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崛起与软肋

2016-08-09 06:30通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董鹏
电器工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通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董鹏/



中国机器人崛起与软肋

/通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董鹏/

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国产机器人制造商往往集中于搬运、上下料等低端机器人领域,这一领域仅占机器人市场份额的10%左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把机器人产业视为“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

“地平纯子”身高1.65米,长得亭亭玉立,能以日文、英文和中文和客人打招呼,看起来温柔贤惠、清纯可人。但如果告诉你这个“地平纯子”是机器人,你可不要奇怪。2015年12月在东京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展”,她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事实上,“地平纯子”是东芝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女机器人。在她之前,东芝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女机器人“地平爱子”,已经被公司雇用到柜台招待客人了。

“地平纯子”的受热捧,是近年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机器人产业,世界多家权威研究机构都表示看好。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认为在未来10~20年之内,日本所有劳动者49%的工作将可能被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代替。美国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25年全球约5%~15%的制造业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英国牛津大学认为今后10~20年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职业或将由机器人承担。从趋势来看,机器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成规模地代替劳动力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

发达国家正抢占“机器人”制高点

机器人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孕育而生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只是因为对机器人前景并不看好,一段时期内,美国的机器人事业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反而被日本赶超。

因为面临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我们的近邻日本迅速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日本因此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在世界四大机器人企业巨头中,日本独占其二(发那科、安川电机)。发那科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全球逾半数的计算机工具机都使用他们的控制系统。安川电机开发了焊接、装配、喷漆、搬运等各种各样的自动化作业机器人,到2013年出售超过28万台机器人,成为全球机器人销量冠军,引领着全球机器人市场。

与此同时,欧洲为解决劳动力缺乏的危机,加大了对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如今,欧洲拥有除日本外的世界另外两大机器人企业巨头(瑞士ABB、德国库卡)。瑞士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4.5万名员工。德国库卡尽管只有250余名员工,但每年生产的机器人竟高达4000多台。在看到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后,醒过来的美国不甘落后,依靠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频频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发力。美国的百特、Adept等企业已开始谋求向世界四大机器人企业巨头发起挑战。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尽管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机器人,但在政府的强力资助和引导下,使用机器人的密度也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中国刮起了“机器人旋风”

在世界发达国家虎视眈眈、纷纷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背景下,要想实现现代化,中国毫无疑问需要在这一轮竞争中快马加鞭、拔得头筹。另外,考虑到当下我国人口红利缩减、技能人才紧缺、技术储备相对雄厚的现实,中国发展机器人产业对自身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很早就开始重视。1985年,我国发布的“863计划”就提到了研发智能机器人。当然,真正意义上大规模推进机器人产业,是在21世纪。2012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密集发布了系列利好政策。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4年,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 年11月召开的世界机器人大会还透露,中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即将出台,这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除了国家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总体指导外,各地对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制定了相关支持与鼓励政策。目前,浙江、重庆等省市以及洛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洛阳甚至明确总部迁到当地的机器人企业,最高奖励金额达1000万元。国内冠名“机器人产业园”的园区,也接近40个。

由于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带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也使得我国机器人产业出现了极大发展。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09~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量以年均58.9%的速度增长。仅在2014年,中国大陆就售出5.6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量的1/4,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权威机构预测,到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10万台左右,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与此同时,我国家用机器人和特种服务机器人发展也愈加迅猛。在生产方面,2014年,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产量12050台,同比增长26.2%。2012~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4.6%。

尽管还存在应用成本高等问题,但中国机器人产业成倍增长已成定势。预计3~4年内中国机器人应用规模将高居全球第一。

缺乏核心技术仍是最大隐忧

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但在中国制造行业中,每万名工人仍只对应30台机器人,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数字为437台、323台、282台和152台。这无疑在表明,我国将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市场空间巨大。拥有如此庞大的机器人市场,是我国发展机器人的坚实基础之一。但要使我国自己制造的机器人真正像高铁一样,可以成为标杆性产品,乃至行销世界各地,却不容易。毕竟,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现实层面考虑,世界机器人公司竞相登陆中国,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国机器人不太容易发展壮大。由于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最大块的肥肉”,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在中国布局,现代、罗普伺达、阿尔帕等韩系机器人生产商,安川、发那科、川崎、纳博特斯克等日系机器人生产商,以及瑞士ABB、德国库卡、意大利柯马等欧系机器人生产商,都在中国成立了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在中国的多个城市投建工厂或生产基地。ABB更是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而国产机器人制造商大多采取“进口配件+自行组装”的集成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用。也许有人认为,建合资公司可能有利于国产机器人制造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汽车行业的历史表明,仅仅凭借“合资”形式,很难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更何况有这么多实力强劲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机器人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中,65%被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鲸吞,而国产机器人企业仅占10%左右。

缺乏核心技术,使得大多数国产机器人制造商还停留在低端应用水平,在市场上往往处于边缘化地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丁希仑对此就很忧虑,他认为国内仅有蛟龙号深海机器人等少数机器人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类型机器人上落后很多。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国产机器人制造商往往集中于搬运、上下料等低端机器人领域,这一领域仅占机器人市场份额的10%左右。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把机器人产业视为“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笔者认为,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对机器人长期、持续、强力地扶持,会对促进本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