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健锹
清朝包括康熙、乾隆在内的十位皇帝都死在北京的寒冬,而这正是老年人最容易因心血管病发致死的关卡。北京从元代以来就出现了史上有名的雾霾之害,这也火上加油,加重了老年皇帝的致死概率。
早在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霾封锁了元大都,导致人们多日看不见阳光,连城门都成了隐藏在霾里的一个影子。清代北京的霾灾更严重。康熙六十年(1721年)科举放榜日,“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人们甚至担心会试榜的榜单被损坏。咸丰六年(1856年),入冬后就下雪少、雾霾多,其中昌平(今北京昌平,位于北京市区西北)、宛平(今属北京丰台,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的雾霾最为浓重。
雾霾随着朝代更迭而加剧,除了因环境保护不力而导致周边生态逐渐恶化,也有人为因素。北京身为政治文化中心,随着时代进展,建筑物不断增加,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人们冬季大量烧炭取暖,细悬浮微粒自然不断飙高。加上北京三面环山,雾霾易聚不易散,最终让皇帝也成了空气污染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