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虎 叶中亚 黄天勇 张士俊 彭华兰 郑兰英
摘要:以杨树不同径级材标准和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为依据,确定丹红杨适宜的初植密度;通过数量成熟与工艺成熟年限分析,确定丹红杨最适采伐年限。结果表明:培育丹红杨大径材,初植密度28~33株/666.7m2为宜,9年采伐;中径材初植密度42~56株/666.7m2为宜,7年采伐;小径材初植密度≥67株,5~6年采伐。
关键词:丹红杨;定向培育;丰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792.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3-0008-03
丹红杨Populus deltoides cv.‘55/56是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选育的杨树新品种,速生、丰产、材质优良、抗性强、树干通直圆满、分枝细角度小、冠幅窄,深受林农喜爱。2011年获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并颁发良种证,被列为湖北省杨树良种并进行推广。由于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密度与主伐年龄等定向培育技术标准未以丹红杨为研究对象,目前丹红杨的生产培育具有一定盲目性。为了有效地推广丹红杨新品种,本文以丹红杨试验示范林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湖北培育不同径级丹红杨的初植密度、适宜采伐年限等定向培育技术,为其科学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苗均为2年蔸1年干丹红杨工级苗,截根扦插造林,栽植深度70cm,栽植前苗木浸泡7d,前2年套种油菜、棉花,以后每年耕抚1~2次。
1.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2.1 丹红杨定向培育模式设计
培育胶合板等大径材,设计株行距4m×5m,4m×6m,5m×6m,观测10a;培育中径级纤维材,设计株行距3m×4m,宽窄行3m×3m×6m,4m×4m,观测7a;培育小径材,设计株行距2m×5m,2m×3m,观测5a;每种密度林分设置3块固定标准地,每年冬季落叶后实测胸径和树高,以杨树不同径级材标准(小径材胸径≤18cm、采伐期5~6a;中径材胸径20~25cm、采伐期7a左右;大径材胸径≥32cm、采伐期9~10a)为依据,以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为考核指标,确定丹红杨适宜的初植密度。
1.2.2 丹红杨最适采伐年限试验设计
选用1.2.1中的3种初植密度为研究对象。其中2006年营建2m×5m示范林,67株/666.7m2,观测7年;2007年营建3m×4m示范林,56株/666.7m2,观测9年;2006年营建4m×6m示范林,每666.7m228株,观测10年。每种密度林分设置3块固定标准地,每年冬季落叶后实测胸径和树高,分别计算各密度林分材积的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绘制曲线图,两条曲线相交的当年为数量成熟龄;以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确定工艺成熟龄;在工艺成熟的条件下,以数量成熟龄确定丹红杨各初植密度的适宜采伐年限。
1.2.3 材积计算方法
以湖北省南方型杨树标准材积表计算公式测算材积量。V=0.0000383707D1.672H1.247其中:V-材积(m3),D-胸径(cm),H-树高(m3)。
2 试验区概况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位于东经112°31′~112°59′,北纬30°09′~30°35′,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974~111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全年无霜期234~256d,极端最低气温一16.8℃,极端最高温39.7℃,年平均日照1945~1988h,≥10℃积温为5090~5127℃。地貌为近代河流冲积,淤积物构成的大平原,土壤为灰潮土一类的沙壤土,肥沃深厚,pH7.5~8.5。
3 结果与分析
3.1 丹红杨定向培育模式
3.1.1 大径材适宜密度分析
3种密度均达到杨树大径材标准,从林分蓄积量考核,以初植密度28~33株/666.7m2为宜,推行株行距为4m×5m,4m×6m(表1)。
3.1.2 中径材适宜密度分析
3种密度均达到或接近杨树中径材标准,林分蓄积量相差无几,差异性不显著,推行初植密度42~56株/666.7m2,株行距3m×4m,宽窄行3m×3m×6m,4m×4m(表2)。
3.1.3 小径材适宜密度分析
5a生2m×5m林分生长量超过杨树小径材标准,2m×3m林分生长量虽然达到小径材标准,林分蓄积量减少。小径材适宜的初植密度为≥67株/666.7m2,如果密度≥111株/666.7m2,林分蓄积量反而减少(表3)。
3.2 丹红杨最适采伐年限
3.2.1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将3种密度的材积年均、连年生长量数据编制(表4)。对上述曲线图进行分析,丹红杨各密度林分数量成熟龄如下4m×6m:丹红杨数量成熟龄为栽植后第8年;3m×4m:丹红杨数量成熟龄为栽植后第6年;2m×5m:丹红杨数量成熟龄为栽植后第5年。
3.2.2 工艺成熟龄确定
在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树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为工艺成熟,此时年龄为工艺成熟龄。从表4可以看出,丹红杨初植密度2m×5m,3m×4m,4m×6m林分中,材积年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年限即工艺成熟龄分别为第4,5,7年。
3.2.3 丹红杨适宜采伐年限分析
在工艺成熟前提下,以“数量成熟龄+1”确定采伐年限,丹红杨初植密度2m×5m,3m×4m,4m×6m的林分,适宜的采伐年限分别为第6,7,9年(表5)。表5中其它林分密度与上述3种研究密度,其工艺成熟龄、数量成熟龄基本一致,列为对应的适用密度。
4 结论与建议
(1)培育丹红杨大径材,初植密度28~33株/666.7m2为宜,9年采伐,建议株行距为4m×5m,4m×6m;中径材初植密度42~56株/666.7m2为宜,7年采伐,建议株行距3m×4m,4m×4m,3m×3m×6m;小径材初植密度≥67株/666.7m2,<111株/666.7m2,5~6年采伐,建议株行距3m×3m,2m×5m,2m×2m×8m。
(2)建议开展丹红杨农林、农药等复合经营模式研究,提高林地生产水平。整合丹红杨良种繁育、造林密度、修枝间伐、复合经营、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等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编制丹红杨育苗、造林技术规程。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