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锐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而语文教师是美的发现者,美的欣赏者,美的创造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将审美引入教学中,用美去感染学生,愉悦性情,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美再现,甚至带领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美来,让美在传递中不断新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有无穷的魅力,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梁柱。
关键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新课标中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目的就在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初步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在我们的语文实际教学中,为什么语文课堂一点也不美?教师都感染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感染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美的感受,致使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无味。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怎么让语文和审美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美呢?
第一,要树立学生审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一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引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悟,学生才能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找出它的“景点”,再以这个“景点”为切入点,这样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提高学生审美的感知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实践美,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去创造。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打开语文中美的大门,把学生带进一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美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吮吸美的乳汁。用好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思想浪花,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提供探美发现中所需要的有关材料。还需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提示,比如如何利用教材的“注释”“提示”甚至课后“思考题”的方法。课文如果重在讲人物,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欣赏、评价其人,闻其声,品其性,进而去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讲自然,要让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去寻找感受那一幅美丽的画卷,并沉醉其中;讲科学,就要学生自己去感悟科学的简洁、和谐和新奇美。这样学生自己经过探美发现后,心中必然产生交流、发表的欲望,想通过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还想通过交流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是否深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展示,这时候学生思想进行融合或碰撞,会闪现耀眼的火花光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做好总结,总结过程是回顾的过程也是提高概括能力的过程,不得小看。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在总结中提高。
第三,语文课堂的语言美是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古人提出过:“其言动心,其色夺目。”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策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效率。”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要求要有变化和侧重,不得一种腔调、一种节奏、一种语势一贯到底。在讲述时,该激昂的,就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就侃侃滔滔,为之动容。只有教师生动的描述,具体的解说,形象而富有感情的讲述才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和感情的愉悦,从而使知识信息深刻而牢固地烙印在学生的大脑中,为文本增色;反之,教师语言干瘪呆板,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必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很重要的知识也会浮光掠影,稍纵即逝,给学生留不了什么印象。美的文本会因为教师的语言而失去了美的魅力。
第四,语文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充分展现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欣赏法、情境法、朗读法、电化教学法等,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现美的风姿,美的魅力。可以肯定,只要教学过程中充满美,只要学生领悟和感受到美,情绪就必然高涨,兴趣也必然被诱发出来。当学生被美的对象感动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在理论上加以诱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情感的伴随中合规律地开展,达到情理的默契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板书设计也要体现出美来。因为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板书设计得精彩,不仅直观清晰、纲举目张、易学易记,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还能诱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美的享受。这要求教师在板书设计上也要下功夫。不仅要内容完善,语言凝练,还要字体俊秀,构图美观,色彩清丽,总之要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第六,教师自己的形象要给学生以美感。这不在教师长得丑俊,而在教师给人温文尔雅的美的仪表和舒服的感受,这样学生会愿意亲近。如果又因为知识的渊博和人格的魅力让学生折服,那么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的美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
总之,美既是一种净化剂,也是一种催化剂。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即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让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极大的爱好,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梁柱。
果真这样,那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成功一半了吗?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贵州教育.贵州教育报刊出版社.
3.毕节教育.毕节地区教育局.毕节地区教育学会.
(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