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家任课 唤醒校园生机

2016-08-09 11:45陈晓
职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学汽车专业

陈晓

让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像普通老师那样授课,对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机电系学生来说,的确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些同学欣喜地见证了福闰华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闰华帮公司)的专家授课,不愧为成功的教育者。

引企入校掀合作教学“小高潮”

在中职技工院校老师和学生眼里,校企合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但将企业引进校园,让企业的专家担任班级的常规科任老师,在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尚属首次。

学校和企业双方并非“一见钟情”,与福闰华帮公司的成功“牵手”来之不易。在签订合作意向前,学校领导、机电系管理人员、专业课老师与福闰华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不下20次谈判。从2015年4月与福闰华帮公司相关人员对接开始,双方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探讨和相互考察。

在反复比较、综合权衡之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机电系的领导团队最终确认了福闰华帮公司在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坚持“一个基本原则”不动摇(企业和学生始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12月毅然将企业引入学校,请企业一线的专家直接担任授课教师,合办了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掀起了一场校企合作办学的“小高潮”。

经过“自愿报名——企业文化培训——初次筛选”的流程后,班上共有40名学生成功留下来,成为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的第一批开班学生。“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是一个打散重组的新班级,不仅学生之间少有交集,企业老师和校内老师两个群体也需要相互沟通。史无前例地由企业老师担任教学的“主角”,能否让这个班级顺利走下去,能否在短短一年内达到预期培养目标?这个新尝试让机电系的管理人员和老师们人人手心里捏了一把冷汗。

“好老师+好方法”按需培养“双能力”

正式挂牌授课后,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由企业的老师上3天课,校内的老师上2天课,企业老师主讲核心课程,校内老师负责技能等级考核准备——这种“拼盘式”的教学模式,很快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开班一个月之后,还处于“新鲜期”的学生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企业老师赋予的压力:刚上完汽车八大系统之一——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课程,企业老师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润滑系统运营官”为主题做一份PPT,下学期上台进行展示,以综合表现打分。

新学期伊始,当其他同学还没有从春节的贺岁气氛中缓过神来的时候,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上的学生已经端坐在教室,一个个严阵以待,他们在讲台上自如地发挥、自信地展示,以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准员工”的姿态,向企业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汇报表演”:有的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润滑系统的配件和油液的作用,有的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全面概括了汽车店面经营的模式;还有的对汽车营销商圈的“落地”提出了独创的见解……短短一个月,没有一个学生消极怠慢,没有一个学生怯于登台,这种“看得见的成长”让负责这个新班级的班主任张念红老师欣喜不已:“以前每当老师布置了作业,很多学生往往应付了事。但福闰华帮公司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他们都能专心致志地准备,在讲台上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羞怯、恐惧,努力证明着自己,这种全力以赴的精气神我以前从来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过。”

做PPT展示只是这群优秀企业老师甩出来的一个“特技”。为带好这个临时组建的新班,福闰华帮公司派出了6名资历深厚的企业老师常驻校园。其中主讲汽车养护的李春海老师,已经在汽车售后市场行业累积了16年经验,从事过汽车美容、机电维修、店铺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另一位崔丽娜老师从2000年就进入汽车后服务市场,从事过终端店铺的不同职务,积累了大量终端店铺的管理、销售和培训的实战经验。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指导,企业老师教学方式都很新颖,从正式上课前就开始嵌入企业的育人巧思,一直贯彻到学习进程的终点线。在悦耳的上课铃打响前,班上的学生已经互道“早上好”,并提前端坐在教室。企业老师进教室后,先带领学生喊口号,然后跳一支5分钟的自编舞蹈。经过特殊的“热身”,学生的身体、大脑被充分“唤醒”,正式上课时就会迅速进入状态,以轻松的心态、美好的心情迎接各种学习挑战,不仅学起知识来更专注,而且学习过程不再煎熬,真正形成了“我要学习、快乐学习”的最佳学习状态。

其实,早在开班之前,福闰华帮公司就已经确立了鲜明的育人准则:紧盯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前沿需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汽车店面盈利能力为宗旨,打造“技术+营销”的“双能力”人才。为此,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将汽车维修和汽车营销两个模块整合到一起,在教学中相互渗透。

