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开国
中国.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E-mail:kaiguo21c@126.com
·论 著·(性心理)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是道德自我欺骗吗?*
袭开国
中国.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E-mail:kaiguo21c@126.com
目的:探讨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自我欺骗属性。方法:以自我欺骗理论为框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行为实验和问卷分析,从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进行探究。结果:①45.2%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且男生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女生(χ2=44.814,P<0.01);②17%的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存在道德自我欺骗。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存在道德自我欺骗属性;女大学生道德自我欺骗更为严重。
婚前性行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欺骗;行为实验
婚前性行为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未婚者与异性发生的性行为,它受自我发展、性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和性态度正日趋开放,婚前性行为及伴随问题也日益多发。这逐渐为国内研究者所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一是调查婚前性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如,程静、孙霄等[2-3]分别以当前青少年和流出地校外青少年为对象,刘志浩、马莎、金喜等[4-6]分别以大学生为对象对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了调查研究。二是探讨婚前性行为与性健康的关系。如,赵湘、汪宁等[7]围绕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进行了研究;武慧多、杨健等[8]对女大学生性行为的现状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已有相关研究对了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现象有很大帮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主要单一对自我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这在评估行为时,易受社会赞许性影响,导致无法探及被试的真实想法[9]。二是缺乏全面深层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对婚前性行为主体意识结构的探索[10]。
“自我欺骗”是个体有意识地让自己相信观念P,但潜意识里却认为是-P[11]。精神分析学派对自我欺骗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3部分。本我是个体的本能;自我是现实的意识,超我是道德良心。活动的源泉与力量来自本我,当本我的观念不被自我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但它仍然以不被自我意识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行为。所以心理结构的分离,使个体可以同时在意识与潜意识两个领域里持有一个相互矛盾的信念P和-P。分离的心理结构能使具有欺骗性质的那一心理系统成功地使用一些方法来选择性地隐藏、揭露或欺骗其他系统[12]。
本研究拟从自我欺骗理论的视角,在意识与潜意识两个层面上探讨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认知特点,以期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
1.1 对象
在南京两所大学中分年级随机选取9个班级共325人,男生177人,女生148人。其中,大一两个班级76人,男生41人,女生35人;大二两个班级78人,男生47人,女生31人;大三两个班级81人,男生51人,女生30人;大四3个班级90人,男生38人,女生52人。
1.2 方法
自制大学生发展状况问卷两张:问卷1和问卷2。其中,问卷1是让被试从第三者的角度表达对他人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问卷2是让被试表达对自己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问卷是为探查被试面对婚前性行为是否有意识和潜意识里的矛盾信念,即是否有道德自我欺骗而设计。每个问卷10道题目,共20道。其中,大部分题目只起迷惑作用,如,你主动与朋友联系吗?你对专业学习有兴趣吗?等,只有3道题目服务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它们是:①你有过婚前性行为吗?②你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涉及道德素养问题?③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研究者意欲通过设置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情境,来考察被试在评判他人时,是否投射出了自己的潜意识思想或看法。被试对②题的回答反映了其意识层面的认识;对③题的回答则反映了其潜意识领域的看法。
程序:首先告诉被试接下来要完成两份关于大学生发展状况的问卷,先让被试完成问卷1;交上该问卷后,再做问卷2。两张问卷装订在一起发给被试,每一份装订的位置和空洞都不同,以便据此找到对应的两张问卷。
指导语如下:同学们,大家好!为了了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情况,今天我们做两份关于大学生发展状况的问卷,问卷1是评判他人发展状况;问卷2是评判自己发展状况。两份问卷均匿名作答,调查结果仅用于研究之用,请大家放心真实作答。好,下面开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共5分钟答卷时间。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χ2检验。
2.1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状况
特别是能够注重主题研修联系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及针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例开发、网络协作备课等活动,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实现学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检查问卷作答情况,有13份问卷未答或漏答,被剔除,有效问卷共计312份。对于婚前性行为,大学生选择“有过婚前性行为”的有141人(45.2%);选择“未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有171人(54.8%),见表1。
对男女进行分组统计,见表1。男女生婚前性行为的情况差异极其显著。男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要远高于女生。
表1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接受度统计[n=312,n(%)]
2.2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道德特点分析:一种道德自我欺骗
有141名(45.2%)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对这些被试进行问题②的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对问题②回答的统计[n(%),n=141]
道德自我欺骗是在意识层面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道德的,但在潜意识领域则认为是不道德的。表2表明,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大学生中,认为婚前性行为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的有43人;而有98人,占有效样本31.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涉及道德素养问题,表明他们在意识层面认为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
对男女进行分组统计,发现男生认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的人数比例比女生明显要高,而否认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的比例比女生明显要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对这98位大学生对问题③回答的统计分析发现(见表3),当被问及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涉及道德素养问题时,则有53位认为涉及道德素养问题,是不道德的。这53位大学生,占有效样本的17.0%,很可能不自觉地投射了自己接受婚前性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心底想法。即这些大学生在意识里是认为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但在潜意识领域里又觉得是不道德的。这种意识与潜意识看法的矛盾,恰恰表明了部分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是一种道德自我欺骗行为。
