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6-08-10 10:51沈磊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老师

沈磊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开始进入中国教育者的视野。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式教学渐渐成为了当前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有许多人在这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然而,面对一股又一股新兴的教学潮流,作为不想被新一轮教学改革抛弃的一线教师们,既要有热情的实践,也万万不可缺少理性的思考。不然,只会让自己沦为可笑的“过江之鲫”。在放手大干一场之前,不妨先自问: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内涵的准确把握

翻转课堂其实是个舶来品。最早出现在美国的一些山区学校,那里的很多学生为了上课,要耗费很多时间在来往学校的路上,导致了许多无法避免的缺课现象从而影响学习的进度。从2007年开始,有两位老师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把自己对知识的讲解结合PPT演示拍摄成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并自学,等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这样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慢慢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得到推广。

之所以称之为“翻转课堂”,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结构是“老师先在教室上课,教授知识,学生回家做作业巩固所学的教学要点”,而翻转后的模式变成“学生先在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回到学校完成所学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改变,只是把学习的先后顺序颠倒了,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这简直是一场颠覆性的伟大革命。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中将人的思维能力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过去我们的教学过程,最先要完成的是“信息的传递”,在一本正经的课堂之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完成识记和理解这两个层次的学习。而接下来则要靠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吸收和内化”,也就是完成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四个层次的学习。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很多学生会在这一阶段感到挫败,失去学习的动力。“翻转课堂”实际上是对这一过程进行重构:视频和在线的辅导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信息传递”,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困难以后,组织课堂教学,通过更为有效的课堂辅导,更加便利的课堂交流,与学生一起完成难度更大的“吸收内化”任务。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然而,如此伟大的革新,听起来确实有理有据、前景光明。但要让这样的翻转真正有效地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很长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

二、理念的彻底转变

在进行时空和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翻转之前,需要先行翻转的是决定这种教学行为的教育观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这一变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定他们的主体地位,并让他们自主地学习,这一理念几乎已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和追求。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则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和提升。

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前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脱离统一标准的讲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由调整学习节奏,从而充分体验学习的尊严感和成就感。在课堂上他们的任务从“听讲”变成了“主讲”。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作业。他们主动探索,自由想象,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的思考、分析、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是属于他们的课堂,他们不是老师手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牵线木偶。在翻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对于老师而言,更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中身份。过去的课堂,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优美。课堂几乎成了教师展现个人风采的舞台。而翻转课堂则要求教师退居幕后,把课堂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学生,让课堂更有生命力,更加开放,充满灵动。但是又不能完全放任自由,让课堂失控。对于重难点的设置和学习任务的安排,老师应该是依然了然于胸的。教师从“主角”变身为“导演”,在大局上把控一节课的走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这是“翻转课堂”能够实现的最基本的标准。

总之,通过教师课前的知识传播和课堂预设,加上学生的课前自学和知识吸收,最终呈现在课堂上的应该是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他们可以是互相信任的伙伴,也可以是各抒己见的辩友。光是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普通老师来说,难度就不小。

三、素养的全面培养

可以这么说,“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堂,都在考验一个教师的全面素养。

课前的学习,主要靠网络视频的形式实现。而视频的制作,就是老师需要跨越的第一个关卡。虽然网络上的资源浩如烟海,但是老师要做的绝不是简单的资料搜集工作。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有深透的把握外,由于课外的学习受时空的控制,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限,教师更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另外因为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不尽相同,还必须注重内容、层次、难度的多样性以供接受者选择。 教师所制作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要信息明确,教学流程清晰,最好还具备一定的复习检测功能。以语文课堂为例,微视频可以呈现的内容可以是一首诗歌字形词意,一篇文章的情节概括,一个时代的相关背景,一篇作文的评分标准等等。一段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各取所需。

而在课堂上,有一些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教师总结出翻转课堂“四步法”。虽然我们一直说“教无定法”,不可能将每一个课堂都设计为一成不变的相同环节,但对于刚开始尝试的教师而言,这“四步法”是可以借鉴的。所谓“四步”,首先是课堂检测,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然后是进阶作业,让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堂练习。练习的难度较之于课堂检测适度增加,也可以特别设计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做铺垫。接着是协作探究,让学生对学习中有难度或有其它探究价值的内容,进行共同的探讨。通过信息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力求每个人有发现、有拓展。最后是展示疑问的环节,让学生对学习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困惑,进行质疑。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有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直面问题的勇气。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微视频和课堂的关联一定要紧密。比如,可以在视频里设计一些课堂预告的版块,让学生在自学时,大概了解接下来的课堂要探讨什么,研究什么。同样,在课堂上,也要让学生明确地知晓正在探究的问题是由自学过程中哪个知识点延展出来的。总之,课前与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评价的相应调整

传统的教学,对教学成果的衡量,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说得更直白一些,一切以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而翻转式的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同的成长也是重要的课堂成果体现。所以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首先评价的标准应更广泛。既然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么“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培养和激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力、和调控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应该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参考。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评价的标准可以是他们对教学的策划、组织、指导的能力表现,也可以是更为直观的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的点击率和分享度。全方位的评价是教师发掘教学智慧和提高教学能力更大驱动。

其次,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除了单一的考试这一种形式,在翻转教学模式下,还可以由专家、学者、同伴和学习者本人共同进行。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形成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可以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最后的结论可以以原始数据、调查结果表、学习体会、反思日记等各种形式体现。

综上所述,在实践“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要时时以理性的思考为向导,以清晰地认识和理念为依托。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既紧跟时代又有利于学生的全新课堂。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电脑使用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以及微课制作难度很大,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近阶段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切不可急于喧宾夺主,贸然改变常规教学的主体地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老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