“操作要学好,理论须先行”,在传授专业理论时,工学结合班实行了有体系的“课程导入式学习”,通过“导入产品——导入项目——导入店面经营”的顺序,让学生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循序渐进地纺织了一张“专业知识网”。一个个不胜枚举的新颖方法与企业最需要人才掌握的知识点、结构达到了完美匹配,让学生很快在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汽车维修方面的专业技能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汽车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老师将一些操作流程转变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边说边练。汽车换油流程不仅复杂而且耗时,是学习的重难点。来自福闰华帮公司的李春海老师创造性地提炼了其中的知识点,为学生独创了一个“16步30分钟换油流程”的口诀。当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一边默念一边操作,换油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一个知识点也没有落下。

在将汽车销售能力与汽车维修能力融合的过程中,企业老师使出了“撒手锏”:每讲授完一个模块的专业知识,学生必须完成一份PPT展示或主题演讲,资料自己去找,角度自己发挥,最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言,将自己的方案“推销”出去。这种“立体性”的考试方法摆脱了“一张试卷分高下”的平板而又单调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答卷”的逻辑运用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增强了学生成为“金牌维修员”和“金牌销售员”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销售人员不熟悉相关技术,就不能让合适的项目聚焦到合适的客户身上,导致潜在客户流失;技术人员因没有服务、营销意识,会使客户对公司的印象扣分。”讲授《店面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吴萍老师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培养“双能力”人才的内涵。看到班上每个学生都变得自尊自信、技能突出,机电系领导和老师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基础打得牢,楼才砌得高”

机电系福闰华帮校企合作班的学生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成长,除了有企业的经典名师和一手案例之外,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的前期“铺垫”可谓功不可没。所谓“基础打得牢,楼才砌得高”。在这批学生进入工学结合班之前,机电系汽车专业已经在他们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通过实施以“目标导向、团队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阶段培养体系”,分步骤地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从而保障了工学结合班的良性“质变”。

第一阶段重点在于学生的专业选择的培养,即将相似专业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基础课整合,让学生不受专业边界的限制,自由地伸出自己的“触角”去感受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这个阶段,学校给予学生充沛的时间,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然后对专业进行二次选择。

第二阶段的特色在于充分利用团队责任制:一是将老师“打包”成团队,每个团队带好一个班,直至这个班最终顺利毕业为止。以汽车专业的4个班为例,4个教师团队分别对其负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向心力。二是对学生实行“团队学习”模式,每个班分成4~5个小组,以小组为一个学习团队,共同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一个人往往无法独立完成汽车维修专业的很多实训项目,因而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先对任务进行‘肢解,然后有商有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模块,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电系的主任李庭斌说。

技能考核一直是汽车维修专业的“老大难”问题,学校推行了“整车大修与故障诊断”的新考核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药到病除”。在操作时,实行教考分离,由企业专家或其他老师作为考官把关。首先,考官会给每个学生一辆完整的汽车,让学生自行将汽车进行彻底分解,直到最小单元,然后经过清洗、检修后,将零件“还原”组装成整车,经过调整、保养、检验、排故等程序后,最终使汽车正常运转。老师还给这个考核模式取了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考核交钥匙工程”,汽车能够正常运转后,学生将车钥匙交给老师,任务至此告一段落。

“我们一般为汽车预设了30个以上的故障,通过一拆一修一装,学生最后必须将汽车拉到外面的运动场上安全开一圈。”李庭斌主任指着外面的操场说:“操场一圈的长度至少几百米,足够检验这辆汽车是否被修好了,考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同学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校已经为考核不过关的学生准备了多达100多项的维修技术知识点和技能点,让学生按需选择,做到了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是学生第三次专业选择的机会,此次选择范围限定在同一个专业,重在让学生进一步细分学习方向,精准定位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类型。想要去4S店和去专业汽车服务公司的学生,学习的重心将有所区别,如侧重维修技术与销售、接待、深度保养、店面管理运营等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方向。这是“四阶段培养体系”保持活力的“源头”,因为在学生完成第三次专业细分选择后,学校将人才培养的“接力棒”交给企业,让企业在校内完成“零距离”按需培养。

