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沁
一度有望挑战硅谷的剑桥“硅泽”(Silicon Fen),在还没火起来之前,就已经面临衰败的危机。
在最近一次剑桥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名人聚会上,来宾们只愿意谈两个话题—脱欧和ARM。
软银完成对ARM的收购,被新上任的英国政府高调拿出来宣传,作为“退欧后的英国仍保持开放,并对外资具有吸引力”的最佳案例。243亿的价格虽然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笔剑桥技术公司的收购,但软银仍然捡了大便宜,因为脱欧引发的英镑贬值,英镑兑日元跌去了30%。
ARM格外重要,因为它几乎是现在最流行的物联网概念的核心元素,由ARM设计的芯片被用在包括iPhone手机在内的95%的智能手机中,此外还有电视、无人机、无人汽车等。
不过,在剑桥,技术创业者的态度却并不像他们的政府那么乐观。即便是ARM的创始人也认为这笔交易是“令人悲哀的”,“是脱欧带来的始料未及的后果”。
英国的创业公司总是起步很好,但后劲不足,而接下来再出现一个领先的英国技术公司的可能性也越来越渺茫。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技术创业者普遍有着一种称为“保时捷和两个秘书”的心态,也就是说,一旦你买得起一辆保时捷,付得起两个秘书,你的公司就算成功了,因而很难鼓励人们把公司发展带得更长远。现在,就连创业初始最需要的资金也要没有着落了,还有谁会愿意在这里创业?
1970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立了剑桥科学园,这也是英国第一个带有孵化器性质的机构,技术创业者蜂拥而至,到1985年剑桥就拥有了500家技术创业公司。
现在,在剑桥周边25英里(约合40公里)的范围内,总共有2000家技术公司注册,它们吸引了全英国24%的投资,年就业增长率为7.4%,这个速度甚至比中国还要快。一个曾经沉闷的以农业为主业的小镇,因为剑桥大学的威望,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剑桥大学培养出了9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些创业公司大多是从剑桥大学里孵化出来,而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公司也纷纷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
剑桥科学园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来自全球最顶尖的头脑,眼下英国脱欧的决定让他们感到惊恐。技术公司的成功极其依赖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技术创业者的网上社区TechHub中有半数成员是非英国人,1/3来自欧洲大陆,最好的软件工程师来自东欧。硅谷对创业者吸引力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是由高成本的工程师导致的,剑桥一度是个不错的选择。脱欧的结果已经使一些外籍高级技工开始辞掉他们在英国的工作,或是拒绝签订长期雇佣合同,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未来是否还能拥有合法身份。
那些金融技术创业公司受脱欧影响格外严重,它们无法自由地向欧盟区销售金融服务,在线外汇服务公司TransferWise已经考虑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新的办公点,以方便拿到运营牌照。而一些由欧盟赞助支持的研究项目中,英国的科学家被刻意排除在外。
英国央行行长Mark Carney曾形容英国这个财政赤字严重的国家,经济发展极其依赖“陌生人的友善”,而希望得到陌生人友善的前提,不得是自己对他们足够友善吗?
回到ARM的案例上,至少软银还算是个不错的买家,因为它自身没有一个与其竞争的部门,因而不存在把ARM吞并的问题,但如果换做是像苹果或是其他的硅谷技术生产商来收购的话,买下知识产权之后就任由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们自生自灭了。
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ARM是一家英国公司,它只有30%的员工在英国工作,作为电脑芯片的设计厂商而非制造商,ARM从来没有把他们的用户只设定为英国人,并且它的发展强烈地依赖海外合作。ARM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而非英国公司。
所以,无论脱欧是不是个借口,如果无法继续维持一个健康的创业生态,当加州的硅谷依旧享受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剑桥“硅泽”注定要步入被人遗弃的冰冷荒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