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 潘晓明 顾伟毅 周建良 沈卫刚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2
摘 要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电力设备体量、类型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必须尽可能快的消除变电站影响电力安全供应的突发故障,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本文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分析现阶段变电站突发性事故的消除流程,通过优化事故处理的流程,合理安排技术、物资、人员等配置手段,到达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提高事故处理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变电站 缺陷消除 流程管理 事故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用电量及用电可靠性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以本地区为例近几年来,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以2-4座/年的速度不断增加。由于传统因素,现阶段电力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大大高于运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较差,因此,分析现阶段变电站突发事故处理流程,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对其作出更加统筹、合理、科学的优化,实现事故处理效率提高,设备停电时间减少,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对于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现阶段缺陷处理流程
按照对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变电站缺陷处理流程可以分为一、二、三类缺陷处理流程。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处理流程也存在较大差别。
(一)二三类缺陷处理流程
对于影响范围较小,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二三类缺陷,其处理流程如下:
1.故障报备。运维部门根据监控系统显示的故障信息、现场巡视发现的设备故障情况,在PMS系统中详细填写故障设备、故障描述等信息;
2.现场勘查与故障处理。检修班组根据PMS系统故障报备情况,安排检修人员现场勘查故障,确定故障位置、故障类型并制定处理方案,处理结束后在PMS中填写消缺记录,完成消缺流程。如需停电处理的故障缺陷,则列入停电计划,待停电后再进行处理。
二三类缺陷一般安全隐患较小,可有一定延时,安排处理有计划。
(二)一类缺陷抢修流程
一类设备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消除或安排检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备缺陷,例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各种控制电缆损坏、一次设备故障、母线失电等情况。对于此类缺陷应立即安排消除以免事故扩大,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检修部门各班组根据计划安排抢修值班人员,相关人员随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抢修工作。
一旦发生一类缺陷,调度、运行或者巡检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证电网设备运行方式正确,防止事故扩大[5]。其处理流程如图二所示。
1.故障发现及汇报。运维人员根据调度人员通知或者巡视结果(需通知值班调度员),判断为一类缺陷时立即通知本部门运维专职由运维专职和检修部门生产计划专职联系情况,检修部门由生产计划专职统一协调本部门内部汇报、沟通和缺陷处理流程。
2.检修部门内部流程。检修部门生产计划专职根据运行人员的故障描述情况通知相关设备专职,由设备专职初步判定故障情况,生产计划专职根据设备专职所给意见安排事故抢修或缺陷处理工作,一方面告知相关领导就位,另一方面通知相关专业班组抢修人员开展事故处理处理。
3.消缺准备环节。抢修人员接到抢修指令后,依据经验对故障情况及成因进行初步判定,准备相应的备品、仪器、图纸,后赶往工作现场。
4.缺陷消除环节。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开具事故抢修作业票,开展抢修工作。首先,与现场运行人员沟通故障信息,通过仪器检测、现场检查等方式确定故障点及初步处理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危险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停电或隔离的设备,待设备停电、安全措施到位后开展抢修工作。现场事故或缺陷处理工作结束后,抢修人员按要求进行工作汇报,编制事故处理汇报材料,实施缺陷终结流程。
二、影响事故处理的主要因素
作为缺陷处理的主体,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事故的处理时间。通过对传统事故紧急处理流程的分析,发现问题如下:
问题一:在“故障发现及汇报”环节,故障信息经运维人员、检修部门生产计划专职、设备专职和分管领导等环节后,才能对问题作出基本判断,然后才可将抢修任务层层下达到抢修人员,虽然在管理上有了统一扎口,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处理的时间。
问题二:在“检修部门内部流程”环节上,故障的判定信息来源,局限于现场运维人员提供的信息:
a.运维人员仅能从设备表象进行信息告知,汇报信息可能不准确;b.检修部门相关专职通过运行提供口头信息进行判断,有可能造成对现场故障的判定不够准确。
问题三:在“消缺准备”环节上,由于车辆储备容量有限,无法保证抢修车辆上全面配备抢修设备和物资,因此故障信息的准确性对抢修设备和物资至关重要。
问题四:在“缺陷消除”环节,当由于判断失误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而需要新的设备和备品时,返回单位取用需耗费大量时间,特别是距离较远的变电站,往返一次往往需要2-3个小时,大大延误了消缺进度。
三、流程优化
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希望通过对人员、设备、物资的统筹管理,优化提升事故紧急处理流程。
针对问题一,同步部门间横向沟通协调。由运维室专职与检修室专职联系,运维室现场运维人员与检修室班组抢修人员联系,一方面抢修人员能够通过现场运维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另一方面可进入抢修待命状态,一旦确定安排现场抢修就可立即行动。
针对问题二,扩大信息来源,帮助问题决策。要求熟悉故障变电站的检修人员加入故障初步判定,提升故障初步诊断环节正确性,提高故障判断的精准性,为消缺工作的准备提供指导。
针对问题三,设立适用于多专业的专业抢修车辆,按需用于事故后各专业一同奔赴现场开展处理工作;同时,开展变电站现场图纸检查工作,对于现场图纸不全、图纸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全面完善整改。
针对问题四,探讨建立事故处理抢修梯队制度。将大型事故处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于一个抢修梯队,具体流程如图三所示。
事故发生时,由于对现场情况不清,无法从专业角度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和处理要求,因此必须由设备专职及班组抢修人员组成的第一梯队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情况,进行故障设备隔离,恢复电网供电,同时在条件允许下,进行事故处理。一旦发现故障问题已超出处理能力范围外或与初步判断有误,则第二梯队人员出动。第二梯队随时准备为第一梯队提供技术、人员及硬件上的支援,保证抢修工作正常开展。对于需要持续多日处理的重大事故,则由第三梯队跟进,包括从设备供应、抢修人员更替、后勤保障等方面,保证事故处理按照第一、第二梯队所制定的事故处理方案,稳步推进事故处理工作。三个梯队根据事故情况相互衔接,保证了事故处理的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开展。
四、结语
变电站紧急事故处理过程是影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事故处理流程,从技术、物资、人员、方法各方面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保障处理工作有序开展,对于提高变电站设备运行及维护水平和电网供电可靠性有极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海阳.上海电力公司故障抢修体系构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 秦三营,刘成伟,贾卫涛.浅谈如何提高变电站事故处理效率[J].电力与能源,2010(23).
[3] 菅平.电力管理流程研究[J].理论研究,2011.9.
[4] 林金旋,曾伟坚,欧阳旭.变电站继电保护缺陷消除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35).
[5] 张兴忠,王晟.基于WebGIS的电力抢修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