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贾常艳/
记者观察/REPORTER OBSERVATION
火电:从失宠的传统到受宠的新潮
/本刊记者贾常艳/
火电从传统走向新潮就是逐渐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恶习”,实现零能耗、零污染的蜕变过程。“恶习”应该是要隐退不被宠爱的,那些清洁的高效的新潮火电应该是被推崇的。
记得在2015年年底的一次会上,能源局的一位领导曾说,对于火电而言,今后重点不是新增装机,而是环保改造升级。火电,特别是对于燃煤火电来说,对环境的贡献渐渐成为其重要任务,如果有一天,人们在谈到火电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污染,那火电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蜕变。
之所以说火电的重点不在于新增装机,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减排目标的压力,《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新协定还指出,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我国承诺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在2030年达到峰值。“要兑现2030年目标,意味着每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的速度需要更快,这意味着中国将付出更大努力。”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表示。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大力推进,也抢了火电不少的风头。
发达国家市场的煤炭价格在严格的污染防控措施下已经暴跌,加之近年可再生能源设备急剧增长,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如此发展,强势火电势必会转弱。的确,新建火电项目审批早就受到了限制,各省市对火电项目的审批都在控制,有的暂停审批,有的减少项目。广州市在2012年就不再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2014年青岛不再审批传统燃煤发电项目,2015年宜昌高新区关闭部分燃煤机组,并不再审批燃煤发电项目,2015年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及天津市2015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提出除热电联产外,天津将不再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并在年内完成6台现役小火电机组的关停、淘汰工作。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约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60%左右。
然而,对火电的限制并不是消灭。关停、淘汰和停止审批等都不过是对火电的倒逼。没有压力,何来蜕变?
2015年,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已完成性能试验,机组发电效率47.82%,发电煤耗256.8克/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66.5克/千瓦时,各项指标数据全部达到了设计和攻关要求,项目的发电效率、发电煤耗、环境指标创下三个世界之最,是目前世界综合指标最好的火电机组。我国在火电方面的突破是世界性的,这为火电的蜕变做了完美的示范。
在节能改造方面,发电集团也做了很大投入。2015年,大唐集团完成58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15年底,超低排放机组达到65台共2228.5万千瓦,占煤电机组容量的25.2%。“十二五”期间,大唐集团累计投产清洁能源1721.65万千瓦,占总投产的65.83%。到2015年底,该集团清洁能源占在役在建总装机31.48%。在役燃煤机组中,6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机组占51%,热电联产机组占38.94%。2016年,大唐集团计划完成84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投入资金将达到50亿元。
2015年,华能集团供电煤耗同比下降4.23克/千瓦时,厂用电率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全部煤机实现达标排放,累计2069万千瓦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煤电结构持续优化,华能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电装机占煤电比重达到74%,比“十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供电煤耗、厂用电率5年分别下降16.94克/千瓦时、0.98个百分点,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绩效比2010年分别下降71%、83% 和69%。
火电的转折之路在2015年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也有人担忧倒逼会带来的火电的“大跃进”。
2016年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用电量400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第三产业用电量7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329小时,同比减少410小时。2015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2974万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占据新增投资50%,火电投资金额更是增长约27.8%,新增装机同比增长约7.4%。
然而,在火电投资加快不断提速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质疑,2015年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称,中国以煤电为主的“大跃进”式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造成约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我们不禁要问火电在未来电力市场大格局中到底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对于火电的衡量考核到底该看些什么,是装机量,还是利用小时数?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指出,火电提速原因众多,但副作用明显,国家在宏观调控层面应进行控制,火电应与众多可再生能源一起实现多能互补。也有人认为,2014年火电审批权的下放是不够明智的,造成火电蜂拥而入甚至出现“冒进”。
国家能源局委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结合我国电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未来我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要求,考虑水、核和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前提下,现有火电装机规模还不能支撑未来五年全国的电力需求”的结论,所以“十三五”期间还要适度投产一定规模的火电,但是从“十三五”开始,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逐步由现在的电量提供主体向容量提供主体转变,火电发电量比例将逐年下降,未来火电将承担更重要的系统调峰任务。火电将从以单纯利用小时为支撑的电量收入,转为电量收入与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收入二者兼顾。火电即将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又一次蜕变。
因此,火电既应该隐退,又应该跃进,既应该失宠,又应该受宠。因为火电从传统走向新潮就是逐渐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恶习”,实现零能耗、零污染的蜕变过程。“恶习”应该是要隐退不被宠爱的,那些清洁的高效的新潮火电应该是被推崇的。
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在燃煤电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将通过特许经营和委托运营模式推广电厂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国家给予财税、融资支持,并提出到2020年将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从现有的脱硫脱硝扩展到废气、废水、固废等领域。可以说,这是推动燃煤电厂大气治理的第二板斧,未来,以电厂为中心的脱硫脱硝除尘、超洁净排放改造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不论是在电力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管理模式方面,火电市场将会打破传统,带来更多可发挥的空间。
前几天,有网友晒出了即将开工建设的亚洲第一大装机容量1350兆瓦特超超临界燃煤零污染排放火电机组的场地照片,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工人,他有按耐不住的心动。或许,这也代表着每个人对清洁火电的憧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