、网络鱼目混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树立学生心中正面的标杆形象,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召他们孰是孰非。例如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少年”的评选活动,开展“拒绝恶习,争做文明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新学期开展给家长洗脚的活动,等等。同时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开学第一课”“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节目,通过学习道德模范、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活动,从而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认知观,教育他们做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做诚信、有礼的好少年。还可以把儒学的内涵细化成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应该遵循的规范,一点一滴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在老师、同学、家长的监督下,学生慢慢自律,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多样活动,践行儒学价值观
时代的发展赋予儒学核心价值观以更丰富的内涵。例如《论语》中“义以为上”,认为道德、精神生命高于物质生命的人生价值观;“群己统一”,把个人看作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的发展中求个人发展的价值观,发展成为近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当代的“汶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时代精神,等等。这些时代精神与传统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学在现代社会的深化与新解,更具有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因此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与各种征文活动,利用清明节、学雷锋活动月、弘扬民族精神月、法制宣传日、环境宣传日、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等,把儒学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这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儒学内容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无数事实已经说明,家庭与学校的高度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对孩子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的故事,都反映了亲情之爱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儒家的仁爱思想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中。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给他们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家教素材,请社会上成功人士谈孩子的教育,让家长认识到自身言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认识到传统儒学核心价值在学生的成长教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长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积极的学习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有君子之风,那么他的孩子也一定是一个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积极上进,遵纪守法的好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必将造就出更多的祖国可用人才!
对学生进行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因此,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常抓不懈,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科学教育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州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