第四阶段即顶岗实习阶段。在顶岗实习期,学生到各个企业去顶岗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完成各项任务。顶岗实习期仍然坚持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学生不满意企业的,可以再次进入市场寻找心仪的实习工作,企业对条件不符合的实习生可以淘汰出局。这种贯穿始终的“双向选择”机制,使学生和企业头顶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时刻都警示双方扮演好各自的本职角色: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塑造自己,企业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习支持,促进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正是因为贯彻了“四阶段培养体系”,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企业介入人才的培养过程做好了铺垫,最终保证福闰华帮公司工学结合班的学生走上能力晋升的“直达电梯”,不仅超过其他同专业学生,而且达到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市场的领先水平。

华丽蜕变成长我做主

在这个工学结合班里,由企业老师主掌教学、实训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哪些新面貌?班里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为检验这些学生的临场表现,机电系的主任和班主任临时抽调了三名学生进行多人参与式现场访谈,看看他们在没有丝毫准备时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究竟怎样。

在接受采访时,三人都沉稳自信,并频频与记者进行眼神交流,言语间透着真诚真情,手势中满是自信沉稳,让在座的领导、老师印象深刻。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孙颜杰:释放学习的“能量”

以前,我是一个比较被动的学习者,对学习知识没有什么积极性,尤其是遇到有挑战性的任务时,都需要别人在旁边推我一把,才敢去做。在接受企业老师的教育指导后,我感受最深的是执行力显著增强了,遇到棘手的任务,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发生这种改变,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前景,提供了系统的专业课程设计,他们来自一线汽车后服务市场,不仅经验丰富,还能通过有效的方式释放我们自己身上前所未有的学习“能量”,从而更好地唤醒了我的学习兴趣,让我主动注入学习动力,真正点燃了自己的学习火焰。我们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交流的时候无拘无束,渐渐大家形成了团队凝聚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有任何困难都会一起去克服,这就是我们班能够迅速成长的原因。

王朝军:害羞男孩的“逆袭”

“一讲话就害羞”“跟人说不了三句话就脸红”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评价,我自己也很苦恼。来到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后,企业老师要求我们经常做PPT展示和演讲,不仅要自己做出PPT,还要上台分享学习成果,不断与其他小组进行PK、个人PK。第一次的主题演讲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润滑系统运营官”,我是硬着头皮上台的,上台后都不敢看台下老师和同学的眼睛,有准备但不敢说,场面相当尴尬。但随着这种演讲任务的增多,我一次次出糗、总结,终于将“自我推销”内化成一种习惯。现在,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习惯站上讲台的感觉,并享受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的感觉。

方佳:感恩教育的转折点

刚进这个班时,我其实带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对企业老师的授课能力表示怀疑。但企业老师以理服人,纠正了我对实操技术存在的偏见。这种柔性的“劝学”方式让我们学生很受用。

真正让我对这些企业老师充满感激的是他们教会我铭记感恩、践行感恩。以前我与爸爸几乎不说话,有什么事情都是找妈妈商量,再通过妈妈转述给他,但现在,我经常与爸爸妈妈在电话里沟通(因为家离学校很远),而且与爸爸的关系变好,我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谈了。这多亏了“吴姐”(吴萍),她教会我切身体会班级同学之爱,受到班级相亲相爱的氛围感染之后,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为改善与爸爸的关系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学着体会爸爸这么多年关心我的细节和养家的辛苦,终于与爸爸冰释前嫌,而且将远在故乡的父母真正当成了自己心灵的港湾,自己也变得更快乐、更有力量了。

“转身,遇见学生的美好,并激发这种美好,是我们做得最值得的一件事。”来自富闰华帮公司的吴萍老师话发自肺腑地说。是的,这三位学生只是福闰华帮工学结合班办学成功的一个缩影,但他们的华丽蜕变,已经有目共睹。

这种引企入校、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院领导、机电系老师们逐渐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本专业学生成长的道路。采访临近结束时,他们七嘴八舌地对笔者说:经过第一次校企工学结合班的尝试,已经看到了这种合作模式的曙光,未来将制定更加系统的规划,计划在五年内,让本系部专业的学生从入校起就选拔进入工学结合班,实现校企双方更加多维、立体、深入的教学、实训、实习合作。当然,笔者对这一“规划”同样欣喜,同样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工学汽车专业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