对男女进行分组统计,发现男生认为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的人数比例比女生要明显低,而否认涉及道德素养问题的比例比女生要明显高。差异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3 表2中选“否”的大学生对问题③回答的统计[n(%),n=98]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状况,结果显示,有45.2%,即接近半数的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其中,男生婚前性行为的比率远高于女生,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4-6,8]。这一方面表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受西方一些性价值理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正逐渐变得更为自由和开放,对婚前性行为越来越多地持肯定和接受态度;另一方面表明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性别角色印象的习得出现松动[13],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对女性角色要求“贞洁”、从一而终,对男性角色道德束缚则相对较小,这种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在当代大学生中仍旧明显的存在,这也证实了传统性别角色具有稳定性[14]。
本研究重在考察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可能存在的道德自我欺骗性。为此,设计了一个行为实验来探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感。依据道德自我欺骗特性,行为人在意识领域里认为那个行为是道德的,但在潜意识领域里却认为那是不道德的,将评判对象分为他人和自己,试图通过被试对他人的一种无意识投射,来探查被试是否在意识与潜意识里存在一个相互矛盾的观念。实验问卷设计时,先让被试评判他人,再评判自己,均匿名进行,以便让被试能无顾虑地进行评价,流露无意识和意识中的真实看法。另外,为掩盖测试目的,还设计了17道无关题目,并将探测问题“混淆”其中。结果揭示,在有过婚前性行为的141位大学生中,有98人,占有效样本(n=312)的31.4%,认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涉及道德素养问题,表明他们在意识层面认为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但当这些人被问及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道德时,则有53位认为是不道德的。这53人,占有效样本的17.0%,正不自觉地暗示或投射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观念。即他们首先在意识里表明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但同时在潜意识里又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这一相互矛盾的信念,证明了婚前性行为道德自我欺骗性的存在。
对男女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现,男生认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不道德的人数比例和认为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比例比女生要高;女生认为自己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人数比例和认为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比例比男生高。这反映了女生意识中坚持婚前性行为不是不道德的与潜意识中认为它是不道德的这一矛盾,相较于男生更大。即女生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自我欺骗性更为严重。这与已有对研究生的研究结论一致[15]。这表明,发生婚前性行为后,女生的自我道德谴责感更为严重,而为了缓解自我道德压力,女生在意识领域中,会更多地运用“合理化”等方式来寻求合理解释,改变自我的看法,进行“认知重建”,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已有研究也表明[16],“认知重建”是女性最易采取的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但本研究发现,这种认知重建的效果可能更多的限于意识领域中,潜意识中的观念改变不大。
自我欺骗与明知故为的性质有很大不同,前者的动机更模糊。所以对大学生的性教育,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与教育引导,特别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与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道德属性,探究其观念特征,促使大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结构的改变,把“无意识中”的“性道德观念”上升到“意识领域中”,进而主动抵制不良的观念与行为,或许才是更重要和有效的。
总之,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存在道德自我欺骗性,有17.0%的大学生意识与潜意识中的道德观念存在矛盾;女生相较于男生道德自我欺骗更为严重。
[1]张艳,李媛,林俐,等.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后心理压力的结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9):1352-1352
[2]程静.当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5):54-58
[3]孙霄,朱广荣,季成叶,等.流出地校外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25-927
[4]刘志浩,卫平民,王湘苏,等.南京市大学生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3-1245
[5]马莎,郭静,杜正芳.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835-838
[6]金喜,何平,支骏,等.大学男生婚前性行为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664-669
[7]赵湘,汪宁.中国大学生性意识及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50-351
[8]武慧多,杨健.湛江地区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与性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97-599
[9]Jennifer N Engler,Joshua D Landau,Maya Epstein.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Students'perceptions of academically dishonestbehavior[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08,35(2):99-102
[10]郭少云,王玲,汪海彬.改革开放后国内性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1019-1022
[11]de Sousa R B.Emotion and self-deceptio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325-341
[12]Lockie R.Depth psychology and self-deception[J].Philosophical Psychology,2003,16(1):127-148
[13]鲁梅佳,刘哲佳,李晗薇,等.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94-996
[14]张宇,谢倩,王宇中,等.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特质与家庭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418-420
[15]袭开国,孙学江,高晓琴.未婚女硕士研究生贞操态度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2):188-190
[16]李亚萌,阎晓军,王旭.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失恋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55-257
http://www.cjhp.com.cn/
Undergraduates'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Is It Self-deception?
Xi Kaiguo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undergraduates'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elf-deception.Methods:Subjects were 315 undergraduates.We explored the nature of undergraduates'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with two test papers.Results:①Undergraduates who took up 45.2%of the sample had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And the number of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χ2=44.814,P<0.01).②There were moral self-deception among undergraduates'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it took up 17%of the sample.Conclusion:There is moral self-deception among undergraduates'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and female undergraduates are more serious.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Undergraduates;Moral self-deception;Behavior experiment
R395.6,B844.2
A
1005-1252(2016)09-1330-04
10.13342/j.cnki.cjhp.2016.09.014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C-b/2013/01/02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3SJB880043)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