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娟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陈淑娟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学院将秉承“政校企研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共赢发展”的发展理念,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促进专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我院将秉承“政校企研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共赢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需求导向、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促进专业支撑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将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拟定“政校企研+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1)课证融合。为使学生充分适应激励的市场竞争,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体系,学生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同时,学院将积极推行专业相关执业资格教育,鼓励学生考取会展策划师、企业培训师、项目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合。(2)实训工作室。我院开设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必修或选修课程,如“绵竹年画”、“羌绣”、“陶艺工作室”、“草编工作”等川西地方性文化产业类课程,将学生的关注视角从理论学习转向产业实践。更进一步的,我校以实践课程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区域文化产业规划实验”,让学生深入真实的市场环境,进行模拟式产业规划实践。(3)产业园实践。以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园各公司为平台,利用专业教研室资源,招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公司,在专业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业务,参与公司建设和发展。公司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设计成长路径,如优秀学生可聘为公司主管或部门经理。使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既是学生,又是公司员工或学徒,甚至可能是公司管理人员。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建设工作室,把工作室建成产业园的上游产业链,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根据专业特点,构建文化产业管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该课程结构体系由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三大平台和若干能力模块组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见下表。
表 “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表
1.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将实现多样化,既包括在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制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又包括相关创业活动、策划方案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等。为此,学院将与绵阳市本土企业密切合作,根据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拟设置以下几项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包括:绵阳126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分析;盐亭嫘祖故里文化产业园项目需求分析;中国科技城文化艺术广场项目设计与计划;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项目市场推广与营销;大北川禹羌文化产业园项目实施与控制;绵阳科技博览会会展策划与实施。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上述项目进行合理配置,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根据学校相应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措施,本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运行管理:制订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制度管理:完善本专业一系列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其中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践项目单、卡、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
3.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由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实践教学评价小组,制定综合实践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以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评。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明确的质量标准,通过同行、学生、企业对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纳入人事考核之中。
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实践教学督导员进行实践教学全过程检查,不仅检查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而且重点检查实践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本专业将继续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到2018年,学院将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在现有3个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草编工作室、大年画工作室)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3个新的嵌入式实用型工作室,到2019年力争建设好省级实训室。
整合微小企业资源: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将整合学校文化科技园的微小企业资源,利用绵阳祥安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绵阳草编有限责任公司等平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活动。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将继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规范顶岗实习制度。未来5年,学院将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绵阳楠贵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绵阳文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搭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博览会平台,让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会展设计、策划及项目实施等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
[3]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艺术市场与艺术品投资[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黄国勋,席鸿建,曾冬梅.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出版社,2001.
[6]宫宝荣.艺术管理的专业属性及其它[J].戏剧艺术,200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项目: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川教函【2014】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